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清風點點

    讓孩子懂得心疼父母並不難,父母可以有意識的改變孩子的行為習慣,不斷為孩子灌輸“孝順、感恩”的思想並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想要孩子懂得孝順父母,那麼自己必須以身作則先要孝順心疼自己的父母。比如:如果你經常去看望父母,孝順父母的話,那麼你的孩子就會懂得去孝順你,這就是所謂的上行下孝。

    同時可以經常給他講一些關於孝順老人的故事和一些不孝順的故事:

    故事一、《二十四孝》戲綵娛親:老萊子是春秋時期楚國的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常身穿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故事二、《厚妻薄母》恩平縣有個人叫倫芬,很小就死了父親,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成人,後來,倫芬到佛山做小生意發了,買了房子,娶了老婆。他一直拼命賺錢,生怕餓著老婆,凍著兒子,卻從沒想到老母一人在家辛苦過日子。有朋友勸他:“你疼愛老婆孩子,可說是無微不至,但你老母親一人在家,不知過得如何,你能放得下心嗎?”倫芬竟然回答說:“我母親雖老,身體還好。家中有兩畝田,她可以自耕自食。老年人不用吃多少,穿多少,用不著我照顧。”朋友後來在背後感慨嘆息說:“父母是樹根樹幹,妻兒是樹枝樹葉。不顧老母只顧老婆兒子,就如壞了樹根,還妄想開花結果呢!”果然,倫芬的老婆很早就死去了。他的兩個兒子既無出息也不孝順。到他年老的時候,以致凍餓而死。

    透過這樣的故事讓他們去比較誰做的更好, 慢慢地孩子就會明白孝順是一種美德。並教導他們從小事做起,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並且要把這些落實到孩子的實際行動中去。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明白孝順心疼父母的概念。

    第二、懂感恩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感恩是每個人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基本修養和人之常情。感恩不是簡單的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它更是一種心疼和健全人格的體現。

    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常懷感恩之心的故事。據說有一次羅斯福家裡失盜,被偷去了許多東西,一位朋友聞訊後,忙寫信安慰他。羅斯福在回信中寫道:“親愛的朋友,謝謝你來信安慰我,我現在很好,感謝上帝:因為第一,賊偷去的是我的東西,而沒有傷害我的生命;第二,賊只偷去我部分東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慶幸的是,做賊的是他,而不是我。”對任何一個人來說,失盜絕對是不幸的事,而羅斯福卻找出了感恩的三條理由。

    感恩教育需要父母有意識地去教導,如果父母只知道默默無聞的奉獻,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勞動和付出呈現給孩子從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無從感受到社會和人們對他的恩愛,要讓孩子瞭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辛苦。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裡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第三、不溺愛

    孩子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心頭肉,總想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他。但家長需要溫柔的愛孩子,不能過度地溺愛他們,否則會害了孩子的一生。

    溺愛會讓孩子變的蠻橫無理、自私霸道。試問這樣的孩子會懂得心疼父母嗎?答案是否定的,這樣的孩子只會在意自己吃好、用好、玩好,哪管父母的艱辛,哪裡知道心疼自己父母,他們只會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紅樓夢》裡有個薛蟠,整天遊手好閒、鬥雞走馬,買了英蓮,打死馮淵,竟視為兒戲。薛蟠不學好,自然與他的寡母王氏溺愛、放縱有關。薛蟠幼年喪父,王氏看他是孤根獨種,從小對他百般溺愛、縱容,才使他後來變成敗家子。

    總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不心疼父母,如何想要孩子來心疼自己呢?所以,先要孝順自己父母,多關心父母如:吃得好不好,睡得好不好等等,經常陪父母散步,幫父母做家務,天冷了給父母新增衣服,吃飯了讓父母先動筷子好吃的留給父母,不溺愛孩子等等。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教導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變的善解人意懂得心疼人了。

  • 2 # 會魔法的K媽

    我們對孩子總是傾盡全力的去付出與疼愛,而對於父母的關愛卻少了很多,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疼愛父母,還是父母不願向我們表達這種需求,導致我們也不知如何去表達我們的愛。

    所以,首先我們要學著向孩子表達出這種需求,我們也是需要孩子的關心和疼愛的,我們也不是時時刻刻都是那麼強大的。有時也沒有必要偽裝自己那麼強大,需要讓孩子知道我們也有脆弱的一面,我們需要他們的關心與疼愛。

    第二,我們要以身作則,孝順父母,疼愛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如果我們不去疼愛自己的父母,孩子長大以後肯定會說,我們自己以前就是這麼對待自己的父母的,那我現在也會這樣對待你。不要以為孩子不懂,或等孩子懂了再去做。孩子是很強的觀察者,很細緻入微的事情,他都可以理解得很透徹。

    第三,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孩子在這個家庭中不僅可以享受家裡的權利,還要對家庭承擔一定的責任。當孩子自己表現出要幫我們做家務和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時候,我們不要以只要好好學習就行為理由,而拒絕孩子的幫助。久而久之,孩子以為他唯一要做的就是學習,對父母自然少了關心和疼愛。孩子是這個家庭中重要重要的成員之一,幫助父母,疼愛父母也是他價值感的體現。

    第四,可以平常讓孩子多參加一些志願者活動,讓孩子知道,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每一份收穫都要有一份辛勞的付出。孩子自然會體會父母的辛苦,會主動去疼愛體貼父母。

    第五,在收到孩子的關心時,要給孩子積極的反饋,讓孩子知道這是自己喜歡的方式,孩子就會去加強,去行動。

    愛是相互的,兩顆心只有相互貼近,才能感受到彼此的溫度。在希望孩子能夠更疼愛自己時,我們要無私的去愛孩子,而不是以愛的名義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控制孩子。

    相信,愛在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Sunny中自然會生根發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楊炯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