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英國海軍上校,他是一個堅強、高尚的人,帶領其他四人到達了南極點,最後卻因暴風雪不幸悲慘地去世。
埃德加·埃文斯:英國海軍軍士,本來是一個強壯的人,卻因精神失常,嘴裡總是念念有詞,最終不幸去世。
勞倫斯·奧茨:英國皇家禁衛軍騎兵上尉,最後因病而離開了斯科特一行人,向死神走去。
愛德華·威爾遜:斯科特的夥伴,是個堅強的人,克服了許多困難,可是最後因被大自然戰勝,像親兄弟似的摟著斯科特迎接死亡。
亨利·鮑爾斯:斯科特的夥伴,率先發現了阿蒙森的捷足先登。
時間:1912年1月18日
事件:斯科特一行繼挪威人阿蒙森之後登上了南極極點。返回的途中,他們拖著羸弱的身子,蹣跚行進在皚皚白雪上,經過70多天的死命掙扎,當燃油與食物均已告罄時,終於被南極寒冷的暴風雪吞噬,長眠在茫茫冰雪當中,演繹了一場人類探險史上的悲劇。
地點:南極極點。
擴充套件知識:
寫作背景:
《偉大的悲劇》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作的一篇傳記,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1911年10月,他們在紐西蘭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陸,準備在當年12月至次年1月左右征服南極點。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得到訊息,挪威人阿蒙森率領另外一支探險隊正向南極進發,要“和他爭奪第一個揭開冥頑的地球的秘密的榮譽”。於是,斯科特一行於11月1日匆忙出發,“去爭取國家的榮譽”。
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隊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後,阿蒙森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五名衝擊南極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偉大的悲劇》斯蒂芬·茨威格於1927年依據斯科特探險隊遺研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捲、日記遺書等創作的,目的是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華人斯科特。
人物:
羅伯特·福爾肯·斯科特:英國海軍上校,他是一個堅強、高尚的人,帶領其他四人到達了南極點,最後卻因暴風雪不幸悲慘地去世。
埃德加·埃文斯:英國海軍軍士,本來是一個強壯的人,卻因精神失常,嘴裡總是念念有詞,最終不幸去世。
勞倫斯·奧茨:英國皇家禁衛軍騎兵上尉,最後因病而離開了斯科特一行人,向死神走去。
愛德華·威爾遜:斯科特的夥伴,是個堅強的人,克服了許多困難,可是最後因被大自然戰勝,像親兄弟似的摟著斯科特迎接死亡。
亨利·鮑爾斯:斯科特的夥伴,率先發現了阿蒙森的捷足先登。
時間:1912年1月18日
事件:斯科特一行繼挪威人阿蒙森之後登上了南極極點。返回的途中,他們拖著羸弱的身子,蹣跚行進在皚皚白雪上,經過70多天的死命掙扎,當燃油與食物均已告罄時,終於被南極寒冷的暴風雪吞噬,長眠在茫茫冰雪當中,演繹了一場人類探險史上的悲劇。
地點:南極極點。
擴充套件知識:
寫作背景:
《偉大的悲劇》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作的一篇傳記,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帶領探險隊離開英國,前往南極。1911年10月,他們在紐西蘭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陸,準備在當年12月至次年1月左右征服南極點。
可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得到訊息,挪威人阿蒙森率領另外一支探險隊正向南極進發,要“和他爭奪第一個揭開冥頑的地球的秘密的榮譽”。於是,斯科特一行於11月1日匆忙出發,“去爭取國家的榮譽”。
經過一番激烈的競爭,結果是阿蒙森隊捷足先登,於1911年12月14日到達南極,而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隊才到達,比阿蒙森隊晚了將近五個星期。最後,阿蒙森勝利而歸,成功的旗幟永遠飄揚在南極點上,而斯科特等五名衝擊南極的英雄,因為南極寒冷天氣的突然提前到來,飢寒交迫,體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與嚴寒搏鬥了兩個多月,最後長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偉大的悲劇》斯蒂芬·茨威格於1927年依據斯科特探險隊遺研下來的一些底片、電影膠捲、日記遺書等創作的,目的是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華人斯科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