回覆列表
  • 1 # 血染戰旗紅

    這個不是什麼秘密,就四個字:分工協作。去過富士康工作的人應該最明白這四個字的意思。

    比方說我需要生產某一型號的飛機,這些飛機的零部件規格都是一樣的。全國相關的企業就開始運作了。A負責生產機翼,B負責生產機身,C負責生產發動機,D負責生產起落架……,然後將這些東西運回到工廠裡一組裝,它就成飛機了。其他的坦克、大炮、軍艦……也是一樣,都是分工協作生產。就像富士康一樣。富士康只負責組裝成品,產品的零部件都是從別的廠家生產的。當時的美國是世界工廠,擁有完善的產業鏈和熟練的工人,可以源源不斷的生產各類零部件並組裝成產品輸送到世界各地去。

  • 2 # 魂舞大漠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使世人看到了一個發達的工業國家能量,航母近150艘,戰機30餘萬架,數字的背後,讓人不能忽略的是美國1943年的鋼產量高達8000多萬噸,佔據世界同期的60%,還有主要的其它工業指標,都高居第一。

    當一個工業發達的國家,戰爭機器一旦運輸起來,所有的工廠,造的都是軍艦飛機坦克和大炮,其戰爭潛能絕不可低估。一月可下水一艘滿載排水量1萬多噸的航母不是傳說,3.3萬噸的“埃塞克斯”級航母造了22艘,商用艦船改造一下,也能迅速充當航母。最快最高的一年,一年之內即打造了50多艘航母,曾經最多的一月,平均7天下水一艘。

    在萊特灣海戰中,居然一次性出動了35艘航母。在設計之初,即有批次建造的考慮,將訂單交由上千家民企分工協作,才組裝到一起,從而使建造變得更簡單。技術範圍之例,產能之內,幾乎想生產多少即有多少,不但滿足自家使用,還為盟國提供了幾十艘航母。源源不斷的航母和作戰飛機,被迅速投入戰場。二戰之前,美國長時期內外沒有戰爭,積聚了大量財富,也構成了美國也能成為二戰最大兵工廠的物質基礎。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二戰時的航母,與當今航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比如其最新型的“福特”級一艘裸艦高達130億美元,而當時最大的“埃塞克斯”級也不過7000多萬美元,造得起才構成數量多的壓倒性優勢。美國今天的GDP已高達20萬億美元,如“福特”級這樣的航母也造不了多少,再說“福特”級的戰力,也是當年的航母沒有比擬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鳳尾長壽花幾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