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酒多無益談教育

    如何推測孩子是不是有運動天賦呢?

    ——孩子有運動天賦嗎?如何發現、培育孩子的運動天賦

    絕大多數孩子的運動天賦都是相近或相似的,真正佔有先天運動天賦優勢的孩子佔極少數。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環境的差異導致的運動差異。

    天賦即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運動天賦每個人都有,呱呱墜地的新生幼兒從牙牙學語到蹣跚學步就是一個運動的過程。新生兒幼兒從出生到獨立行走,各自被撫育的環境各有差異,父母的育兒理念、飲食習慣、作息規律等,是導致嬰幼兒個體差異的主要因素,我們稱之為天賦差異。

    父母育兒理念上的誤區,是形成嬰兒期運動差異的主要因素。一些父母對孩子過於寵愛,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就拿0—12個月的嬰兒來說,1—2個月,能發細小的喉音,眼睛會跟蹤會動的物體。3—4個月的嬰兒,按照科學的養育方法,該時段的嬰兒會笑出聲,會翻身,會豎起腦袋。作為父母,應該把孩子放置在一張墊子上面或床上,引導其翻身、抬頭,提升孩子的腿部、背部、脖頸力量,加強頭、頸、背部肌肉的練習。孩子只有呈俯臥位時,才有抬頭豎立的表現。如果父母總是讓孩子躺著,孩子就缺少鍛鍊頭部抬起的機會。可有的父母卻認為孩子太小、太弱,不讓動,把孩子整體抱在懷中,或者讓其躺在搖籃裡,而失去孩子嬰兒期的第一個運動目標—抬頭挺胸的鍛鍊。

    5—6個月的嬰兒,雙手可主動抓物。此階段,有準備的父母會為孩子準備符合其發育階段的玩具,供其抓取。激發孩子思維意識的主動性、能動性,練習孩子手、臂伸縮、抓取的協調性,以及身體的平衡感。而有些父母安全意識非常非常強,再加上非常潔癖,認為市場上的玩具不乾淨,不衛生,所以未給孩子購買,不讓孩子去抓、去玩,從而失去鍛鍊孩子有主動意識伸手抓物的運動能力。

    7—8個月的嬰兒,經過前期的運動鍛鍊,可以獨立坐起,雙手扶物站起。而未經過前期運動鍛鍊的孩子,身體整體力量不足,導致身體綿軟,腿部無力,臀部肌肉缺失,從而無法坐起、站起,運動能力推遲。

    10—11個月的嬰兒,可以獨站。發育好的孩子,可以由父母單手牽著走。再經過一個月的鍛鍊,滿12個月的孩子,可獨立行走。而前幾個月份,未能得到很好鍛鍊的孩子,會相應的推遲到十四、十五個月才會行走,並且走起路來平穩度也不高。當然前期鍛鍊好的,也有9—10個月就可以獨立行走的孩子,這種孩子的運動天賦得到很好的發展。

    2—3歲的孩子,已開始出現模仿意識、自我意識,並用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比如,擦嘴、吃飯、上廁所等一些簡單的日常活動,都可以自己處理。三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在玩遊戲中,以及分辨自己的玩具和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中得到很好的展現。玩遊戲時常說:“我自己拿”、“我自己玩”、“我自己去”,具有很強的獨立性。知道自己家的玩具是自己的,別人家的玩具是別的小朋友的。

    此階段,父母可以給孩子放些舞蹈音樂或舞蹈影片,讓孩子模仿影片中舞者的動作,伸伸胳膊,蹬蹬腿,讓孩子有意識的練練手、腳的靈活性。在父母保護措施內,應多提供給孩子玩耍的工具,搭積木、給布娃娃穿衣服、梳頭髮,推火車、捏橡皮泥等,鍛鍊孩子手的精細化動作。在幼兒園,老師設定一些遊戲道具,比如,滾皮球、過障礙,用筷子夾珠子往瓶子裡放等,讓孩子主動參與,在活動中鍛鍊孩子肢體的運動功能。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怕這怕那,怕自己的孩子摔著了、碰著了,被別的小朋友欺負了,讓孩子整體玩在自己的世界裡。受制於範圍小,空間也小,腿腳、手臂的運動得不到有效的釋放,使孩子的肢體得不到充分的鍛鍊,導致孩子身體羸弱,機體免疫力、抵抗力下降,稍遇風寒,就傷風感冒。

    嬰兒期孩子的飲食習慣,基本上是餓了就吃,渴了就飲。嬰兒前期的孩子往往餓了、渴了就鬧、就哭,拿起奶瓶往孩子嘴角送,孩子立馬停止哭鬧,吧唧吧唧吮吸個不停。食料也簡單,嬰兒前期一種是全母乳餵養,一種是母乳和流食結合餵養,一種是全流食餵養。後期,停止母乳餵養,開始培養孩子均衡食用易消化、易吸收,營養全面的五穀雜糧及蛋類、肉類等食品。嬰兒期孩子還表現不出挑食的毛病,大人喂什麼,孩子吃什麼,只要吃飽,喝足,孩子不鬧,就能愉快的玩耍,就能開心的運動,所以說嬰兒期的飲食對運動的主要影響就是,餓了鬧,吃好了就四肢活泛好運動。

    嬰兒期的作息規律,嚴格說就是孩子的睡眠規律,嬰兒的睡眠時間較長,3歲前的嬰兒睡眠時間往往在15小時以上,只要孩子睡眠充足,肢體得到充分休息。醒來後的孩子,精力充沛,就能很好的發揮四肢的運動功能。

    事實上,運動天賦和運動潛能,每一個正常出生的孩子都具備,只要父母有科學的育兒理念,在對孩子的養育上多下功夫,就能促進孩子運動天賦的良好發展。

        上面我們講到嬰兒期因為父母養育環境的不同而導致不同孩子間運動天賦的個體差異,隨著孩子從嬰兒期到幼兒期的過渡,再到少年兒童期的成長髮育,每個孩子本身存在的各種天賦與才能透過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來,有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強,有的孩子邏輯思維能力強,有的孩子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強,有的孩子運動能力強等,這需要父母的細心發現。

    下面我們從四個方面推測孩子是不是有運動天賦:

    1.孩子的身體狀況。孩子的身體是父母給予的,作為父母應該多瞭解自己的孩子,從孩子的身高發育、身板橫截面的寬窄、四肢的協調、身體的平衡能力等多方面入手,對照各項體育運動指標,找出孩子適合的體育運動專案。

    2.孩子的興趣愛好。為孩子創造各種嘗試和選擇的機會,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耐心、認真的觀察孩子的表現,這時孩子會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從日常生活、遊戲中找出孩子在某項運動中持久的興趣及出眾的天賦。

        3.孩子的性格。指孩子在行為方式中表現的比較穩定的個性心理特徵。喜歡運動的孩子活波好動、勇敢自信,獨立意識強,有主見。體育是一項Sunny、健康的事業,擁有良好性格的孩子,往往在體育競技中能得到很好的表現。

    4.孩子的悟性。悟性是對事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聰明不等於悟性。在同一領域,付出同樣的努力,而有的孩子悟性高,就進步特快,悟性低的孩子,成績就平平了。幼兒參加體育運動,由於知識有限,普遍模仿能力強,理解能力差。但有的孩子悟性好,做起動作來有模有樣,少走彎路。這種孩子的運動天賦就好於對同樣一種運動悟性差的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春蘭上盆二十天,老苗邊葉幹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