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文望遠鏡阿軍

    恆星:全天所有的星星幾乎都是恆星,其他天體相比於他們,都是特例的存在。

    行星:肉眼可見只有六顆半,扣掉接近目視極限的天王星,金木水火土五行只要出現亮度都不會

    差。一個簡單的區分方法是看它會不會眨眼,一般來說行星是不會眨眼的,因為在望遠鏡裡看到的是一個圓面。當然,如果知道五行的大概位置,憑藉他們的亮度很容易找到,不過這也需要一定的功底

    衛星:肉眼可見的衛星就只有一顆,月球。太陽系中的其他衛星在望遠鏡裡很容易鑑別。下面是木星和它的伽利略衛星,很明顯能看到衛星圍繞行星的轉動。

    星雲:肉眼可見的星雲非常有限,即便在郊外一隻手也能數的下來。朦朦朧朧的一團霧便是,比如獵戶座星雲M42,仙女座星雲M31(實為星系)。

  • 2 # 時空通訊
    行星是恆星形成以後,剩下的殘渣餘孽積聚而成的一些小天體,一般是圍繞著恆星旋轉的。

    行星的基本定義是圍繞著恆星公轉,清空了軌道上的小天體的天體。因此是一個恆星系統裡除了恆星本身較大的天體。太陽系夠上行星資格的行星有8顆,從太陽最近算起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行星本身是不發光的,只是靠反射太Sunny才使我們能看到。太陽系的行星相對太陽系外恆星距離我們太近,看起來就更亮。所以金星、木星、火星等幾顆行星就成了夜空中最亮的星星。

    矮行星是比行星小一些的天體,一般也是圍繞著恆星公轉,但軌道相對橢圓較大,而且沒有清空軌道上的小天體,本身的圓度也不夠。太陽系現在已知矮行星有5顆,冥王星是從行星隊伍中除名後歸入矮行星行列,最大的一顆。

    衛星是圍繞著行星執行的較小天體,太陽系有衛星180餘顆,地球只有一顆天然衛星,就是與我們關係密切的月亮。木星是太陽系衛星最多的行星,有衛星79顆。

    恆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球型發光等離子體,每顆恆星都要經歷形成、穩定、晚年、毀滅等階段,恆星的穩定期時間最長,一般把這段時間叫做主序星時期。

    我們晚上肉眼能夠看到的恆星有6000多顆,它們都和太陽一樣,是自己發光發熱的等離子體,都屬於銀河系。

    我們太陽是一顆黃矮星,現在正值主序星時期。科學界把質量為太陽0.9~1.4倍的恆星統稱黃矮星,其光譜分類為G型。銀河系的恆星中約90%是比太陽小的紅矮星,像太陽這樣的黃矮星只佔3~7%,比太陽大的白巨星和藍巨星比例不多,只有3%左右。

    黃矮星的壽命為100億年,我們太陽現在的年齡約46億歲(很多資料也認為約50億歲),還有50多億年的壽命。

    黃矮星的生命終結時是中心收縮,外圍膨脹,變成一個紅巨星,半徑擴大200到300倍,最終外圍物質飄散在太空中成為次生星雲,而中心會成為一顆緻密的白矮星,體積約地球大小,密度達到每立方厘米1~10噸。

    恆星的壽命與質量大小密切相關。

    越大質量的恆星壽命越短。目前發現最大質量的恆星為R136a1,質量為太陽的265倍,壽命約300萬年,現在170萬歲了,再有130萬年就要超新星大爆發,最終會變成一個黑洞。

    宇宙最早沒有恆星,由極端緻密的物質經過幾十萬年的暴漲,漸漸散開形成原始星雲,這是恆星的祖宗。

    星雲主要由氫元素和氦這種輕元素組成,其中氫元素佔90%,氦元素佔9%,其餘各種元素(太陽系發現有92種元素)佔1%。

    這些星雲漂浮在太空,受自身引力作用,會漸漸凝聚收縮,形成一箇中心,而且會越來越快向中心坍縮,隨著溫度和壓力的增大,就會引發中心的核聚變,一個恆星胚就形成了。

    劇烈的收縮會使這片星雲旋轉,漸漸形成一個吸積盤。恆星在形成後殘留的星雲物質,會以吸積盤的形式繼續保留旋轉的角動量,圍繞著恆星轉動,這些殘留物質漸漸也會碰撞凝聚吸附到一起,就形成了一個個行星。

    一般一個恆星系統都會有行星相伴。現在科學界透過星空掃描百萬顆恆星,已經發現了數千顆太陽系以外的行星(當然這只是銀河系一片小小的區域),但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地外生命和文明。

    星雲有原始星雲和次生星雲,我們太陽系很可能起源於一個次生星雲。

    恆星死亡後透過爆炸或者外殼的消散,又會把絕大多數的氫氦等氣體物質迴歸到太空,形成新的次生星雲,這些星雲遇到某些擾動,比如超新星大爆炸、大質量天體碰撞等星際事件,又會加快聚集和收縮,一顆或數顆新的恆星就會形成。

    恆星死亡核聚變會導致一些重元素的產生,這些重要元素在新的恆星形成時就會形成像地球這樣的類地行星,因此我們太陽系很可能是上一顆或數顆大質量恆星死亡後,形成的次生星雲重新形成的恆星系統。

    恆星一般佔一個恆星系的絕大部分質量,比如我們太陽系,太陽就佔有整個系統的99.86%質量,所有的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彗星、碎片塵埃等加起來,才佔整個太陽系質量的0.14%,而我們引以為傲看起來很碩大的地球,才佔太陽系質量的0.0003%。

    恆星之間都相隔較遠,距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是一顆紅矮星,叫比鄰星,距離我們為4.22光年,已經發現這顆恆星也有行星相伴。

    銀河系有16萬光年到20萬光年直徑,我們肉眼看到的星星基本都是銀河系裡的。我們的太陽就是銀河系裡一顆普通恆星。銀河系有2000億~4000億顆恆星,具體的數量還沒有誰能夠確定。但銀河系質量約2100億個太陽質量,這是基本準確的。

    銀河系是本星系群中的一員,本星系群有約50餘個星系;本星系群是本超星系團的一員,本超星系團由百餘個星系群和星系團組成,僅室女座星系團就有近兩千個星系。

    人類現在發現的星系有1200多億個,科學家估計在整個宇宙有約數萬億至10萬億個星系,有多少恆星就無法計數了。宇宙目前可視直徑約930億光年,而且還在膨脹中不斷的擴大。

    宇宙的不可視範圍人類還無法估計。

    我們的世界就是由肉眼看不見的微觀世界到看得見摸得著的中觀世界,再到望不到邊廣袤無垠的宏觀世界組成的,這個萬事萬物五彩繽紛包羅永珍的世界就叫宇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陳亢問伯魚》翻譯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