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挖掘機式遂發槍
-
2 # 好名都被浪費了
一部海戰影片大概的拍攝製作流程就是編好劇本,設定好故事情節,先真實的艦船實物與場景實地拍攝取景(人物角色的表演拍攝也根據情節需要穿插其中);然後是在水池等人工場景裡面建相關的比例模型,模擬造型等拍攝(這類拍攝也可能早於實景及人物表演的拍攝就進行了);純粹人物在劇情中陸地上和室內的表演情節部分,將會在工棚裡或者相應的街景等地方,搭建模型造景等進行拍攝;最後整個多流程拍攝都拍完了,就進行後期技術合成處理和藝術剪輯等,然後一部海戰影片便殺青出爐了。
不同國家電影製片廠拍的海軍海戰題材的影片是沒有一定之規的。由於工業生產工藝,水平等原因,中國60年代拍的甲午風雲大部分是一在長春長影製片廠泳池用模型拍的。當時國家經濟上有困難,不可能都滿足攝影師的要求。一個電影製片預算最多50萬人民幣。就是甲午風雲清宮官員服飾動用了當時看來昂貴的金絲線,後來製片主任和導演還專門作了檢討。
貧困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經費有限導制林農大導演都沒有給大家真實全景介紹描述一下鎮遠艦,定遠航,濟遠,致遠等優秀艦隊的影像。
八一電影製片廠拍的反映擊沉蔣軍精銳主力艦"太平"艦的事件派生的故事片〈海鷹〉也是如此,隨然八一廠和海軍是一家人,但拍特寫魚雷射中目標爆發了沖天水柱的鏡頭還是導演拿著炸彈藥室當量不夠,炸的水花太小的鏡頭,硬著頭皮找到海軍的領導,特批給攝製組一個水雷,才圓滿完成了拍攝。
外國經費預算比華人的多,大戰海洋的影片拍的不少,有一部描寫二戰時期德國快速裝甲巡洋艦〈斯佩l伯爵〉號在南大西洋烏拉圭首都蒙特維亞近海河口被三艘英國重巡洋艦擊沉的影片,就是因為資金預算,劇組向大英帝國海軍連租帶借搞到三艘真傢伙,但其中有一個軍艦是準備報廢,艦炮全部都拆除了,放映時穿幫鏡頭,被細心觀眾朋友看到了,一笑而過。
大概是隻有老美財大氣粗,才能拍出像獵殺紅色十月號和〈從海底出擊〉等超過其他國家拍攝水平的海軍海戰大片,比較其他戰爭片,一艘軍艦的一圈行程花費不少人民的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