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69215406

    好的雜,吃起來猶如一段有情有義的江湖傳奇。譬如廣州,金花廟后街,穿過熙熙攘攘的菜攤、雜貨攤,走進一段破落短巷,便能發現一個隱世的牛羊雜攤檔。老闆好像小說裡寫的少林掃地僧,行走江湖卻隱姓埋名,攤檔亦沒有如雷貫耳的大名,如果你硬要問,老闆會答“公主牛雜”,公主是老闆養了16年的一條大狗的名字,現時這公主仍懶洋洋躺在短巷的一隅,眯眼看著在這裡來來往往排隊買牛羊雜的人。老闆為排隊的眾人在大鍋中舀起牛雜,或是在電光火石之間燙出一碗牛三星時,連眼皮都不抬一下。平時少言寡語,卻又會在心情好時,除了給多分量之外,還附送金句。“做牛雜,我信奉的是抓革命,不包生產。”言下之意,是將轟轟烈烈的戰鬥熱情投入製作,但每天做多少,就全看當天牛雜質量了。雜這玩意兒,本身就是牛羊身上最金貴的那幾個部分,比起大塊的肉來,本來就是限量供應的,更別提還要從中選出新鮮的料,來做出美味的雜。是以,那碗用小火現燙的牛三星,要有緣人才能吃到,來晚來早,都可能撲空吃不到。

    站在短巷裡吃牛雜,手捧簡易塑膠碗,背倚青磚牆,頭頂則是一竹竿久晾不幹的衣褲鞋襪。內臟這東西真是神奇,不吃的人聞之色變,愛吃的人卻會為了錯過一口好雜而肝腸寸斷。並且內臟之美味,也難以描摹。愛肉之人說肉,區區幾個詞便能準確道出肉之質感,從炒肉之“滑嫩”到燉肉之“酥爛”,從瘦肉之“絲絲入扣”到肥肉之“入口即化”。但雜帶給人的感受就較為複雜,遠非幾個字就能說清的。是以愛內臟之人看不吃內臟之人,那是少了許多口舌之間的歡愉,並且是難以言傳的歡愉。

    以內臟為主題的餐館,做起來需要勇氣。因為面對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繞道而行者,另一種則是不折不扣的死忠。比如某家日本內臟主題居酒屋,名字就叫“五臟六腑”,簡單直白,我和一些無雜不歡的朋友一到天氣變冷便三天兩頭光顧。一桌子菜裡,有用醋醃製的爽口肥腸前菜,有裹上薄面炸得香味四溢蘸酸甜醬汁吃的豬肝,有加上魔芋煮得膠質十足的牛筋,還有厚切慢煨的軟牛舌。最後來一個以白味噌為鍋底的牛腸鍋,配上芋頭燒酒,一口口皆是膏香脂肥,不食內臟者看著滿桌都觸目驚心,無雜不歡者則會覺得,這真是人生極致的快活。

    無雜不歡者,據說在東方人裡要比在西方人裡多些,但其實也不是絕對的。法華人愛小牛胸腺者甚多,義大利人吃牛肚牛肝也能成痴,最厲害是南美人,他們對內臟的熱愛不輸我們這裡的川人和粵人。有位委內瑞拉的仁兄就曾說過:“我覺得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早晨起床之後,能吃一個包著牛腦子的捲餅。”大早上就吃一大坨的內臟,誰與爭鋒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房地產哪個職位的前途待遇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