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於84288286

    “草以使轉為形質”語出唐代孫過庭的《書普》。完整的說法是“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

    簡單的說一下我對這句話的理解,可能會有失偏頗。

    形質指字的形體,由點畫的長短高下多寡等構成,多指感性存在。性情指字的精神、氣質、韻味。使轉是書法術語,指行筆的轉折和呼應,即運筆技巧和運筆特點。

    東漢時期已經出現了草書,並出現了崔瑗、張芝、蔡邕、羅暉、趙襲等一大批著名的草書家。以張芝為代表他們不是為了傳達聖人之意和便於應用,而是如先知一般率先發現了草書中有無窮無盡的線條美的世界。

    草書線條特點需要透過筆畫的靈動轉換,才能提高草書的線條的品質,結合點畫顧盼才能營造出獨特的美感。

    所以我認為草書是透過使轉等感性的用筆技巧和運筆過程等所謂的形質,使點畫線條或顧盼生資或連綿糾纏來表情達意來體現意趣……

  • 2 # 超然智者

    要想弄清楚這一原理,必須知道真是什麼?真就是實實在在的美,是人追求美的最佳境界。也就是“曲線美”、“對稱美”、變化美”。形質是“不同層次的立體美”。

    草書的最大特點是在書寫的彎曲變化中呈現出曲線美、這些曲線不是平面的而是立體的。達到一定境界的書法家一筆下去能寫出三個層次。立體感覺相當明瞭。但是整個書法作品要達到勻稱,不擁不擠,給人以穩健的感覺而不是要傾的視覺效果。這就要求透過彎曲、粗細、立體感程度等多種表現形式將一幅“畫”躍然紙上。

    在草書作品中不拘擬於一種表現變化的形式,一定是多元的,透過各種手段加以控制和表現。

  • 3 # 麓風軒

    “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性情,草以點畫為性情,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

    2、這段話的意思是:楷書靠點畫組成形體,靠使轉來表現性情;而草書則以點畫表現性情,以使轉來組成形體。草書離開了使轉便不能成字;楷書離開了點畫,卻依然可以記述文辭。

    3、孫過庭提出了“使轉”和“點畫"這一對概念。一筆一畫地書寫的方法被稱為“點畫"用筆,其特點是筆筆獨立,互不牽連。把一筆一畫連起來書寫,被稱之為“使轉”用筆,其特點是筆畫上下翻騰,繚繞起伏。

    4、以附圖“翻”字為例,第一個楷書出自《唐 · 褚遂良 · 雁塔聖教序》,它是靠點畫來組成形體的,使轉僅僅體現在起筆收筆之間以及筆與筆之間的顧盼呼應;後面兩個草書的“翻”字分別出自《唐 · 懷素 · 自敘帖》、《清 · 吳昌碩 · 六三園贈友人詩軸》,則都是透過使轉將筆畫相連,形成草字,倘若將這些相互牽連的筆畫神略則不成字了。

    總結:

    草書就是用使轉和點畫組成形體結構的,從而形成草書行雲流水、起伏跌宕的藝術特色。所以說掌握使轉用筆是掌握草書技法的關鍵。

  • 4 # 秩和律師147753

    《書譜》: “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能成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

    這段話,兩個首要關鍵詞,那就是點畫和使轉。一個對應楷書,一個對應草書。很明顯,孫過庭意在將草書與楷書進行比較,對立起來進行理解,透過各自的不同,深入的瞭解他們。

    點畫個人認為,就是永子八法的簡稱,用現在話說,就是點橫豎撇捺。以王羲之的竹字為例,這個字可以理解為有性情的真書,可以稱之為行楷。那麼在這個字中,點畫都是什麼呢?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就是一撇一橫一豎,然後重複。

    問題在這裡,這個字的使轉,表現在哪裡?這是我們進一步理解使轉的關鍵。書譜有云:“使謂縱橫牽掣之類是也;轉謂鉤環盤紆之類是也”。

    縱橫牽掣和鉤環盤紆這對關鍵詞,又被我們捕獲。假如將這四個字,都理解為並列結構。那麼,很顯然,縱橫就只能理解為橫豎。也就是說,橫豎也成為使。這顯然與點畫混淆,是錯誤的。如果將縱橫牽掣理解為主謂,那麼,牽掣就是謂語結構。

    什麼是牽掣,拉之動稱之牽,制之動謂之掣。很顯然,牽掣是線條之間的相互扯聯,達到動態平衡。

    什麼是縱橫?為什麼不說橫豎?個人認為,縱橫表達點畫的開放狀態,而橫豎僅是點畫。什麼是開放,就是前後可以接納其他東西。

    不寫了,老丟太煩人了

    對不起,不小心發出去了,還在修改7

    吭哧癟肚寫了一早上,結果一看丟了,煩不煩?發不出圖,讓在本地連線啥意思?

    王羲之竹字那個前半部分一橫和後半部分一撇,如果也是掣,那就是更廣義的掣。這樣,點畫的前後連結,不是一次形成或者說連續形成,也可以理解為掣。

    依據上面,順理理解鉤環盤紆。很顯然,鉤環是主語,

  • 5 # 狂喜淡墨a

    怎樣理解書法裡的“草以使轉為形質”?

    此話通俗理解,草書的結構是使轉的線條做為形貌而構建。將楷字點畫變化為線條,形成草字的形質,此句的”形質”釋為實實在在客視存有的看的見的筆畫。以誇張的線條而立於書作中。成為草書的主體。

    與“形質”相應的有“意性”即情性,孫過庭雲“書法具形質美與情性美。”那麼草書對應有楷書。那麼楷書與草書的形質與情性恰相反。

    楷書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故草書與楷書在書寫上,形式上不單單不同,隨之變化了形質與情性的置換變化。

    草書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因為草書將點畫破“使轉的點線塊”狀貌,所以草書的主體狀貌在使轉,那麼情性體現在草書的點畫上。

    楷書主要形質美為豐多,而情性則反有少之,因為楷書使轉維度小,故楷書使轉為情性表現的不明顯。

    那麼草書的使轉維度大,因此書寫草書難度要大。那麼點畫成為情性要大於法度。不同的書寫草書者,往往與用筆技能高低有關。高者則有使轉豐美,同時點畫情性也有收放得宜。即意法相承。屬於善草書者,而相反,則屬於不善草者。不善草者則意法相斥。

    “草以使轉為形質”,可見形質需要達到妙美,必須注重使轉的線條達及豐腴,才能使線點面組成的草書結構,才具有丰采。又不失情感(情性)的表達。

  • 6 # 李世安水墨軒

    使轉。使少,轉多為初意。草出為一筆出,一筆可出數字。此為一個迴圈過程。草又要快古人就折變為圓轉。點畫是講方意,指稜角。隸出,魏碑,唐楷可見方折之功。怎麼世人多講概念空泛之學,讓書法古色神密,難已玄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蘭亭序全文朗誦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