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廬陵老周
-
2 # 上九584n
對於統治者來說,外華人不過是蘚芥之患,無非是要錢要地要物資,而農民起義是要他們的命。所以,就非常好選擇了。火燒圓明園算什麼?又不是不共戴天之仇?為了消滅心腹之患可以洋為我用嘛
-
3 # 老郭雜談
英法聯軍是國家隊,戈登他們屬於僱傭軍。又不是一撥人。
再說,圓明園被燒的時候,曾國藩都不去救皇帝。因為曾國藩鎮壓太平軍到了關鍵時候。一旦救皇帝,就前功皆棄了。太平軍才是真正能推翻清廷的威脅,外華人沒有這個能力。
-
4 # 網言軍事
把“借師助剿”的板子拍到曾國藩的屁股上多少有點冤,因為前者對對於藉助洋人的力量解決內政問題一直很牴觸,不止一次表達過對於“借師助剿”可能產生惡果的擔憂。
即使在勉強同意“借師”期間,曾國藩也始終對被列強操控的洋槍隊警惕且反感(堅持“會防不會剿”),一有機會就趕緊與李鴻章、左宗棠想法設法將英國扶持的“常勝軍”、法國控制的“常捷軍”收編或遣散。
那麼誰才是最熱心“借師助剿”的清廷權貴呢?恭親王奕訢。正是這位“全權對英法議和王爺”在提心吊膽地與列強打過交道後,他那顆惴惴不安、恐懼“祖宗江山難保”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奕訢驚喜地發現——洋人與以往歷史上入侵的異族不同,他們壓根沒想著要推翻清廷統治,而是“內則志在通商,外則力爭體面”,如此一來從奕訢等清朝權貴的角度來看洋人就沒那麼可惡了,甚至存在化敵為友的可能性。
1861年初奕訢上呈的《統籌全域性折》更是直言不諱地宣稱太平軍、捻軍乃清廷“心腹之害也”,鯨吞中國領土的沙俄乃“肘腋之患”,而只想著通商的英國不過是“肢體之患”。
更何況,“以夷制夷”原本就是中國曆代王朝“撥亂反正”的傳統思路——或許在清廷權貴眼中,“借師助剿”跟唐朝向回紇借兵平定安史之亂也沒啥區別。
除了關乎自身核心利益外,第2次鴉片戰爭給清廷造成的“恐洋”心理以及《北京條約》簽訂後西方列強對華態度的轉變,也都為清朝“借師助剿”提供了可能。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的先進武器裝備和強大戰鬥力,讓清廷驚懼不已,由此產生“為我所用”的想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之後再趕上列強主動提出願意幫助清廷“剿匪”,雙方更是一拍即合。
-
5 # 佐佑1984
先糾正題主問題的幾個錯誤,不應叫滿清,應該叫大清國或者清國;這事也和曾國藩沒啥關係,出門左轉找李中堂,而且一開始也不是清政府僱傭的,是受到太平天國威脅的上海政商界和租界;不應叫戈登的英法聯軍,而是戈登華爾的洋槍隊,是僱傭軍。
這事其實很平常,打個比方,假如小米在國際市場敗給了三星,後來發現國內市場打不過ov。於是從三星翹了一支棒子的設計團隊過來幫忙。這不是太正常的事情麼?
日本人的脾氣是打不過認慫,給你當小弟學你。學好了再幹你。
中國很多愛華人士的腦回路還停留在義和團大師兄的層面,打不過人家,就不和人家來往,來教我也不學,縮回自己的殼裡誰也不要來打擾我。
義和團當年的腦回路更加清奇,來做生意,不做,來傳教辦醫院學校,不讓。出現在眼前那就殺洋人妻兒全家。洋人殺不到,那麼誰和洋人有來往就殺他全家,實在找不到,那誰家用洋火,那就殺他全家。這TM和非洲綁架自己國女學生以反對西方影響的恐怖組織腦回路差不多啊
-
6 # 古河洋橋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一般人都會回答,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曾剃頭不顧國仇,藉助洋人力量消滅太平天國,不過是互相利用。我的回答有點不一樣,曾國藩自稱信奉儒家思想,還留傳下來“曾文正公”全集這麼一本書,把自己的形象弄的那麼高大上,弄的自己就像是個儒家聖人一樣!其實,曾國藩挾洋自重,反應的問題是很嚴重的;就是為什麼太平天國拒絕了西方列強,有人說,是因為太平天國和洋人對基督教的理解不同,可是,清政府的儒家思想和基督教也是格格不入啊!?說句題外話,孫中山的民主自由學的是西方列強那一套,可是,同門同宗西方列強也沒有支援孫中山的革命政府,反倒支援袁世凱的軍政府!說明統治階層眼裡沒有國家和人民,只要能保住政權就行,其他都是浮雲;老百姓眼裡有國家,其他都是浮雲!
-
7 # 生活料理
因為他知道洋人是暫時的,太平軍是搶飯碗的,你說哪個重要,太平軍是宗教式武裝,靠的是愚昧和蠱惑人心,和義和團一個樣,這樣就限制了他們的眼界了,看不遠,後來還是利慾薰心勝過了精神信仰,結果自己倒掐起來了,
-
8 # 誠者恆遠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和洋槍隊鎮壓太平軍,從嚴格上來講是兩件不搭界的事情,兩件事雖然是屬於同一時期發生,但是卻有不同的歷史背景。火燒圓明園是外交事件,鎮壓太平軍是中國內戰。
一、火燒圓明園的前後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簽訂《南京條約》,按照條約規定,清朝政府開放五處通商口岸,准許英國派駐領事,允許英商及家屬自由旅遊。但是清政府未按合約履行規定,引起了英國的不滿,聯合法國一起和中國談判,透過談判桌來解決問題,是屬於正常的外交程式。中國皇帝認為中國自古就是世界的中心,外國朋友只能來天朝上國朝拜,拒絕與英法平等談判,並且扣押了外交使者。英法聯軍依仗強悍的軍事實力,聯合進軍北京城,給中國皇帝一個下馬威,順便給點教訓把皇家園林給燒了。最終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雙方回到原來的和平狀態。當時是1860年,正是太平軍起義士氣正旺之時。
二、戈登洋槍隊鎮壓太平軍前後清朝綠營軍隊在對抗太平軍上面實力不行,導致戰爭是節節失利,嚴重威脅到在華外華人的人身和財產安全,所以聯合招募組建洋槍隊,一開始也是僱傭軍形式。之後李鴻章意識到洋槍隊在火力方面的優勢,和洋槍隊聯合,李鴻章出錢,洋槍隊出力,一起對抗太平軍。到1864年,太平軍已是奄奄一息,李鴻章懼怕洋人勢力太大,解散了洋槍隊。
所以洋槍隊的存在,就是幫助中國鎮壓國內起義,與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外交事件,並無關係。
回覆列表
毛主席說過,團結一切可團結的物件!太平天國最早拜上帝教。西方國家以為信仰相同。派人接洽。結果發現是偽教,同時太平天國的價值觀也和西方列強不一致,所以西方列強還是把寶押在清政府!而且西方列強,要的是財富,不是土地,不割地,要求開放,所以清政府也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