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點科技工作室

    首先不管人類是否有進入太空,但科幻電影裡的巨型飛船都有哪些功能是我們目前人類不能撐握的。

    飛船的特點是巨大,那麼,它是如何獲得強勁的動力進入太空呢?這無疑是反重力裝置帶來的效果。試想,如果還是以熱能推力來完成飛船的升空,那得要耗費多大的燃料?在進入太空旅行的階段,才會用燃料熱能作推力,而由於太空旅行漫長,所需要的燃料也是很龐大的資料。所以,太空時代,必定需要研發出一種高能燃料,或者是直接利用核能來完成。

    考慮到宇宙的浩大,飛船飛行速度肯定是無限接近光速的存在,即使是這樣,光速旅行在整個宇宙尺度來說,也是很渺小的。而要達到光速,就違背了愛因斯坦相對論中“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所以曲速運動、蟲洞旅行成為選擇。但是曲速運動和蟲洞都只停留在理論推論上,而且製造蟲洞、做曲速運動都需要龐大的能量來支撐,這些能量哪裡來?

    拋開飛船的速度、動力源等問題,宇宙中有眾多的大大小小高速運動的小行星和隕石“垃圾”,飛船在某天也會一不小心撞上。所以太空旅行飛船必定需要一種防護罩一樣的存在,而防護罩不可能運用物理物質隔絕,在增強飛船自身抗撞能力上,還需要增加一種能量護盾的東西,這種東西可以存在嗎?目前人類連門檻都不知道在哪兒。

    然而,以上光速、反重力、動力源、蟲洞、曲速等問題,都是目前人類未能涉及的技術壁壘,我們人類如果還是停留在內鬥上,沒有保持有強大的以科學探索精神研發為推動目標,人類永遠不會出現太空旅行時代!

  • 2 # 來看世界呀

    目前看來只是科學幻想,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做到。雖然技術上可能達到,但投入產出比太小,沒有建造的必要。科幻作品是在現實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空間,巨型星艦並不是作品的重點,其中透露的對現實社會的反思才是重點。故事發展一般是起、承、轉、合、暗。設定一個故事起點,比如2200年地球大降溫;承,人類逃離地球;轉,順利建立起了外太空基地;合,人類有了新的希望;暗,突發事件。所有的科幻元素都只是為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如果你有很好地寫故事的才能,按照這個套路就能出一部科幻小說。目前探索地外星球主要是發射人造衛星、觀測裝置、著陸器等,面臨很多技術難題,火箭的運載能力、攜帶的燃料等,據說要想把某重量的物體發射到地球軌道,相當於花掉同樣重量黃金。發動機推動力的限制,使太空鉅艦不能在地球建設,只能像空間站一樣,在太空組裝後使用。把鉅艦拆分成一個個部件,在太空組裝,需要不斷地發射火箭運送部件。目前國際空間站包括6個實驗艙,分別由美國、歐洲航天局、日本、俄羅斯提供科研機櫃,1個包含衛生間、臥室、醫療裝置的居住艙,2個結點艙,總重不過430噸,長110米,寬88米,共耗資將近1200億美元。這樣的體積與科幻作品中的巨型艦船相比簡直不值一提,太空鉅艦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承受的起。不過未來還是有可能的。

  • 3 # 科學船塢

    目前,人類已經能夠進入到太空中,但是要達到題目所問的,全面步入太空時代,我想沒個幾百年還是不行的。首先,我們沒有建造大型星際飛船的能力,我們現在仍然採用化學燃料作為火箭、飛船的推進劑,這有很大的缺點,即“重”且推進力不夠。

    目前人類最快的飛行器就是“太陽神2號”了,速度可達70.22km/s。當然,若是人類想全面步入太空時代,速度要比它快得多。

    按照我們目前的飛行器發展趨勢來看,很有可能在未來達到如今科幻電影中的水平。其實,當今時代流行的科幻題材電影,在內容上並非是毫無科學依據的,有的方面甚至還很嚴謹。 而作為關於“星艦”類電影的傑出代表,當歸《星際迷航》系列影視劇作品,這是一部我從小看到大的科幻劇,給了我無窮無盡的遐想。非常渴望能夠生存在那個先進的時代裡。

    現在,我們的飛行器甚至在外形上都開始慢慢地趨向於未來科幻形式的外形了,這不只是為了好看,其中都是有科學原理的,所以,我覺得未來的飛行器將會越來越科幻!

    人類進入到太空時代後,肯定要在其它星球上進行殖民,具備改造行星的能力,那麼就必須要有大型星艦了,因為要殖民嘛。所以,未來星艦不僅要體積大、飛得快,而且內部需要有完善的生命保障系統,外部需要有能夠抵禦宇宙強烈射線的外殼,以及星艦要能夠適應長期在星際間航行。 巨型星艦會出現嗎?毋庸置疑,不僅會被人類建造出來,甚至還要比我們想象中的大。

    不過,我最在意的就是何時才能建造出來,非常渴望能夠在有生之年親眼見到這個龐然大物,那種壯觀的景象無法用言語表達。

  • 4 # 伍爾夫尤拉倫

    當人類真正成為星際文明之後,那麼為了更多的資源,勢必會在各個星球進行開礦,那麼當人類在採礦時,礦船必不可少的,例如《星際迷航11》裡羅慕倫帝國的礦船。

    估測長度約在9km左右

    其次看星際探索方面。依舊以星際迷航為例。在星際迷航中,星際聯邦24世紀之前的星艦基本都以探索艦為主。

    “探索艦”,顧名思義,就是要對宇宙進行探索。開闊疆土,發現未知文明,尋找新的可開發資源……在此過程中勢必會花費大量時間,雖說有曲速引擎,但星際空間畢竟不是地球人家的後院,這點從企業/進取號的“五年計劃”就可以看出。於是大量的補給是必須的,而船又得造足夠大才能儲存足夠多的補給。再加上科研團隊的人數會非常多,那麼星艦的尺寸達到幾百甚至上千米也不足為奇。

    憲法級改:長304.8米

    精進級:長467米

    另外,還有一件事大概是科幻作品中表現最多的,那就是——星際戰爭,這次以星際戰爭專業戶——星球大戰為例。

    在星球大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星際戰爭個人認為是克隆人戰爭:1.雙方實力大致均衡;2.雙方生產力水平大致均衡。

    在克隆人戰爭中,作戰雙方為銀河共和國和獨立星系邦聯。為了擁有優勢,雙方都建造了許多大型戰艦。

    共和國方面:

    狩獵者級殲星艦:長1137米

    歡呼者級強襲登陸艦:長752米

    獨立星系邦聯方面:

    慷慨級護衛艦:長825米

    神意級巡洋艦:長1088米

    貿易聯盟戰艦:直徑3170米

    以及僅僅只有一艘的被R2毀了的毒牙號

    征服者級重型巡洋艦毒牙號:長5000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話西遊2》如何搭配一套極品的女人族毒傷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