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長安城有內外城,基本上古代都城都有內外城。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中國都城制度的發展史來看,就比較明瞭了。這方面可以參考著名歷史學者楊寬所著的《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我這裡也是綜合引用下這本書的一些論述來回答您的問題。
中國古代不僅築城的歷史十分悠久,因為我們很早就形成了向中央集中的政權模式,所以建設都城的歷史同樣悠久。
人類最早築城,首先是為了抵禦猛獸和外敵的安全需要,所以你去看古希臘城邦國家築城,都是先從山上或高地的衛城開始現成的。但古代中國形成定居群聚的農業文明和龐大國家後,築城除了軍事安全考慮以外,還有了行政管理、社會分工、文明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產生。
所以,至少從商的安陽、西周的鎬京開始,都城就有了城和郭的佈局,而郭實際上就是後來所謂的外城,城即後來所謂的內城。內城的佈局以各種辦公官署和衛隊住所還有一些重要的貴族、官僚的居所為主,最內則是王室及其後的皇室所居住的宮殿——到了隋唐以後,這部分被髮展為皇城。而郭即外城,則是其他貴族臣僚和民眾的聚居地。郭再往外則是“郊”,“郊”在往外就是“野”。
順便補充一下,在先秦時期,居住在城、郭、郊的這部分人,一般被認為是對國家(諸侯國)最忠誠的中堅組成,稱為“華人”,他們對國政是有參與和話語權的。所以有時你翻開先秦典籍,會看到很多君主被“華人”放逐的歷史事件。
從這點出發而言,都城在華人幾千年延續至今的向中央集中的政權模式裡還具有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所以,對於居住於外城郭的國民而言,建築一個更大的外城牆來提供最起碼的安全保護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如此,對於郭以外的“郊”,雖然沒辦法建設那麼大範圍的城牆,但從先秦開始,就設定了非常細緻的軍事駐紮單位,其中包括“亭”這個單位就是具有軍事功能的,所以歷史上劉邦才會以泗水亭長的身份帶領戍徒服役。
郭和外城雖然是民眾的聚居地,但是在唐及以前,基本上採用的是封閉式管理,即每個住宅並不直接當著主街主道開放,而是要經過坊市的門這一關的。而坊市是有晨鐘暮鼓的時間規定的,即早晨的時候敲鼓開門,傍晚的時候敲鐘關門的。想要在夜晚出入,除非有官府的特許令牌,否則叫犯了宵禁。歷史上幾乎歷朝歷代都有很顯赫的達官貴人都曾經因為犯了宵禁,而被比較嚴厲執法的京官給打了板子過。
不過,到了宋以後,這種封閉式管理就演變成開放式的街市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戲劇、說書、泥塑剪紙等等的市井文化基本上興盛於宋朝的原因。這時候雖然都城也有內外城,但一來不再封閉式管理、宵禁基本放開,二來郭郊的界限也不再那麼分明,民眾對於城的外郭概念也在擴大延伸。
當然,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您要想了解得更細一些,再次推薦您讀一讀楊寬的這部《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
一點愚見,希望您喜歡我的回答。
不僅長安城有內外城,基本上古代都城都有內外城。
這個問題如果放在中國都城制度的發展史來看,就比較明瞭了。這方面可以參考著名歷史學者楊寬所著的《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我這裡也是綜合引用下這本書的一些論述來回答您的問題。
中國古代不僅築城的歷史十分悠久,因為我們很早就形成了向中央集中的政權模式,所以建設都城的歷史同樣悠久。
人類最早築城,首先是為了抵禦猛獸和外敵的安全需要,所以你去看古希臘城邦國家築城,都是先從山上或高地的衛城開始現成的。但古代中國形成定居群聚的農業文明和龐大國家後,築城除了軍事安全考慮以外,還有了行政管理、社會分工、文明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產生。
所以,至少從商的安陽、西周的鎬京開始,都城就有了城和郭的佈局,而郭實際上就是後來所謂的外城,城即後來所謂的內城。內城的佈局以各種辦公官署和衛隊住所還有一些重要的貴族、官僚的居所為主,最內則是王室及其後的皇室所居住的宮殿——到了隋唐以後,這部分被髮展為皇城。而郭即外城,則是其他貴族臣僚和民眾的聚居地。郭再往外則是“郊”,“郊”在往外就是“野”。
順便補充一下,在先秦時期,居住在城、郭、郊的這部分人,一般被認為是對國家(諸侯國)最忠誠的中堅組成,稱為“華人”,他們對國政是有參與和話語權的。所以有時你翻開先秦典籍,會看到很多君主被“華人”放逐的歷史事件。
從這點出發而言,都城在華人幾千年延續至今的向中央集中的政權模式裡還具有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所以,對於居住於外城郭的國民而言,建築一個更大的外城牆來提供最起碼的安全保護是十分必要的。不僅如此,對於郭以外的“郊”,雖然沒辦法建設那麼大範圍的城牆,但從先秦開始,就設定了非常細緻的軍事駐紮單位,其中包括“亭”這個單位就是具有軍事功能的,所以歷史上劉邦才會以泗水亭長的身份帶領戍徒服役。
郭和外城雖然是民眾的聚居地,但是在唐及以前,基本上採用的是封閉式管理,即每個住宅並不直接當著主街主道開放,而是要經過坊市的門這一關的。而坊市是有晨鐘暮鼓的時間規定的,即早晨的時候敲鼓開門,傍晚的時候敲鐘關門的。想要在夜晚出入,除非有官府的特許令牌,否則叫犯了宵禁。歷史上幾乎歷朝歷代都有很顯赫的達官貴人都曾經因為犯了宵禁,而被比較嚴厲執法的京官給打了板子過。
不過,到了宋以後,這種封閉式管理就演變成開放式的街市了,這也是為什麼中國的戲劇、說書、泥塑剪紙等等的市井文化基本上興盛於宋朝的原因。這時候雖然都城也有內外城,但一來不再封閉式管理、宵禁基本放開,二來郭郊的界限也不再那麼分明,民眾對於城的外郭概念也在擴大延伸。
當然,這就是另一個話題了,您要想了解得更細一些,再次推薦您讀一讀楊寬的這部《中國古代都城制度史》。
一點愚見,希望您喜歡我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