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kooo4374

    三皇五帝,是歷史神話人物“三皇”與“五帝”的合稱。三皇,原指遠古三皇,後增補伏羲等人;五帝,原指五方上帝,後增補五位上古部落首領。中華文明自古就有三皇五帝之說,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李斯說:“古有天皇、地皇、泰皇。”三皇的稱號由來已久,伏羲等人只是繼承了遠古三皇的稱號,最早的天皇時代距今已有大約三百多萬年,最晚的泰皇(也就是人皇)距今也有大約三十萬年。唐代司馬貞寫了《三皇本紀》以補全《史記》,增補了伏羲、女媧、神農等諸位上古時期神話傳說人物與部落首領的歷史。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號,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路史》:“前天皇、前地皇、前人皇之事太過久古,杳杳冥冥,所謂事有不可盡究,物有不可臆言。”後期著作在原始意義上的遠古三皇基礎上增補了前後三皇,故有前三皇、中三皇、後三皇之分,合為九皇。後期增補的後三皇五帝在不同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說法。擴充套件資料:在中國最早的古史系統之古史傳說中,三皇五帝廣為流傳,到秦或漢時期已有把三皇五帝之說載入史冊。“皇”的原義還有“大”和“美”一說,不作名詞用。戰國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為人主的稱呼,遂用“皇”字來稱上帝,如《楚辭》中的西皇、東皇、上皇等。時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稱為“三皇”。在《周禮》《呂氏春秋》與《莊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並對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義作了解釋,但都未實定其人名。“帝”原指天帝,人間的“五帝”一詞在孟子時尚未出現,他書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詞排在“三王”前,但無人名,只在其《議兵篇》中稱堯、舜、禹、湯為“四帝”。《孫子兵法》有“此黃帝之所以勝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稱(但梅堯臣謂此“帝”字系“軍”之訛)。《管子》及《莊子》所屢稱“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實人名。《莊子·胠篋》列舉了古帝十二名及全書中屢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韜》列舉了古帝十五名,《逸周書》所列古帝多達二十六名。由於戰國後期或漢代五行說逐漸建立,凡事都要湊五為成數,於是在上述許多古帝王中,遂有羅列“五帝”的必要,並出現了下列五種五帝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溫控變頻器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