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打醬油的傳說
-
2 # 四川達州人
說真的,誰說總督權力大?
通常,總督正二品,加尚書或者右都御史為從一品。看起來管兩三個省,實際權力很小。
首先,總督偏向軍政,對轄區官員只有監督彈劾權。
其次,各省巡撫是從二品,加兵部侍郎或者左副都御史正二品,而且不是總督下屬,控制本省的能力遠超總督。
第三,清代採取雙線體制。
總督是管理地方守備的大員,但八旗駐防將軍是監督地方軍隊的中央野戰軍。
總督是漢族,則巡撫多任滿蒙官員來牽制。
清末,北方是北洋控制,南方則是革命團體滲透新軍,清政權當然垮臺。
舉例說明。
兩江總督實際只控制徐州南京一線,掌握江北提督的綠營兵。江蘇巡撫控制江南地區,掌握江南提督、江南水師提督,與江蘇布政使、學政、按察使駐蘇州。而安徽江西巡撫在和平年代基本不受總督令。
比如,太平軍逼近武昌,湖北巡撫擠常大淳兌湖廣總督程矞採說,您不是管兩省軍政嘛,請領軍鎮壓叛匪。可憐的湖廣總督只好出兵,結果大敗,長子程福培戰敗陣亡。程矞採以病告假回家料理,未獲批准便在衡陽棄印出走,被彈劾充軍新疆(1857年6月獲釋,11月於肅州去世)
當然,常大淳也沒跑掉,1853年1月12日,武昌文昌門被太平軍突破,常大淳與妻劉氏、兒子常集松、兒媳馬氏、孫女常淑英舉家自殺。
湖北省、武昌府、武昌縣主要官員,提督雙福,學政、光祿寺卿馮培元,布政使梁星源,按察使瑞元,道員王壽同、王東槐、林恩熙,知府明善、董振鐸,同知周祖銜,知縣繡麟等均死於戰火。其實,不自殺也不行,巡撫丟失省城是活不了的。而總督程矞採卻只是充軍,可見巡撫的實際權責比總督更重一些。
-
3 # 大鵬說國學
總督是一方大員,封疆大吏
最大的原因就是,清朝的官員都不是終身的一直在一個地方,每過幾年都會進行頻繁的調動!
可謂是鐵打的帝國,流水的官員!
這樣最大的好處就是官員是一直在更換不同的治理區域,而且不能在自己的老家當官!那麼就很難形成自己的勢力!沒有自己穩定的利益集團和軍政集團!這樣想要調動軍隊造反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人會鐵定跟著你的,你也不知道誰會背叛你,誰會告發你!
幹了幾年之後,剛剛想培養出自己的勢力,一紙調令,直接又要更換地方了,又要去其他地方當官了!
這就是最大的原因!
還有就是掌握軍隊的人,尤其漢人,都有滿人官員的監督,很難做出什麼動作,監督機制比較到位!甚至你身邊還有專門可以單獨向皇帝和最高層上奏的權利,你都不知道!
-
4 # 腦洞外星人
在清朝的時候,總督是地位最高的封疆大吏。清朝有九大總督,分管不同的地方,掌管一方大權。跟一般的封疆大吏不同,總督不僅掌管掌握一個地方的行政大權,更掌握著軍權,行政軍權一把抓,屬於地方上分量極重的實權人物,更是可以影響朝廷中樞決定的官員。一般來說,總督的官階都是正二品官員。如果還兼任中央職位,如尚書的話,就會成為一品官員。那麼,如果這些握有實權的總督想要抗旨,有多少成功的可能?
首先,可以很明確的說,可能性不大。從秦朝設立郡縣制開始,地方官員的任命就被抓在皇帝手裡。在清朝,大權更是被牢牢的抓在中央手中。或者更確切的說,抓在皇帝手中。跟其他朝代不同,在整個清朝,基本沒有看到什麼可以真正權傾朝野的大臣或太監。即便這些人中,有人稍微興風作浪,皇帝就可以用一道聖旨,就把他逮捕。根本沒有翻身的權力。
這也是清朝皇帝為什麼大多那麼勤政的緣故。因為要處理的事情太多,根本沒有時間休息。尤其是雍正設立軍機處後,更是將大權牢牢的窩在皇帝手中。在這樣的情況下,地方總督只能處於皇帝的威懾之下。
當然,要做到這種威懾,就要有很多具體的做法。清朝總督雖然掌握軍權,但可以直接調動的軍隊卻非常有限。清朝慣例,調動軍隊的權力歸皇帝所有,將領不得乾澀。至於總督,他本人除了管理少量軍隊外,所管理物件,都是那些提督以下的官員。
而且,他們還要受到巡撫的分權節制,以及地方監察官員,朝廷御史的監督。這些人雖然品級不是特別高,卻是朝廷的嘴炮。只要是他們認為違法犯忌的官員,統統可以彈劾。正是有這些重重約束,才讓皇帝放心把疆土交給總督。
不過,就像前面說的,總督抗旨的可能性很小。但並不是沒有。自從咸豐下令讓各地組建團練開始,地方總督就開始掌握實際軍權。這些軍隊不僅戰鬥力勝過朝廷,而且,基本只效忠總督本人。其中的代表就是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等人。他們在朝廷的人脈深厚,又有洋務新政撐腰,地位遠遠超過自己的老前輩。在晚清的時候,當時的總督還真的抗過一回旨。
那是慈禧準備對十一國列強宣戰的時候,向各地總督發了一份諭旨,讓他們備戰。結果,東南一帶的總督,四川、山東的總督,統統不奉召。有一些總督,竟然說,這是偽詔。他們還搞了一個《東南互保協議》,自己跑去跟歐洲列強講和。這就等於把慈禧的宣戰詔諭當成一張廢紙,完全不妨在眼裡了。
而且,他們還想著,如果慈禧真的被列強殺了,準備推舉李鴻章當總統。這些總督之所以敢抗旨,一方面是慈禧的旨意太荒唐,如果真的宣戰,中國就會生靈塗炭,慘不忍睹。另一方面,也是他們有足夠的實力,可以跟朝廷中央掰手腕。但是,歷數整個清朝,總督抗旨,也僅此一例。
-
5 # sicallee
唐朝藩鎮割據沒有看起來那麼簡單。
不是隨便一兩個節度使哪天腦門子一熱就決定割據了。有的時候,節度使還自己不想割據,卻被大頭兵刀片子壓著跟朝廷對抗。某種程度上,這種割據更像一個個軍事集團的集體意志。這與唐朝中後期服兵制崩潰,職業軍人、僱傭兵大量出現有很深的關係。
所以跟清朝沒有可比性。當然,後世的清朝是管理制度最成熟的朝代,各種管理手段自然比唐朝高明。
回覆列表
其實為什麼,很簡單,清做的比唐高明,總督,加尚書銜可以是從一品,一般是正二到從二品,主理兩三省的軍事,兼理民政。另一個巡撫,比總督低兩三級卻沒有上下級統屬關係,誰也管不著誰.,巡撫管一省民政,兼理軍事,這就和總督形成了互相牽制的關係,如果安排兩個關係不太對付的人管這倆活,互相看著不服氣,造反的難度就很大如果再加上官員流動機制,過幾年就換人,換地方,不行成山頭團伙,你就鬧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