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有地宮,目前開放了明長陵,明定陵,明昭陵。
1、明長陵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儲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長陵的陵宮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其平面佈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後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
2、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該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佔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髮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宮可供遊人參觀。
3、明昭陵
明昭陵位於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年號隆慶)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正式開放的旅遊景點之一。
昭陵陵園建築面積為35000平方米,現存有完整的祾恩門、祾恩殿及其東西配殿,和方城、明樓、寶頂等。這裡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載垕和他的三位皇后。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
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十三陵有地宮,目前開放了明長陵,明定陵,明昭陵。
1、明長陵
明長陵位於天壽山主峰南麓,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年號永樂)和皇后徐氏的合葬陵寢。在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營建時間最早,地面建築也儲存得最為完好。它是十三陵中的祖陵,也是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
長陵的陵宮建築,佔地約12萬平方米。其平面佈局呈前方後圓形狀。其前面的方形部分,由前後相連的三進院落組成
2、明定陵
明定陵是明代第十三位皇帝神宗顯皇帝朱翊鈞(年號萬曆)的陵墓。這裡還葬有他的兩個皇后。該陵坐落在大峪山下,位於長陵西南方,建於1584~1590年(萬曆十二年至萬曆十八年)。
主要建築有祾恩門、祾恩殿、寶城、明樓和地下宮殿等。佔地182000平方米。它是十三陵中唯一一座被髮掘了的陵墓。定陵地宮可供遊人參觀。
3、明昭陵
明昭陵位於大峪山東麓,是明朝第十二代皇帝穆宗莊皇帝朱載垕(年號隆慶)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昭陵是十三陵中第一座大規模復原修葺的陵園,也是陵區正式開放的旅遊景點之一。
昭陵陵園建築面積為35000平方米,現存有完整的祾恩門、祾恩殿及其東西配殿,和方城、明樓、寶頂等。這裡埋葬有明朝第十二帝穆宗朱載垕和他的三位皇后。
擴充套件資料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於南京,死後葬於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
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朱祁鎮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後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
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