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打call啦

    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用“非”表示的否定判斷句)

    六國:指戰國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幾個諸侯國。兵:武器,單獨看,這個句子翻譯為“六個諸侯國家破國亡,不是他們的兵器不鋒利,也不是打仗不得法”。它同下文“弊在賂秦”一起,開門見山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論點,簡捷明快。

    2、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也”式判斷句)。與:親附、親近。嬴:秦王的姓。單獨看,這句翻譯為“是因為齊國結交秦國卻不幫助其他五國”。它提示了齊國滅亡的原因。

    3、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為……所……”式被動句)如此之勢:泛指“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於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和“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併力西向”的大好形勢。

    積威:積久而成的威勢。劫:脅迫、挾持。這句翻譯為“有像這樣不需賄賂秦國就能戰勝秦國的有利形勢,卻被秦國積聚的威勢所挾制”。作者在這裡抨擊了六國治國方略,揭示其“破滅”的根源。

    4、洎牧以讒誅。(被動句)洎:及,等到。以:因為,由於。單獨看,這句翻譯為“等到李牧因為讒言誅殺”。其實,句中主語“牧”是“誅”的被動者,而不是“誅”的施動者,這是一種意念上的被動。因此這句最好還是翻譯為“等到李牧因為讒言被誅殺”。

    5、趙嘗五戰於秦。(倒裝句,介賓結構的狀語後置)嘗:曾經,過去,時間副詞。於:同、跟,和“秦”一起構成介賓結構,作“戰”的補語。這個句子理解時要把後置的狀語提前,翻譯為“趙國曾經五次同秦國作戰”,語意就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梔子花黃葉、掉葉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