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兩天的5月21日,有一顆小行星就襲擊了澳洲,時速達到了每秒11.5千米,發出的強光照亮了夜空,監測顯示它在距離地面數十公里高空處爆炸,最後墜落在澳洲大貝特灣比比爾山西南約300公里處,當地免不了要下一場小型隕石雨。而就在今晚,又有一顆直徑2公里左右的小行星光臨地球,它還帶著個小兄弟,不過好在它們不是撞擊地球,而是與地球擦肩而過。
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就會成為火流星,雖然我們很少看到明亮的火流星,但實際上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這類的小行星都比較小,直徑都在10米以內,如果其直徑超過20米,那就會在降落地造成災難,比如在2013年時,有一顆公交車大小的小行星降落在了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地區,雖然這顆小行星的直徑頂多只有10米左右,而且其發生爆炸的地方位於31500米的高空,但是仍然造成了地面上超過1000個家庭的窗戶被震碎,不少人的耳朵都被震聾了。
所以,如果小行星的個頭比較大的話,就會在降落地點造成災難,比如,若小行星的直徑超過50米,就會毀滅一個小型城市,如果超過100米就會毀滅一箇中型城市,如果超過一公里就會毀滅一箇中型國家,如果超過5公里,那麼就會造成全球性的物種滅絕性的災難,6500萬年前造成恐龍大滅絕的小行星的直徑才不過8公里左右。
前面說了,就在今晚,會有一個直徑超過2公里(最短1.3公里,最長3公里)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這裡特別講解一下這個編號為1999 KW4的小行星,作為一個天體,雖然它的直徑只有2公里左右,然而這個小行星卻還帶著一個小弟,有一個質量更小的小行星圍著它旋轉,因此天文學家稱這個小行星為雙小行星。
天文觀測發現,1999 KW4小行星將於2019年5月25日晚間在距離地球最近點5182015公里處安全掠過地球,這說明它並不會撞擊地球,而是在各自的軌道上交錯而過。這顆小行星的軌道介於金星和地球的軌道之間,幾乎每年它都會接近地球一次,上次接近地球是在2018年5月27日下午,下次近距離飛越是在2020年5月26日,後年是2021年5月31日。
類似這樣的小行星還有不少,那麼我們人類有辦法對付這樣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脅嗎?實際上如今人類的科技已經可以對付小行星,引多個國際天文組織都已經有完善的小行星監測系統,很多較為大型的小行星,都被記錄在案,它們的質量、執行速度、軌道資料都被準確記錄和模擬演算,未來與地球相撞的機率都被較為準確的計算出來,如果某個小行星與地球相撞的機率較大的話,科學家們就會對其嚴重關切,若確認其與地球相撞的可能性比較大,那麼人類就可以提前動員並做出準備。
如何對付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呢?實際上只需要提前發射一顆核彈就可以了,用核彈對小行星進行側面轟擊,就能改變小行星的執行軌道,避免它與地球相撞。
比如人類可以提前一週甚至一個月發射核彈,實際上只需要在小行星與地球相撞的兩天前轟擊小行星就能改變它的軌道了,迫使它錯過與地球撞擊的可能性,為了保證成功率,人類還可以多發射幾顆,只要有一顆能夠準確攻擊,就可以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了。
就在前兩天的5月21日,有一顆小行星就襲擊了澳洲,時速達到了每秒11.5千米,發出的強光照亮了夜空,監測顯示它在距離地面數十公里高空處爆炸,最後墜落在澳洲大貝特灣比比爾山西南約300公里處,當地免不了要下一場小型隕石雨。而就在今晚,又有一顆直徑2公里左右的小行星光臨地球,它還帶著個小兄弟,不過好在它們不是撞擊地球,而是與地球擦肩而過。
小行星進入地球大氣層就會成為火流星,雖然我們很少看到明亮的火流星,但實際上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這類的小行星都比較小,直徑都在10米以內,如果其直徑超過20米,那就會在降落地造成災難,比如在2013年時,有一顆公交車大小的小行星降落在了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地區,雖然這顆小行星的直徑頂多只有10米左右,而且其發生爆炸的地方位於31500米的高空,但是仍然造成了地面上超過1000個家庭的窗戶被震碎,不少人的耳朵都被震聾了。
所以,如果小行星的個頭比較大的話,就會在降落地點造成災難,比如,若小行星的直徑超過50米,就會毀滅一個小型城市,如果超過100米就會毀滅一箇中型城市,如果超過一公里就會毀滅一箇中型國家,如果超過5公里,那麼就會造成全球性的物種滅絕性的災難,6500萬年前造成恐龍大滅絕的小行星的直徑才不過8公里左右。
前面說了,就在今晚,會有一個直徑超過2公里(最短1.3公里,最長3公里)的小行星與地球擦肩而過,這裡特別講解一下這個編號為1999 KW4的小行星,作為一個天體,雖然它的直徑只有2公里左右,然而這個小行星卻還帶著一個小弟,有一個質量更小的小行星圍著它旋轉,因此天文學家稱這個小行星為雙小行星。
天文觀測發現,1999 KW4小行星將於2019年5月25日晚間在距離地球最近點5182015公里處安全掠過地球,這說明它並不會撞擊地球,而是在各自的軌道上交錯而過。這顆小行星的軌道介於金星和地球的軌道之間,幾乎每年它都會接近地球一次,上次接近地球是在2018年5月27日下午,下次近距離飛越是在2020年5月26日,後年是2021年5月31日。
不過,美國宇航局等天文機構仍然將這顆小行星命名為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因為它的軌道也是會不斷變化的,有時會特別靠近地球,不排除這顆小行星在未來的某一次交匯時有可能撞擊到地球上。類似這樣的小行星還有不少,那麼我們人類有辦法對付這樣的小行星撞擊地球的威脅嗎?實際上如今人類的科技已經可以對付小行星,引多個國際天文組織都已經有完善的小行星監測系統,很多較為大型的小行星,都被記錄在案,它們的質量、執行速度、軌道資料都被準確記錄和模擬演算,未來與地球相撞的機率都被較為準確的計算出來,如果某個小行星與地球相撞的機率較大的話,科學家們就會對其嚴重關切,若確認其與地球相撞的可能性比較大,那麼人類就可以提前動員並做出準備。
如何對付可能撞擊地球的小行星呢?實際上只需要提前發射一顆核彈就可以了,用核彈對小行星進行側面轟擊,就能改變小行星的執行軌道,避免它與地球相撞。
比如人類可以提前一週甚至一個月發射核彈,實際上只需要在小行星與地球相撞的兩天前轟擊小行星就能改變它的軌道了,迫使它錯過與地球撞擊的可能性,為了保證成功率,人類還可以多發射幾顆,只要有一顆能夠準確攻擊,就可以避免小行星撞擊地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