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記》是唐代閻伯理所作的一篇記,載於《文苑英華》中,介紹了黃鶴樓雄偉高大的外觀和建築結構的特點,描述了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突現了黃鶴樓這座名樓的地位和價值,表現了作者熱愛山川勝蹟的思想感情和對仙人的仰慕之情。
文章的開頭兩句,就點出黃鶴樓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西南角,使人一開始就對黃鶴樓有了明確的印象。“圖經”以下五句,闡明黃鶴樓取名的由來。據《圖經》載,黃鶴樓是因費禕登仙后,曾駕黃鶴回來在此處休息,於是定名的。後兩句更旁徵博弓卜提出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和梁代任防的《述異記》都記載了關於黃鶴的故事,以證明事實不虛,以增強黃鶴樓命名由來的說服力。仙人乘鶴,本屬虛無,而作者卻以無作有。這樣就給這座樓塗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採用神話傳說,是為了突出這座樓不同尋常之處,它曾是神仙到過的地方,這樣寫也是為本文主旨服務,為下文伏筆。接下來幾句寫樓的外貌:“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一組對偶,刻畫樓的整體形象。句中的“聳”和“高”、“巍峨”和“巃嵸”都是高的意思,重疊使用,鋪陳樓的高大。“上倚河漢”寫樓的頂端,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高:“下臨江流”寫樓的底部,進一步交代樓的地理位置,寫出樓在江邊,“重簷翼館,四闥霞敞”這一組對偶句是對樓的建築結構的具體描寫。至此,作者對樓的外貌刻畫,氣勢雄偉。“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一組對偶句寫登樓的感觸,正因為黃鶴樓高入雲天,又臨大江,所以登樓可以遠眺周圍城市鄉村,彎下腰可以拍擊縈繞大樓的雲氣和煙霧。一個“坐”字,說明無意觀景而周圍景物盡收眼底“俯拍”二字,構思別緻,而“雲煙”既能“俯拍”,其身在高處可知:這兩句雖未直言樓高,而一座直凌霄漢的高樓已歷歷如繪,登黃鶴樓如臨仙境,於是作者發出“亦荊吳形勝之最也”的感嘆。“荊吳形勝之最”這一句,是對樓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以上幾句對黃鶴樓景物的描寫,有上有下,有遠有近,有內有外,也有實有虛,行文變化多端,情趣盎然。作者對黃鶴樓的形態己經刻畫盡致了,本可以收住,但他意猶未盡,為了確立這座名樓的特殊地位,他又列出“荊吳”以外的東陽的八詠樓和鄉的老子祠來作陪襯,說明黃鶴樓能夠代替這些樓觀以“賞觀時物”,“會集靈仙”,突出黃鶴樓的存在價值。
第二段,作者在介紹了這篇文章的促成者穆名寧的本兼各職和籍裡之後,接著“下車”二句是頌揚他的政績,雖是諛詞,但乃行文必不可免。以下“道迄”四句,指出黃鶴樓在當地所起的作用,是公餘遊覽或舉行宴會的好所在。其中“透迄退公”句與隔句“遊必於是”相照應,“登車送遠”句又照應隔句“宴必於是”(《文苑英華》本無此四字)。緊接“極長川”兩句,是以穆名寧的身分遠望河山,觸景生情,不免追念東漢末年因見王室衰微,登樓興感而作《登樓賦》的王架;又因穆名寧身在黃鶴樓,就很自然地想到當年曾在黃鶴樓上見到仙人駕鶴而至,進而賓主暢敘的荀叔偉。這兩句是交代穆刺史興感之曲,因而才有囑咐閻泊理撰寫這篇《黃鶴樓記》付刻碑石的行動,順理成章,組合嚴密。這裡,作者對穆名寧思想活動的刻畫也是真實的。穆名寧作為一個高階地方長官和封建文人,在特定環境裡有那麼一些想法,是符合人物性格的。而後面四句發出有如當年丁令威化鶴歸來的感嘆,也就更合乎情理了。
這篇《黃鶴樓記》文章雖短,卻取材得當,層次分明,用精練的語言高度概括,把黃鶴樓的概況包攬無遺,其中有掌故,有景物,有事實,有議論,也有感慨。用這麼短的篇幅包括豐富的內容,不失為一篇情辭並茂的好文章。
《黃鶴樓記》是唐代閻伯理所作的一篇記,載於《文苑英華》中,介紹了黃鶴樓雄偉高大的外觀和建築結構的特點,描述了登臨黃鶴樓的所見所感,突現了黃鶴樓這座名樓的地位和價值,表現了作者熱愛山川勝蹟的思想感情和對仙人的仰慕之情。
文章的開頭兩句,就點出黃鶴樓所在的地方,在武昌城西南角,使人一開始就對黃鶴樓有了明確的印象。“圖經”以下五句,闡明黃鶴樓取名的由來。據《圖經》載,黃鶴樓是因費禕登仙后,曾駕黃鶴回來在此處休息,於是定名的。後兩句更旁徵博弓卜提出晉代葛洪的《神仙傳》和梁代任防的《述異記》都記載了關於黃鶴的故事,以證明事實不虛,以增強黃鶴樓命名由來的說服力。仙人乘鶴,本屬虛無,而作者卻以無作有。這樣就給這座樓塗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作者之所以採用神話傳說,是為了突出這座樓不同尋常之處,它曾是神仙到過的地方,這樣寫也是為本文主旨服務,為下文伏筆。接下來幾句寫樓的外貌:“聳構巍峨,高標巃嵸”一組對偶,刻畫樓的整體形象。句中的“聳”和“高”、“巍峨”和“巃嵸”都是高的意思,重疊使用,鋪陳樓的高大。“上倚河漢”寫樓的頂端,用誇張的手法,極言其高:“下臨江流”寫樓的底部,進一步交代樓的地理位置,寫出樓在江邊,“重簷翼館,四闥霞敞”這一組對偶句是對樓的建築結構的具體描寫。至此,作者對樓的外貌刻畫,氣勢雄偉。“坐窺井邑,俯拍雲煙”一組對偶句寫登樓的感觸,正因為黃鶴樓高入雲天,又臨大江,所以登樓可以遠眺周圍城市鄉村,彎下腰可以拍擊縈繞大樓的雲氣和煙霧。一個“坐”字,說明無意觀景而周圍景物盡收眼底“俯拍”二字,構思別緻,而“雲煙”既能“俯拍”,其身在高處可知:這兩句雖未直言樓高,而一座直凌霄漢的高樓已歷歷如繪,登黃鶴樓如臨仙境,於是作者發出“亦荊吳形勝之最也”的感嘆。“荊吳形勝之最”這一句,是對樓的重要性作了扼要而有分量的概括。
以上幾句對黃鶴樓景物的描寫,有上有下,有遠有近,有內有外,也有實有虛,行文變化多端,情趣盎然。作者對黃鶴樓的形態己經刻畫盡致了,本可以收住,但他意猶未盡,為了確立這座名樓的特殊地位,他又列出“荊吳”以外的東陽的八詠樓和鄉的老子祠來作陪襯,說明黃鶴樓能夠代替這些樓觀以“賞觀時物”,“會集靈仙”,突出黃鶴樓的存在價值。
第二段,作者在介紹了這篇文章的促成者穆名寧的本兼各職和籍裡之後,接著“下車”二句是頌揚他的政績,雖是諛詞,但乃行文必不可免。以下“道迄”四句,指出黃鶴樓在當地所起的作用,是公餘遊覽或舉行宴會的好所在。其中“透迄退公”句與隔句“遊必於是”相照應,“登車送遠”句又照應隔句“宴必於是”(《文苑英華》本無此四字)。緊接“極長川”兩句,是以穆名寧的身分遠望河山,觸景生情,不免追念東漢末年因見王室衰微,登樓興感而作《登樓賦》的王架;又因穆名寧身在黃鶴樓,就很自然地想到當年曾在黃鶴樓上見到仙人駕鶴而至,進而賓主暢敘的荀叔偉。這兩句是交代穆刺史興感之曲,因而才有囑咐閻泊理撰寫這篇《黃鶴樓記》付刻碑石的行動,順理成章,組合嚴密。這裡,作者對穆名寧思想活動的刻畫也是真實的。穆名寧作為一個高階地方長官和封建文人,在特定環境裡有那麼一些想法,是符合人物性格的。而後面四句發出有如當年丁令威化鶴歸來的感嘆,也就更合乎情理了。
這篇《黃鶴樓記》文章雖短,卻取材得當,層次分明,用精練的語言高度概括,把黃鶴樓的概況包攬無遺,其中有掌故,有景物,有事實,有議論,也有感慨。用這麼短的篇幅包括豐富的內容,不失為一篇情辭並茂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