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丁影視
-
2 # 蘆嘉玉
要回答這個問題,先得從宋朝時期的民俗風情方面來理解。宋高宗時期之後,一直至宋理宗這段時間內,這些皇帝雖然在關於耕牛方面,屢次頒佈了不允許私自宰殺的禁令,尤其是在高宗時期,不但禁止販賣牛肉,還禁止老百姓買牛肉,"知情買牛肉人並徒二年,配千里(《宋會要輯稿》刑法2之104)。明知道是牛肉,還敢買,判你個一年兩年的,將你刺配到荒無人煙的千里以外,看你還敢目無法紀。
但是說歸說,法歸法,儘管朝廷頒佈了關於不允許私自宰殺、買賣牛肉的禁令,但這些禁令,也只是偶爾起起作用,並沒有在一定程度上派上大用場,朝廷一邊在禁止,而民間卻一邊在宰殺,宰殺的牛肉當然是上了市場,上有政策下有對第嘛。絲毫沒有影響到牛肉在市場上的買賣。聽聽南宋著名計程車大夫胡穎是怎麼說的:"自界首以至近境,店肆之間,公然鬻賣……而城市之中亦復滔滔皆是。小人之無忌憚,一至於此。"《宰牛當盡法施行》。老百姓根本就不害怕那些禁令,該怎麼宰牛就怎麼宰牛,該怎麼買賣牛肉就怎麼買賣牛肉。
總之,小說《水滸傳》裡面有關於梁山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並非施耐庵先生在動筆時胡咧咧的,而是有足夠史實依據對其中的英雄好漢,在吃牛肉這方面的描述的。牛是大型動物,也是朝廷明令禁止宰殺的動物,因而施耐庵先生在這方面對梁山好漢的描述,既顯示其好漢們英雄的一面,同時更是對朝廷律法的一種藐視。
首先要說明的是,武俠劇都是虛構的,有太多脫離現實的情節,俠客們動不動就吃牛肉就是錯誤的。
古代很多朝代都禁止私自宰殺耕牛的,牛肉貴賤且不說,肯定的一點是,牛肉不是隨便什麼時候都能想吃就吃的。中國古代一直是農業社會,耕牛是重要生產物資,受官府律例保護。私自宰殺耕牛是要獲罪的。
只有等牛老了,幹不動活了,或者傷殘了,牛的主人向官府報備,獲得批准之後才能宰殺。
因此,不可能隨便去一家飯館,張口就能要來牛肉,那得碰運氣。
武俠小說和影視劇中,牛肉的出場率之所以這麼高,我想不外乎兩點原因。
第一,表現俠客的豪放。大俠們都是壕,視金錢如糞土,吃東西自然也不應小家子氣。一聲“二斤牛肉,一罈好酒”,多氣派啊。也是在告訴別人,哥有錢,吃牛肉喝酒不是事兒。總不能“來碟鹹菜,倆饅頭”吧。
第二,隨大流。別人這麼寫,我也這麼寫,別人這麼演,我也這麼演。寫俠客或者是好漢們喝酒吃肉,最典型也較早的應該是《水滸傳》。書中武松過景陽岡時點菜,就是要的熟牛肉和酒,其他好漢們請客,上來就要牛肉的情節也不少。
據說,施耐庵之所以寫牛肉而不寫豬肉,是因為為了避諱明朝皇家的姓氏“朱”。
到底是不是這個原因無從考據,但是,熟牛肉佐酒反正是從《水滸傳》發行以後就在小說界流行開了。
大家都這麼寫,也就成為固定套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