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造成地球上恐龍滅絕的理論,整個過程還是挺複雜的,從一個沒什麼人相信的假說,到被絕大部分科學家接受,可以看到一個科學“假設”是如何成為科學“理論”的經典案例。
其實古生物學家早就知道恐龍是在六千五百萬年前滅絕的,理由很簡單:白堊紀地層有恐龍化石,而接下來的第三紀就完全找不到化石,結論不難得出:恐龍這個物種群體在第三紀就基本不復存在,學術上叫做滅絕。而根據地質分析(放射法)第三紀的開始時間是距今6500萬年前。過去只是一直不清楚這個滅絕的原因和過程,當時的主流理論是恐龍種群滅絕的過程是緩慢的,持續時間至少數百萬年。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年輕的地磁學家沃爾特.阿爾瓦雷斯在義大利做地質學研究時發現了一層薄薄的淡紅色粘土,正好在白堊紀和第三紀地層之間,叫做KT界限(K是白堊紀,T是第三紀)。沃爾特的爹老阿爾瓦雷斯是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核物理學家,幫兒子把樣本做了分析,結果發現其中的金屬銥含量居然超標300倍。後來他們又在世界各地採集KT樣本分析,驚奇地發現銥的沉積是全球性的,有些地方含量高達500倍。地球上銥含量是非常稀少的,全球性的銥沉積目前只有一種可能性:天外來客。於是爺倆兒提出一個假設: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了地球,造成恐龍等大型動物的滅絕。
但是,八十年代那時候所有的科學家都不相信他們,包括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沒人願意正眼看一下他們的理論。這爺倆兒一個搞地磁的,一個搞核物理的,插手恐龍世界,基本上屬於“民科”。除了不是科班出身,他們還缺少一樣最重要的證據:撞擊現場。
然鵝,1990年,證據出現了,一個原因不明的巨大圓形結構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奇克休留布發現了,寬195公里,深達50公里,年代正好對上——就是KT之間。於是,到1991年,忽然之間幾乎每個人都同意了恐龍撞擊滅絕說。
(亞利桑那隕石坑)
尤卡坦的小行星只有十公里大小,很難想象這麼個小東西居然會對一萬多公里的地球有那麼大的影響。直到全世界都親眼看到了真人秀:1994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了木星,威力之大令人瞠目結舌,一個小山大的碎片給木星造成的傷疤居然比地球還大。
證據充分了,全世界都接受了該理論。沒有這樣成邏輯鏈條的證據,假說永遠是假說,不會成為理論。跨學科沒關係,民科也沒關係,用證據,資料說話就是科學。
6500萬年前的小行星撞擊事件造成地球上恐龍滅絕的理論,整個過程還是挺複雜的,從一個沒什麼人相信的假說,到被絕大部分科學家接受,可以看到一個科學“假設”是如何成為科學“理論”的經典案例。
其實古生物學家早就知道恐龍是在六千五百萬年前滅絕的,理由很簡單:白堊紀地層有恐龍化石,而接下來的第三紀就完全找不到化石,結論不難得出:恐龍這個物種群體在第三紀就基本不復存在,學術上叫做滅絕。而根據地質分析(放射法)第三紀的開始時間是距今6500萬年前。過去只是一直不清楚這個滅絕的原因和過程,當時的主流理論是恐龍種群滅絕的過程是緩慢的,持續時間至少數百萬年。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年輕的地磁學家沃爾特.阿爾瓦雷斯在義大利做地質學研究時發現了一層薄薄的淡紅色粘土,正好在白堊紀和第三紀地層之間,叫做KT界限(K是白堊紀,T是第三紀)。沃爾特的爹老阿爾瓦雷斯是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核物理學家,幫兒子把樣本做了分析,結果發現其中的金屬銥含量居然超標300倍。後來他們又在世界各地採集KT樣本分析,驚奇地發現銥的沉積是全球性的,有些地方含量高達500倍。地球上銥含量是非常稀少的,全球性的銥沉積目前只有一種可能性:天外來客。於是爺倆兒提出一個假設:6500萬年前,一顆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了地球,造成恐龍等大型動物的滅絕。
但是,八十年代那時候所有的科學家都不相信他們,包括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沒人願意正眼看一下他們的理論。這爺倆兒一個搞地磁的,一個搞核物理的,插手恐龍世界,基本上屬於“民科”。除了不是科班出身,他們還缺少一樣最重要的證據:撞擊現場。
然鵝,1990年,證據出現了,一個原因不明的巨大圓形結構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奇克休留布發現了,寬195公里,深達50公里,年代正好對上——就是KT之間。於是,到1991年,忽然之間幾乎每個人都同意了恐龍撞擊滅絕說。
(亞利桑那隕石坑)
尤卡坦的小行星只有十公里大小,很難想象這麼個小東西居然會對一萬多公里的地球有那麼大的影響。直到全世界都親眼看到了真人秀:1994年,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撞擊了木星,威力之大令人瞠目結舌,一個小山大的碎片給木星造成的傷疤居然比地球還大。
證據充分了,全世界都接受了該理論。沒有這樣成邏輯鏈條的證據,假說永遠是假說,不會成為理論。跨學科沒關係,民科也沒關係,用證據,資料說話就是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