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新的英特爾平臺是8代酷睿,AMD平臺是銳龍二代ZEN+。
現在英特爾8代處理器提升太大導致以前的處理器價效比太差,基本上攢新機不建議選擇8代之前的處理器。
AMD現在的兩代RYZEN銳龍都可以選擇。在此之前的處理器比較差所以也不建議選擇。
兩者同為X86晶片製造者,又同為競爭關係。如果說此前英特爾在酷睿時代把AMD遠遠地甩開,而AMD如今的銳龍也慢慢跟上英特爾的腳步了,到了ZEN+進一步把差距縮小。雖然有點差距---但已不會太遠。
說太多可能會影響主題。所以直接進入主題吧。
英特爾由於市場佔據面大,也由於處理器高主頻等的特點,在遊戲中表現是比AMD好了那麼一些。而AMD目前來講家用平臺就是同階段上多核心多執行緒比較佔優,這也是AMD的賣點。
平臺價效比來講,AMD由於多核多執行緒以及新舊平臺支援性還有價格定位所以價效比比較高,而英特爾由於市場有散片的存在使得價效比不會被拉開的比較遠。綜合講價效比還是AMD稍微佔優。
處理器定位上,英特爾有低端的賽揚、奔騰,入門的I3,中端的I5、高階的I7,發燒級的I9處理器。型號上又分為普通處理器,K不鎖頻處理器(如I7-8700K),X旗艦處理器(如I9-7900X)。
AMD有一代二代入門R3、中端R5、高階R7以及發燒級TR處理器。型號上分普通處理器,X為完整支援XFR自動超頻處理器(如R5-2600X)。還有一種字尾為G的APU(如R5-2400G,此類處理器攜帶的和核心顯示比較強大)。
現在家用機使用範疇基本就兩類,一是遊戲娛樂,二是工作。
單純遊戲娛樂建議上英特爾平臺,其處理器對多數遊戲支援比較友好(少部分遊戲AMD佔優)。起碼到目前是這般狀況。
英特爾陣營
如果只是玩玩網遊,搭載HD610核顯的賽揚(G4900)奔騰(G5400)玩玩LOL、CF這些還不錯,但WOW、守望那些就比較勉強。當然,搭載一塊低端顯示卡也行。
搭載HD630(奔騰G5500)和UHD630(酷睿內建核顯)不搭配獨顯玩WOW、守望等沒問題。
賽揚、奔騰處理器搭載顯示卡最高到GTX1050TI級別的就好。建議主機板H310,建議記憶體D4 2400 8G。
酷睿處理器一般搭配獨顯使用,效能去到I3-8100已經很好的支援大型3D遊戲了。不建議購買I3-8350K處理器。顯示卡建議搭載最高到GTX1070。建議主機板B360,建議記憶體D4 2666 8G - 16G。
8代I5處理器做為當前主流處理器,顯示卡搭載已經沒瓶頸,建議搭載到GTX1080就好。
建議主機板B360,I5-8600K搭載Z370主機板。建議記憶體D4 2666、3000 8G - 16G。
8代I7做為高階處理器,顯示卡隨意搭配,建議最低GTX1070以上。I7-8700處理器搭載B360、Z370主機板,I7-8700K搭載Z370主機板。建議記憶體D4 3000甚至更高 16G以上。
目前家用平臺I7-8700K在遊戲上沒有對手。
I7EE、I9做為旗艦處理器,玩遊戲其實沒I7-8700K好但不會差太遠。荷包鼓也可以選擇。
AMD陣營
二代銳龍效能大概比1代銳龍提升10%。處理器除了APU均不搭載核心顯示。這裡還要著重講一下帶X的處理器,這類處理器基本上頻率比較高一點,超頻空間也比較大,支援完整的XFR(自動超頻技術),選擇此類處理器一般建議選擇X370或者X470主機板獲得完美支援。AMD銳龍處理器對記憶體特別敏感,特別是雙通道和高頻記憶體,選擇記憶體都建議雙通道。
只是玩玩網遊,選擇R3-2200G、R5-2400G即可。不用搭載獨顯,搭載主機板A320或者B350,記憶體建議D4 2400 4GX2 或者 4G+8G。
R3處理器選擇1200就好,但R3 1200相對於I3-8100沒有任何優勢。搭載主機板A320或者B350,記憶體建議D4 2400 4GX2 或者 4G+8G。
到了R5,優勢開始大了,R5 1400和1500X達到了4C8T*(四核八執行緒),而1600-2600X達到了6C12T。1400搭載B350、1500X搭載B350或者X370,顯示卡GTX1060以下。記憶體建議D4 3000 8G+8G。1600、2600搭載B350,記憶體建議D4 3000 8G+8G,顯示卡GTX1080以下。1600X建議搭載X370,顯示卡GTX1080以下。2600X建議搭載X470,顯示卡隨意。記憶體建議D4 3000 8G+8G以上。
R7,2700X跟隨2600X,1700X、1800X跟隨1600X、1700跟隨1600。但顯示卡都可以隨意。2600X和2700X跟英特爾處理器在遊戲上的表現進一步縮小至百分之幾。
TR處理器參照英特爾I7EE、I9。荷包漲請隨意。
和遊戲娛樂剛好反過來。這邊推薦AMD。在很多基準測試中,同階段的處理器AMD只有少部分測試項輸給英特爾,其他都呈現很大的優勢面。
簡單辦公方面,比如只是看看電影收發一下郵件弄一弄OFFICE,那麼英特爾的賽揚奔騰就行了。當然,APU也可以,但是價效比太差。
至於其他方面就根據工作需求進一步加深配置。多核心多執行緒在很多軟體上也能佔據比較高的優勢,這些也正是AMD的優勢。
對CPU效能要求高的工作,顯示卡有時候只是輔助輸出或者加速率比較小,如影片渲染剪輯。完全可以高U低顯這樣搭配。不用參照娛樂平臺。
而對於3D軟體如AE、MAYA、3DS MAX等一類對顯示卡要求比較高的,在選擇高效能處理器的同時也建議選擇專業顯示卡(如Quadro)。
選擇平臺首選定位這個平臺需要做啥,然後根據預算往需求上靠攏,如果預算不怎麼足夠那就想想怎樣搭配能達到比較大的價效比平臺。整個平臺除了特殊外一般搭配要均衡,也可以考慮一下預留升級的空間。
現在全新的英特爾平臺是8代酷睿,AMD平臺是銳龍二代ZEN+。
現在英特爾8代處理器提升太大導致以前的處理器價效比太差,基本上攢新機不建議選擇8代之前的處理器。
AMD現在的兩代RYZEN銳龍都可以選擇。在此之前的處理器比較差所以也不建議選擇。
兩者同為X86晶片製造者,又同為競爭關係。如果說此前英特爾在酷睿時代把AMD遠遠地甩開,而AMD如今的銳龍也慢慢跟上英特爾的腳步了,到了ZEN+進一步把差距縮小。雖然有點差距---但已不會太遠。
說太多可能會影響主題。所以直接進入主題吧。
英特爾由於市場佔據面大,也由於處理器高主頻等的特點,在遊戲中表現是比AMD好了那麼一些。而AMD目前來講家用平臺就是同階段上多核心多執行緒比較佔優,這也是AMD的賣點。
平臺價效比來講,AMD由於多核多執行緒以及新舊平臺支援性還有價格定位所以價效比比較高,而英特爾由於市場有散片的存在使得價效比不會被拉開的比較遠。綜合講價效比還是AMD稍微佔優。
處理器定位上,英特爾有低端的賽揚、奔騰,入門的I3,中端的I5、高階的I7,發燒級的I9處理器。型號上又分為普通處理器,K不鎖頻處理器(如I7-8700K),X旗艦處理器(如I9-7900X)。
AMD有一代二代入門R3、中端R5、高階R7以及發燒級TR處理器。型號上分普通處理器,X為完整支援XFR自動超頻處理器(如R5-2600X)。還有一種字尾為G的APU(如R5-2400G,此類處理器攜帶的和核心顯示比較強大)。
現在家用機使用範疇基本就兩類,一是遊戲娛樂,二是工作。
遊戲娛樂單純遊戲娛樂建議上英特爾平臺,其處理器對多數遊戲支援比較友好(少部分遊戲AMD佔優)。起碼到目前是這般狀況。
英特爾陣營
如果只是玩玩網遊,搭載HD610核顯的賽揚(G4900)奔騰(G5400)玩玩LOL、CF這些還不錯,但WOW、守望那些就比較勉強。當然,搭載一塊低端顯示卡也行。
搭載HD630(奔騰G5500)和UHD630(酷睿內建核顯)不搭配獨顯玩WOW、守望等沒問題。
賽揚、奔騰處理器搭載顯示卡最高到GTX1050TI級別的就好。建議主機板H310,建議記憶體D4 2400 8G。
酷睿處理器一般搭配獨顯使用,效能去到I3-8100已經很好的支援大型3D遊戲了。不建議購買I3-8350K處理器。顯示卡建議搭載最高到GTX1070。建議主機板B360,建議記憶體D4 2666 8G - 16G。
8代I5處理器做為當前主流處理器,顯示卡搭載已經沒瓶頸,建議搭載到GTX1080就好。
建議主機板B360,I5-8600K搭載Z370主機板。建議記憶體D4 2666、3000 8G - 16G。
8代I7做為高階處理器,顯示卡隨意搭配,建議最低GTX1070以上。I7-8700處理器搭載B360、Z370主機板,I7-8700K搭載Z370主機板。建議記憶體D4 3000甚至更高 16G以上。
目前家用平臺I7-8700K在遊戲上沒有對手。
I7EE、I9做為旗艦處理器,玩遊戲其實沒I7-8700K好但不會差太遠。荷包鼓也可以選擇。
AMD陣營
二代銳龍效能大概比1代銳龍提升10%。處理器除了APU均不搭載核心顯示。這裡還要著重講一下帶X的處理器,這類處理器基本上頻率比較高一點,超頻空間也比較大,支援完整的XFR(自動超頻技術),選擇此類處理器一般建議選擇X370或者X470主機板獲得完美支援。AMD銳龍處理器對記憶體特別敏感,特別是雙通道和高頻記憶體,選擇記憶體都建議雙通道。
只是玩玩網遊,選擇R3-2200G、R5-2400G即可。不用搭載獨顯,搭載主機板A320或者B350,記憶體建議D4 2400 4GX2 或者 4G+8G。
R3處理器選擇1200就好,但R3 1200相對於I3-8100沒有任何優勢。搭載主機板A320或者B350,記憶體建議D4 2400 4GX2 或者 4G+8G。
到了R5,優勢開始大了,R5 1400和1500X達到了4C8T*(四核八執行緒),而1600-2600X達到了6C12T。1400搭載B350、1500X搭載B350或者X370,顯示卡GTX1060以下。記憶體建議D4 3000 8G+8G。1600、2600搭載B350,記憶體建議D4 3000 8G+8G,顯示卡GTX1080以下。1600X建議搭載X370,顯示卡GTX1080以下。2600X建議搭載X470,顯示卡隨意。記憶體建議D4 3000 8G+8G以上。
R7,2700X跟隨2600X,1700X、1800X跟隨1600X、1700跟隨1600。但顯示卡都可以隨意。2600X和2700X跟英特爾處理器在遊戲上的表現進一步縮小至百分之幾。
TR處理器參照英特爾I7EE、I9。荷包漲請隨意。
工作和遊戲娛樂剛好反過來。這邊推薦AMD。在很多基準測試中,同階段的處理器AMD只有少部分測試項輸給英特爾,其他都呈現很大的優勢面。
簡單辦公方面,比如只是看看電影收發一下郵件弄一弄OFFICE,那麼英特爾的賽揚奔騰就行了。當然,APU也可以,但是價效比太差。
至於其他方面就根據工作需求進一步加深配置。多核心多執行緒在很多軟體上也能佔據比較高的優勢,這些也正是AMD的優勢。
對CPU效能要求高的工作,顯示卡有時候只是輔助輸出或者加速率比較小,如影片渲染剪輯。完全可以高U低顯這樣搭配。不用參照娛樂平臺。
而對於3D軟體如AE、MAYA、3DS MAX等一類對顯示卡要求比較高的,在選擇高效能處理器的同時也建議選擇專業顯示卡(如Quadro)。
選擇平臺首選定位這個平臺需要做啥,然後根據預算往需求上靠攏,如果預算不怎麼足夠那就想想怎樣搭配能達到比較大的價效比平臺。整個平臺除了特殊外一般搭配要均衡,也可以考慮一下預留升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