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然歷史觀

    漢武帝對外採取軟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馬邑之戰起結束高祖以來對匈奴的和親政策,開始對匈奴正式宣戰,先後派李廣、衛青、霍去病徵伐,解除了匈奴威脅,擴張了西域版圖,將匈奴列於被動稱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消滅了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權,在西南先後建立了七個郡,最南端超過今天越南胡志明,這也使得今天的兩廣地區自秦朝後重歸中國版圖;同時他派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絲綢之路,進一步加強了對西域的統治,並發展了中西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東北方,他派兵滅衛氏北韓(今北韓北部),置為樂浪、玄菟、臨屯、真番四郡,漢帝國的版圖至此基本成形。

    西漢自漢武帝時期開始,國力強盛,大破匈奴,遠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復南越,吞併北韓,設定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將西域納入中華版圖[61] ,一說漢宣帝設定西域都護才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西漢版圖東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蔥嶺、北達陰山,奠定了漢地範圍;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第一次將中國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漢使到達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即印度)、于闐、扜罙、犁軒等諸國,開拓了連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其中最遠到達的犁軒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港,這是漢朝使節到達的最遠地區,歐亞非的絲綢貿易就此成型。

    漢武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派大軍深入匈奴腹地進行決戰的皇帝。透過大量移民在西北邊郡屯田,這對反擊匈奴戰爭的勝利、經營西域起了重大作用。李廣利伐大宛後,西域南道諸國多臣服於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日逐王降漢,匈奴不敢爭西域,罷僮僕都尉。宣帝任命鄭吉為西域督護,管理西域南、北道諸國,西域諸國臣服於漢。至此,西邊直達裡海,都成為了漢朝的疆域。

    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從根本上摧毀了匈奴賴以發動騷擾戰爭的軍事實力,使匈奴 再也無力對漢王朝構成巨大的軍事威脅。戰爭中,匈奴被殲人數累計高達15萬之多,無 力再與漢室相抗衡。匈奴失去水草豐盛、氣候溫和的河南、陰山和河西兩大基地,遠徙 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銳減,開始走向衰落了。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的勝利,也為漢王朝 加強和鞏固邊防建設,促進中國與中亞、西亞各華人民的友好往來開闢了道路。漢武帝在反擊匈奴的同時,移民墾邊,加強了北部的邊防。在對匈奴作戰過程中,漢朝為了爭取與國,曾派遣張騫等人通西域,擴大了中外交流。而對匈奴戰爭的勝利,則幫助解除了東北、西北各少數民族所受匈奴的威脅,送去了漢族先進的農業、手工業技術和文化 成就,促進各族人民的通商和友好往來,推動了邊疆少數民族的發展和民族間的融合, 也使中國同中亞、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比較通暢地開展起來。漢武帝反擊匈奴之戰 的勝利,在軍事領域中也具有積極的意義。它推動了騎兵隊伍的建設,積累了大規模騎 兵作戰的經驗,促進了戰術的革新。對於古代軍事理論的建設和戰爭實踐的發展均具有 深遠的影響。當然,戰爭也帶來一定的後遺症,如嚴重損耗了軍隊的實力;財力、物力 損失慘重:“海內虛耗,戶口減半”(《漢書·昭帝紀》);階級矛盾尖銳,即所謂 “盜賊滋起”等等。但所有這些與這次戰爭的正面意義相比較,無疑是次要的問題。

  • 2 # 相城歷史小學生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肥沃的土地和適宜的氣候使我們一直都是以農耕為基礎的文明結構。但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的農耕文明卻總是遭到各種遊牧文明的入侵。就像西晉之於五胡亂華,唐之於吐蕃突厥,明之於蒙古瓦剌一般。

    而中國最早的兩種文明之間的衝突呢,可以追溯到兩千年前的秦漢時期。北方的匈奴民族成為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從秦始皇開始,就有蒙恬戍邊,白登之圍,李廣出塞等多個故事,講述了漢匈之間的衝突,但由於中原的農耕文明對於騎兵和地形的不瞭解,雙方衝突總是農耕文明勝少負多。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即位,在他的領導下,農耕文明第一次“站了起來”!從“馬邑之謀”開始,漢武帝開始轉變中國對匈奴的消極防禦態勢,改為主動進攻。也是匈奴命裡該絕,漢武帝挖掘出西漢王朝的一對將星——衛青,霍去病!在漢武帝的統一規劃,以及衛青和霍去病的指揮下,漢軍連戰連捷。奇襲龍城,收復河套,漠南大戰,漠北相遇,一直到封狼居胥。終於,匈奴開始頂不住了,向北撤退。及至武帝末年,漢朝已經讓匈奴做到“漠南無王庭”的地步。可一時的勝利並不能徹底解決問題,在西漢王朝剩下的時光裡,漢朝與匈奴之間又如何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武帝去世以後,小兒子劉弗陵即位,是為漢昭帝。漢昭帝即位時年幼,於是安排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四人輔政。彼時的西漢王朝雖然外患有所解除,但由於武帝長期的窮兵黷武,府庫財貨日漸空空,鹽鐵專營之下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於是,漢廷召開了一場著名的辯論會,議題就是關於鹽鐵酒是否繼續專營以及對匈奴戰與和的問題。

    以桑弘羊和上官桀為首的主戰派和以霍光為首的主和派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最終,桑弘羊獲得了勝利,西漢繼續鹽鐵專營同時對外繼續向匈奴施壓。雖然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卻也進一步打擊了匈奴。

    到漢宣帝即位時期,匈奴發生內亂,匈奴王廷分裂為以郅支單于為首的激進派和以呼韓邪單于為首的主和派。最終,呼韓邪單于獲得了勝利,郅支單于遠走西域,在西域挑撥Murano,烏孫等國對漢朝和呼韓邪單于發動進攻。而當時的漢廷是整個西漢王朝實力最強大的時期,漢宣帝委任的西域都護陳湯在西域平叛,斬殺郅支單于,獻其首級於長安。遠在漠北的呼韓邪單于又驚喜又害怕。感嘆於漢朝強大的呼韓邪單于親自來到長安,跪在漢宣帝面前稱臣。這是漢朝第一次獲得匈奴統治階級的屈服,漢朝與匈奴達成了和解。

    等到漢元帝時期,匈奴與西漢之間的關係進一步加強。於是,呼韓邪單于希望漢王朝重啟和親制度,並親自趕赴長安面見漢元帝。於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外交故事——“昭君出塞”誕生了。王昭君不僅僅是漢匈和平的象徵,更為匈奴民族帶來漢朝先進的技術,物資和和平的願望。從此,匈奴一直到西漢末年都與漢朝之間和睦相處,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大美談!

    所以,戰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他能帶來的,只是更多的傷害和淚水,只有彼此之間開啟心扉,互相理解,才能做到共同發展和進步。兩千年前的漢朝和匈奴就是如此,兩千年後的今天,我們更應該學習這種和平共處共同發展的精神,使我中華民族永遠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頭飽喝白酒會中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