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腫是組織或器官內由於化膿性感染侷限化,病變組織壞死、溶解,並形成完整的腔壁,充滿膿液的蓄膿腔。因膿腫所在部位的深淺不同,可分為淺部膿腫和深部膿腫。膿腫成熟的早期,膿液較為稀薄。後期隨水分的吸收而逐漸變稠,若時間更長,則可變成乾酪樣(豆腐渣樣),甚至鈣化硬結。淺部膿腫初起呈急性炎症,患部熱、腫、痛明顯,無色素的面板可見發紅、腫脹、邊界不清,觸診硬實疼痛。數日後,腫脹逐漸侷限化,與正常組織界限清楚。成膿後疼痛隨之減輕,周緣形成硬實的分界線,中心較軟,用兩手指交替壓觸,有明顯的液體波動感。波動的程度與膿腫的大小、深淺以及家畜面板的厚薄,膿汁的黏稠度等有關。深部膿腫常發生於深筋膜下或深部組織中,有厚層組織覆蓋,故初期從外表看急性炎症現象常不明顯或被忽略。仔細檢查時可發現患部面板與皮下組織有輕微的腫脹,觸壓可出現指壓痕和疼痛,但無明顯波動。當深部膿腫區域性症狀一旦明顯後,說明腫脹大部已達體表,有時也可自潰排膿。深在膿腫一般都伴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狀。【防治措施】可用外敷藥,如用醋或酒調製的金黃散、5%碘軟膏、20%魚石脂軟膏等外敷,鹽酸普魯卡因青黴素(5000~10000單位/毫升)區域性封閉,溫熱療法等,以促使自行消散,或加速膿腫成熟。一旦膿腫成熟,即應手術切開引流。但膿腫沒有成熟,肉芽屏障尚未長好時,不宜切開,否則可使感染蔓延。手術前術部剪毛消毒。大的膿腫可先用針頭穿刺,排除一部分膿液後,選擇波動最明顯的部位,在膿腔的最低位置,與肌纖維方向平行切開。一般先以刀尖刺入膿腔,排除部分膿汁後,根據膿腔大小再進行擴創。切口應有足夠的長度,以利排膿引流。下刀不宜過深,也不能粗暴擠壓,以防誤傷膿腫膜及膿腔壁。待膿液排空後,即可進行膿腔內檢查。發現有異物或壞死組織應小心除去。深部膿腫的切開,要防止傷及大血管和神經,可以在穿刺的基礎上作為切開的定位標誌。根據區域性解剖,在與神經、血管相平行的方向上,逐層切開面板、皮下組織和筋膜,用止血鉗鈍性分開肌層,到達膿腔後,用大止血鉗將腔壁充分開張,用戴橡皮手套的手指探查膿腔大小,根據需要再擴創到一定程度。豬頭頸部的膿腫,切開時易於滑動,必須用左手確實固定後才能下刀,切口不能過深,以防損傷大的血管和神經。淺在性膿腫,用消毒液沖洗後,殘留膿腔內的消毒液需用紗布吸出,不能強力揩擦;深在性膿腫,最好用揮發性防腐液,如碘仿醚灌注。膿液排出後,一般用碘酊棉球塗布膿腫腔,再用維氏油劑(主要成分為蓖麻油、松溜油、碘酊等)、青黴素魚肝油(10000單位/毫升)、凡士林紗布條,疏鬆地填塞膿腫腔作引流。為了保護切口下面板不受膿液的刺激,可塗凡士林。根據膿液的多少,每天或隔天沖洗、更換一次引流條,直到肉芽組織填滿膿腔,滲出物很少時,即不再衝洗和引流,待其自行癒合。膿腫一般不需要全身治療,只有在出現全身症狀或發生轉移性膿腫時,需應用抗菌藥物,口服五味消毒飲等作全身治療。有的膿腫在切開排膿後,可能創口久治不愈,其原因不外是:a.膿腔記憶體有異物或壞死組織;b.切口過小,位置過高,引流不暢;c.全身抵抗力低,再生能力下降;d.特異性致病菌引起的冷性膿腫。臨床上只要按照不同的情況,消除上述原因後,即可加速膿腫的癒合。
膿腫是組織或器官內由於化膿性感染侷限化,病變組織壞死、溶解,並形成完整的腔壁,充滿膿液的蓄膿腔。因膿腫所在部位的深淺不同,可分為淺部膿腫和深部膿腫。膿腫成熟的早期,膿液較為稀薄。後期隨水分的吸收而逐漸變稠,若時間更長,則可變成乾酪樣(豆腐渣樣),甚至鈣化硬結。淺部膿腫初起呈急性炎症,患部熱、腫、痛明顯,無色素的面板可見發紅、腫脹、邊界不清,觸診硬實疼痛。數日後,腫脹逐漸侷限化,與正常組織界限清楚。成膿後疼痛隨之減輕,周緣形成硬實的分界線,中心較軟,用兩手指交替壓觸,有明顯的液體波動感。波動的程度與膿腫的大小、深淺以及家畜面板的厚薄,膿汁的黏稠度等有關。深部膿腫常發生於深筋膜下或深部組織中,有厚層組織覆蓋,故初期從外表看急性炎症現象常不明顯或被忽略。仔細檢查時可發現患部面板與皮下組織有輕微的腫脹,觸壓可出現指壓痕和疼痛,但無明顯波動。當深部膿腫區域性症狀一旦明顯後,說明腫脹大部已達體表,有時也可自潰排膿。深在膿腫一般都伴有程度不同的全身症狀。【防治措施】可用外敷藥,如用醋或酒調製的金黃散、5%碘軟膏、20%魚石脂軟膏等外敷,鹽酸普魯卡因青黴素(5000~10000單位/毫升)區域性封閉,溫熱療法等,以促使自行消散,或加速膿腫成熟。一旦膿腫成熟,即應手術切開引流。但膿腫沒有成熟,肉芽屏障尚未長好時,不宜切開,否則可使感染蔓延。手術前術部剪毛消毒。大的膿腫可先用針頭穿刺,排除一部分膿液後,選擇波動最明顯的部位,在膿腔的最低位置,與肌纖維方向平行切開。一般先以刀尖刺入膿腔,排除部分膿汁後,根據膿腔大小再進行擴創。切口應有足夠的長度,以利排膿引流。下刀不宜過深,也不能粗暴擠壓,以防誤傷膿腫膜及膿腔壁。待膿液排空後,即可進行膿腔內檢查。發現有異物或壞死組織應小心除去。深部膿腫的切開,要防止傷及大血管和神經,可以在穿刺的基礎上作為切開的定位標誌。根據區域性解剖,在與神經、血管相平行的方向上,逐層切開面板、皮下組織和筋膜,用止血鉗鈍性分開肌層,到達膿腔後,用大止血鉗將腔壁充分開張,用戴橡皮手套的手指探查膿腔大小,根據需要再擴創到一定程度。豬頭頸部的膿腫,切開時易於滑動,必須用左手確實固定後才能下刀,切口不能過深,以防損傷大的血管和神經。淺在性膿腫,用消毒液沖洗後,殘留膿腔內的消毒液需用紗布吸出,不能強力揩擦;深在性膿腫,最好用揮發性防腐液,如碘仿醚灌注。膿液排出後,一般用碘酊棉球塗布膿腫腔,再用維氏油劑(主要成分為蓖麻油、松溜油、碘酊等)、青黴素魚肝油(10000單位/毫升)、凡士林紗布條,疏鬆地填塞膿腫腔作引流。為了保護切口下面板不受膿液的刺激,可塗凡士林。根據膿液的多少,每天或隔天沖洗、更換一次引流條,直到肉芽組織填滿膿腔,滲出物很少時,即不再衝洗和引流,待其自行癒合。膿腫一般不需要全身治療,只有在出現全身症狀或發生轉移性膿腫時,需應用抗菌藥物,口服五味消毒飲等作全身治療。有的膿腫在切開排膿後,可能創口久治不愈,其原因不外是:a.膿腔記憶體有異物或壞死組織;b.切口過小,位置過高,引流不暢;c.全身抵抗力低,再生能力下降;d.特異性致病菌引起的冷性膿腫。臨床上只要按照不同的情況,消除上述原因後,即可加速膿腫的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