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好好吃飯,是很多大人的煩惱,特別是一些老人整天追著孩子餵飯,媽媽們知道不好卻也無能為力。寶寶不好好吃飯,排除一些生理上的原因(胃口不好,缺微量元素等),最主要的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我家寶寶從一歲開始自己吃飯,現在不到三歲,吃飯的能力幾乎和成人沒什麼區別,這讓我一個人帶寶寶省心不少,現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給正在煩惱的寶媽們,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想讓寶寶好好吃飯,我想從這幾個方面來說說:參與感、好奇心、動手能力、用餐環境,另外幼兒早期閱讀,有利於幼兒獲得語言、提高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個體活動的內在動機。在幼兒早期培養其對閱讀的興趣將有助於幼兒成長為對閱讀充滿熱情渴望並能有效閱讀的人,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勒,基本上都是軟體裡面學來的,裡面動畫故事超多,寶寶特喜歡看,還有遊戲可以玩(遊戲是鞏固識字的喲),開始我還擔心玩太長時間對寶寶眼睛不太好,然後發現裡面竟然有個設定功能,可以設定學習時間,和使用時間自動關閉,超讚。用的久了還鍛鍊了寶寶的用眼習慣。貓(什麼)學漢字,答案是小帥,現在學的字多了,故事聽多了,我下班回來還會跑過來給我講故事,超暖心的(雖然講的斷斷續續的,但是超可愛的喲)。
參與感。
從買菜、洗菜、切菜、炒菜,能讓寶寶參與的儘量讓寶寶參與進來。因為我是自己帶寶寶,所以我做什麼都得帶著她,這一方面就做得很到位。記得在寶寶八九個月的時候,我在廚房做飯,就把她放小車裡推到廚房,邊幹邊回頭看看她,告訴她這是什麼菜那是什麼,我現在在洗菜、在切菜等等。等寶寶再大一點,我讓她和我一起摘豆角、剝碗豆,炒好菜後,告訴她,這是你剝的,你真能幹。等寶寶大一點,最好讓她坐到餐桌前和大家一起吃飯,她不僅能模仿大人的行為,還有很強的參與感。
好奇心。
寶寶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意味著學習和探索,大人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不要總是干涉和打擊孩子。當你洗菜的時候,寶寶可能會踩在凳子上,和你一起洗,其實她可能更想玩水,不過你也可以讓她適當嘗試,不要總想著衣服又打溼了,而要想著寶寶是在學習,在探索,這樣你就不會總想著干涉她的行為了。我家寶寶是2歲左右開始踩在凳子上來洗東西,包括洗菜、洗自己的襪子、刷鞋子、用杯子接水刷牙等,因為不斷地嘗試,我發現她學會了很多,比如語言方面,她會說水好涼、怎麼是熱水、把水關小點把我衣服都打溼了,洗腳的時候會想到“浪花撓我小腳丫”(讀過的一首兒歌)……觸覺方面更敏感,知道什麼是冷、熱、太燙、溼了、泡泡、用力、輕輕地……而且在不斷的嘗試中既滿足了好奇心,又提高了孩子的專注力和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
培養寶寶自己吃飯,就是在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上面提到的參與和好奇心也最終要落實到動手能力上。寶寶自己吃飯,剛開始的時候你一定要做好打掃戰場的心理準備,寶寶在用勺子往嘴裡送也是在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大腦對肌肉的支配能力,只有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寶寶才會更快的成長,所以給寶寶最大的耐心,經過一段時間你會驚喜地發現,曾經的問題也不是問題。當然,在寶寶用勺子和筷子吃飯過程中,如果累了,她會用手去抓食物,只要手洗乾淨了,沒有其它安全隱患,就放手讓她去做吧。我家寶寶一歲半左右已經開始學著大人的樣,用筷子夾菜了,那個時候她用就用大拇指和食指一樣能把菜夾起來,最好玩的是還能夾起花生米,這讓我們非常開心。但是呢,她經常夾不幾下,就開始用手抓了,畢竟手指肌肉還沒發育好,有些累了,當時我還有些擔心,這樣會不會養成不好的習慣總用手抓東西吃呢?結果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很慶幸我沒有過多幹涉她的行為,兩歲以後她基本不用手抓了,除了勺子就是筷子,偶爾會請求大人幫忙夾。
用餐環境。
俗語說得好:“食不言,寢不語”,吃飯的時候也需要專注,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叫寶寶自己來拿餐具。把叫爸爸叫姐姐叫客人吃飯的任務交給寶寶,一定比大人還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每當寶寶進廚房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說一句“好香啊!”,我會接著說:“那就洗手吃飯吧!”盛菜盛飯的功夫,寶寶已經洗好手,爬到自己的椅子上了(兒童餐椅比較高)。吃飯的時候,說出菜的味道,做一些很享受的表情,寶寶很快就會效仿甚至還會變成自己的語言。我寶寶經常會說,這個好酸啊,這個有點甜、怎麼這麼辣啊、肥肉好香啊、怎麼有點老啊……最有意思的是,有時候當吃第一口菜或主食的時候,她會說一句“好美味啊!”大人感覺特別欣慰。有的時候,姐姐還磨蹭不來,我會說“快點來啊,再不來就沒菜了”,然後跟寶寶說這個菜是姐姐的,寶寶反而要吃更多(2-3歲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所以經常會說這是我的,有時候只需要用一點小計就可以讓寶寶按大人的意願去做)。當然還有很多別的小方法,主要目的就是營造一種,吃飯很重要也很快樂,不積極就沒有了的氛圍。當然,如果寶寶胃口不好,吃得不多也不要強求,餓了吃困了睡是人的自然反應,不用擔心孩子會餓著,除了正常加餐,一定不給孩子吃太多零食,這樣慢慢就會調過來,正餐的時候好好吃了。有時候一段時間,寶寶可能不怎麼吃某種食物,千萬不要強調說:“寶寶不愛吃這個,愛吃那個”,換一種做法或者過幾天再做,寶寶可能又吃了,寶寶長身體挑食當然不好了,雖然出現了這種情況,但大人不能強化這種意識,慢慢就會變好。值得一提的是,自我意識是寶寶這個階段的特點,所以不要強硬地要求孩子去分享,如果自己都不快樂都不情願,又談何分享呢。可以透過大人的言行和一些小故事慢慢去引導孩子。
關於怎麼培養寶寶吃飯的好習慣就分享到這了,都是個人的一些觀點,可能有些囉嗦和零亂,但我在生活中就是這麼做的,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歲以前養成自己吃飯的好習慣,為上幼兒園打下好的基礎,這方面省一份心,可以把心思放到孩子別的能力發展上面。
最後,祝所有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所有用心的父母都能如願以償。
寶寶不好好吃飯,是很多大人的煩惱,特別是一些老人整天追著孩子餵飯,媽媽們知道不好卻也無能為力。寶寶不好好吃飯,排除一些生理上的原因(胃口不好,缺微量元素等),最主要的還是沒有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我家寶寶從一歲開始自己吃飯,現在不到三歲,吃飯的能力幾乎和成人沒什麼區別,這讓我一個人帶寶寶省心不少,現把自己的一些心得分享給正在煩惱的寶媽們,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想讓寶寶好好吃飯,我想從這幾個方面來說說:參與感、好奇心、動手能力、用餐環境,另外幼兒早期閱讀,有利於幼兒獲得語言、提高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探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是推動個體活動的內在動機。在幼兒早期培養其對閱讀的興趣將有助於幼兒成長為對閱讀充滿熱情渴望並能有效閱讀的人,我家閨女從三歲開始接觸漢字,現在用了一年認字300多個勒,基本上都是軟體裡面學來的,裡面動畫故事超多,寶寶特喜歡看,還有遊戲可以玩(遊戲是鞏固識字的喲),開始我還擔心玩太長時間對寶寶眼睛不太好,然後發現裡面竟然有個設定功能,可以設定學習時間,和使用時間自動關閉,超讚。用的久了還鍛鍊了寶寶的用眼習慣。貓(什麼)學漢字,答案是小帥,現在學的字多了,故事聽多了,我下班回來還會跑過來給我講故事,超暖心的(雖然講的斷斷續續的,但是超可愛的喲)。
參與感。
從買菜、洗菜、切菜、炒菜,能讓寶寶參與的儘量讓寶寶參與進來。因為我是自己帶寶寶,所以我做什麼都得帶著她,這一方面就做得很到位。記得在寶寶八九個月的時候,我在廚房做飯,就把她放小車裡推到廚房,邊幹邊回頭看看她,告訴她這是什麼菜那是什麼,我現在在洗菜、在切菜等等。等寶寶再大一點,我讓她和我一起摘豆角、剝碗豆,炒好菜後,告訴她,這是你剝的,你真能幹。等寶寶大一點,最好讓她坐到餐桌前和大家一起吃飯,她不僅能模仿大人的行為,還有很強的參與感。
好奇心。
寶寶天生就有好奇心,好奇心意味著學習和探索,大人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不要總是干涉和打擊孩子。當你洗菜的時候,寶寶可能會踩在凳子上,和你一起洗,其實她可能更想玩水,不過你也可以讓她適當嘗試,不要總想著衣服又打溼了,而要想著寶寶是在學習,在探索,這樣你就不會總想著干涉她的行為了。我家寶寶是2歲左右開始踩在凳子上來洗東西,包括洗菜、洗自己的襪子、刷鞋子、用杯子接水刷牙等,因為不斷地嘗試,我發現她學會了很多,比如語言方面,她會說水好涼、怎麼是熱水、把水關小點把我衣服都打溼了,洗腳的時候會想到“浪花撓我小腳丫”(讀過的一首兒歌)……觸覺方面更敏感,知道什麼是冷、熱、太燙、溼了、泡泡、用力、輕輕地……而且在不斷的嘗試中既滿足了好奇心,又提高了孩子的專注力和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
培養寶寶自己吃飯,就是在培養寶寶的動手能力,上面提到的參與和好奇心也最終要落實到動手能力上。寶寶自己吃飯,剛開始的時候你一定要做好打掃戰場的心理準備,寶寶在用勺子往嘴裡送也是在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大腦對肌肉的支配能力,只有在不斷試錯的過程中,寶寶才會更快的成長,所以給寶寶最大的耐心,經過一段時間你會驚喜地發現,曾經的問題也不是問題。當然,在寶寶用勺子和筷子吃飯過程中,如果累了,她會用手去抓食物,只要手洗乾淨了,沒有其它安全隱患,就放手讓她去做吧。我家寶寶一歲半左右已經開始學著大人的樣,用筷子夾菜了,那個時候她用就用大拇指和食指一樣能把菜夾起來,最好玩的是還能夾起花生米,這讓我們非常開心。但是呢,她經常夾不幾下,就開始用手抓了,畢竟手指肌肉還沒發育好,有些累了,當時我還有些擔心,這樣會不會養成不好的習慣總用手抓東西吃呢?結果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很慶幸我沒有過多幹涉她的行為,兩歲以後她基本不用手抓了,除了勺子就是筷子,偶爾會請求大人幫忙夾。
用餐環境。
俗語說得好:“食不言,寢不語”,吃飯的時候也需要專注,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叫寶寶自己來拿餐具。把叫爸爸叫姐姐叫客人吃飯的任務交給寶寶,一定比大人還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每當寶寶進廚房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說一句“好香啊!”,我會接著說:“那就洗手吃飯吧!”盛菜盛飯的功夫,寶寶已經洗好手,爬到自己的椅子上了(兒童餐椅比較高)。吃飯的時候,說出菜的味道,做一些很享受的表情,寶寶很快就會效仿甚至還會變成自己的語言。我寶寶經常會說,這個好酸啊,這個有點甜、怎麼這麼辣啊、肥肉好香啊、怎麼有點老啊……最有意思的是,有時候當吃第一口菜或主食的時候,她會說一句“好美味啊!”大人感覺特別欣慰。有的時候,姐姐還磨蹭不來,我會說“快點來啊,再不來就沒菜了”,然後跟寶寶說這個菜是姐姐的,寶寶反而要吃更多(2-3歲的寶寶自我意識開始發展,所以經常會說這是我的,有時候只需要用一點小計就可以讓寶寶按大人的意願去做)。當然還有很多別的小方法,主要目的就是營造一種,吃飯很重要也很快樂,不積極就沒有了的氛圍。當然,如果寶寶胃口不好,吃得不多也不要強求,餓了吃困了睡是人的自然反應,不用擔心孩子會餓著,除了正常加餐,一定不給孩子吃太多零食,這樣慢慢就會調過來,正餐的時候好好吃了。有時候一段時間,寶寶可能不怎麼吃某種食物,千萬不要強調說:“寶寶不愛吃這個,愛吃那個”,換一種做法或者過幾天再做,寶寶可能又吃了,寶寶長身體挑食當然不好了,雖然出現了這種情況,但大人不能強化這種意識,慢慢就會變好。值得一提的是,自我意識是寶寶這個階段的特點,所以不要強硬地要求孩子去分享,如果自己都不快樂都不情願,又談何分享呢。可以透過大人的言行和一些小故事慢慢去引導孩子。
關於怎麼培養寶寶吃飯的好習慣就分享到這了,都是個人的一些觀點,可能有些囉嗦和零亂,但我在生活中就是這麼做的,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歲以前養成自己吃飯的好習慣,為上幼兒園打下好的基礎,這方面省一份心,可以把心思放到孩子別的能力發展上面。
最後,祝所有寶寶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所有用心的父母都能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