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彈簧竿的選擇:1、彈簧竿的後面部分一般都是用不鏽鋼材料做的,也有些商家選用鋼、鐵管度鉻做的,這種材料做的成本低,最好是不選這種彈簧竿,因為用一段時間後會生鏽。a、這部分主要看其與竿的連線部分是否一致,空隔不能過大。b、其次要看這部分的促發器是否靈敏。c、單腳還是雙腳問題,以前出的彈簧竿都是單腳的,現在有些廠家出雙腳彈簧竿啦,主要考慮彈簧竿的穩定性,可是,當遇上大魚,人又不在彈簧竿邊上的時候,雙腳的彈簧竿是最容易被大魚損壞的。2、彈簧竿竿體主要材料用的是玻璃鋼做成的,其導線環與海竿的一樣,選擇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怎麼選。二、彈簧竿的使用:1、彈簧竿的配置:A、彈簧竿;B、線輪;C、主線;D、子線組。2、線輪及主線的選擇可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進行選擇,不過我認為必須滿足:線輪至少要能裝100米的4號以上的主線,3、子線組一般都用大力馬線來做,線組的做法應當根據釣不同的物件魚,而有所不同。釣魚人真的很聰明,會因時因地而有所發明創造,比如三岔湖水庫只允許釣單鉤的時候,釣鯉、草魚的子線組如下:
當三岔湖水庫允許釣雙鉤的時候,釣鯉、草魚的子線組變成了這樣:
釣大口鯰的子線組是這樣的:
4、拋竿,線組組好後,從彈性竿的第一節出竿,出完竿,包好餌料,把子線收到離竿尖10CM左右的位置,開啟線輪檔線環,食指或大指壓線,從側面把竿移到身後,雙手握竿,在拋竿前找一個參照物,一棵樹、一個對岸的美女……向她丟擲,在竿過頭頂的時候放線,這種拋竿方式可以精準的打到一個方向,前後距離可以透過收線來控制。每一次儘量打到一個點上,你就會形成自己的一個釣魚窩子。把竿線丟擲去後,如果您打得準,就可以等一會再去把線收緊,如果打在原窩子的正前方,就帶一帶線,把餌料帶到窩子裡來。要提醒的是,一次收線是不夠的,因為餌料及線組有一個下沉及切水的過種,過一會後要再去收一下線,把線收緊了。線輪的卸力器向回打一圈。這些工作做好啦,該上鈴的上鈴,該上報警器的上報警器。5、上魚:彈性竿從設計原理來說是魚上鉤後帶動線組,再帶動機關,彈簧把彈性竿打伸,從而把魚掛上鉤上,再收線把魚帶回來。實際運用中,這只是上魚的一種情況,還有兩種情況分別是:1、鉤掛到魚後,只是彈簧竿的竿尖向下抓,沒有觸動機關,彈簧竿彈不起來,這種情況是由於A、冬季魚的活性小拉不動彈簧;B、魚太小也拉不動彈簧;2、線組鬆了,這是由於魚上鉤後向線的方向遊動造成松線。發現這兩種情況都需要咱們去幫它觸動機關。上魚的過程中一定要用好卸力器,魚要線的力比較大的時候一定要松一點卸力器,但不能松多了,如果松多了,你輪上的線可能不夠用,呵呵……6、餌料。海竿也好、彈性竿也好,其物件魚都是大魚(莽莽),所用餌料比較粗獷,沒有釣鯽魚那樣講究。1、現在給一個我用得比較好的釣鯉、草魚配方(一天用量):通威(冬天用小棵粒的101,夏天用大棵粒的103)1000G、麥粒500G、湖庫綜合(或鯉必克)一袋、釣魚精(農歡)一袋、油枯50G、毒藥一瓶蓋。做法:頭天晚上把釣魚精放入暖水瓶中,再放入麥粒,加入開水浸泡;以1:0.9的水比用開水把1000G的通威發開;到了釣場,麥粒去水,再把其它原料加到一起攪拌待用。2、釣大口鯰魚就沒什麼配方啦:羊、豬、雞、鴨肝、腸、小魚上上鉤都可以,關鍵要找到魚道。
幾個認識上的問題:1、用多大鉤合適的問題,我覺得伊勢尼鉤,從10號到14號都可以。其它鉤只要鉤尖向內也可以用;2、珠珠顏色及大小問題,我用黃色珠珠比較多,其它顏色的珠珠也釣到過魚,珠珠的大小很關鍵,珠珠一定要很順暢地在鉤內滑動,但不能從倒刺邊滑出;3、包食餌料起到誘魚作用,而不是釣餌。單鉤包食可以大一點,雙鉤包食要小一點;4、彈簧竿靈敏度的問題,從彈簧竿設計理念來講,它的物件魚是莽莽,就不會要求很靈敏,太靈了,小魚上鉤也會把機關開啟彈起來,這就與其設計理念相悖了。不過可以採用兩種方式來調整彈簧竿的靈敏度:A、彈簧竿與水面平衡,這是最頓的;B、彈簧竿的竿尖向下或向上傾斜可以增加其靈敏度,傾斜的角度越大,靈敏越大。5、選擇多長的竿竿合適的問題,現在的彈簧竿一般分為:2.1M、2.4M、2.7M長度,從價格來看,也就是10元左右的價差,從我使用來看,差別不是很大。1、我認為彈簧竿的極限遠投距離是50M,超過這個距離,魚兒上鉤後,拉動線組,由於線組越遠,水的阻力大,再傳導到機關上來就比較微弱了,就很難帶觸發機關。2、竿越長,因為力臂長,遠投距離越遠,可是就要求竿節做得越粗或者竿節的壁就做得越厚,否則就會造成斷竿等現象。3、還是由於傳導距離太遠,就要求把彈簧的彈力做得更大才能起到“扇”(把魚鉤剌入魚嘴)的作用,否則跑魚現象頻繁。6、關於雙鉤掛底問題。其實這不只是我這種彈簧竿線組的問題,有朋友用過後給我反饋過這方面的意見,就在這兒說一說吧。掛底主要是在收線的時候和收線過程中發生的,避免的方法,收線的時候要快一點就解決了。
一、彈簧竿的選擇:1、彈簧竿的後面部分一般都是用不鏽鋼材料做的,也有些商家選用鋼、鐵管度鉻做的,這種材料做的成本低,最好是不選這種彈簧竿,因為用一段時間後會生鏽。a、這部分主要看其與竿的連線部分是否一致,空隔不能過大。b、其次要看這部分的促發器是否靈敏。c、單腳還是雙腳問題,以前出的彈簧竿都是單腳的,現在有些廠家出雙腳彈簧竿啦,主要考慮彈簧竿的穩定性,可是,當遇上大魚,人又不在彈簧竿邊上的時候,雙腳的彈簧竿是最容易被大魚損壞的。2、彈簧竿竿體主要材料用的是玻璃鋼做成的,其導線環與海竿的一樣,選擇就不用說了,大家都知道怎麼選。二、彈簧竿的使用:1、彈簧竿的配置:A、彈簧竿;B、線輪;C、主線;D、子線組。2、線輪及主線的選擇可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進行選擇,不過我認為必須滿足:線輪至少要能裝100米的4號以上的主線,3、子線組一般都用大力馬線來做,線組的做法應當根據釣不同的物件魚,而有所不同。釣魚人真的很聰明,會因時因地而有所發明創造,比如三岔湖水庫只允許釣單鉤的時候,釣鯉、草魚的子線組如下:
當三岔湖水庫允許釣雙鉤的時候,釣鯉、草魚的子線組變成了這樣:
釣大口鯰的子線組是這樣的:
4、拋竿,線組組好後,從彈性竿的第一節出竿,出完竿,包好餌料,把子線收到離竿尖10CM左右的位置,開啟線輪檔線環,食指或大指壓線,從側面把竿移到身後,雙手握竿,在拋竿前找一個參照物,一棵樹、一個對岸的美女……向她丟擲,在竿過頭頂的時候放線,這種拋竿方式可以精準的打到一個方向,前後距離可以透過收線來控制。每一次儘量打到一個點上,你就會形成自己的一個釣魚窩子。把竿線丟擲去後,如果您打得準,就可以等一會再去把線收緊,如果打在原窩子的正前方,就帶一帶線,把餌料帶到窩子裡來。要提醒的是,一次收線是不夠的,因為餌料及線組有一個下沉及切水的過種,過一會後要再去收一下線,把線收緊了。線輪的卸力器向回打一圈。這些工作做好啦,該上鈴的上鈴,該上報警器的上報警器。5、上魚:彈性竿從設計原理來說是魚上鉤後帶動線組,再帶動機關,彈簧把彈性竿打伸,從而把魚掛上鉤上,再收線把魚帶回來。實際運用中,這只是上魚的一種情況,還有兩種情況分別是:1、鉤掛到魚後,只是彈簧竿的竿尖向下抓,沒有觸動機關,彈簧竿彈不起來,這種情況是由於A、冬季魚的活性小拉不動彈簧;B、魚太小也拉不動彈簧;2、線組鬆了,這是由於魚上鉤後向線的方向遊動造成松線。發現這兩種情況都需要咱們去幫它觸動機關。上魚的過程中一定要用好卸力器,魚要線的力比較大的時候一定要松一點卸力器,但不能松多了,如果松多了,你輪上的線可能不夠用,呵呵……6、餌料。海竿也好、彈性竿也好,其物件魚都是大魚(莽莽),所用餌料比較粗獷,沒有釣鯽魚那樣講究。1、現在給一個我用得比較好的釣鯉、草魚配方(一天用量):通威(冬天用小棵粒的101,夏天用大棵粒的103)1000G、麥粒500G、湖庫綜合(或鯉必克)一袋、釣魚精(農歡)一袋、油枯50G、毒藥一瓶蓋。做法:頭天晚上把釣魚精放入暖水瓶中,再放入麥粒,加入開水浸泡;以1:0.9的水比用開水把1000G的通威發開;到了釣場,麥粒去水,再把其它原料加到一起攪拌待用。2、釣大口鯰魚就沒什麼配方啦:羊、豬、雞、鴨肝、腸、小魚上上鉤都可以,關鍵要找到魚道。
幾個認識上的問題:1、用多大鉤合適的問題,我覺得伊勢尼鉤,從10號到14號都可以。其它鉤只要鉤尖向內也可以用;2、珠珠顏色及大小問題,我用黃色珠珠比較多,其它顏色的珠珠也釣到過魚,珠珠的大小很關鍵,珠珠一定要很順暢地在鉤內滑動,但不能從倒刺邊滑出;3、包食餌料起到誘魚作用,而不是釣餌。單鉤包食可以大一點,雙鉤包食要小一點;4、彈簧竿靈敏度的問題,從彈簧竿設計理念來講,它的物件魚是莽莽,就不會要求很靈敏,太靈了,小魚上鉤也會把機關開啟彈起來,這就與其設計理念相悖了。不過可以採用兩種方式來調整彈簧竿的靈敏度:A、彈簧竿與水面平衡,這是最頓的;B、彈簧竿的竿尖向下或向上傾斜可以增加其靈敏度,傾斜的角度越大,靈敏越大。5、選擇多長的竿竿合適的問題,現在的彈簧竿一般分為:2.1M、2.4M、2.7M長度,從價格來看,也就是10元左右的價差,從我使用來看,差別不是很大。1、我認為彈簧竿的極限遠投距離是50M,超過這個距離,魚兒上鉤後,拉動線組,由於線組越遠,水的阻力大,再傳導到機關上來就比較微弱了,就很難帶觸發機關。2、竿越長,因為力臂長,遠投距離越遠,可是就要求竿節做得越粗或者竿節的壁就做得越厚,否則就會造成斷竿等現象。3、還是由於傳導距離太遠,就要求把彈簧的彈力做得更大才能起到“扇”(把魚鉤剌入魚嘴)的作用,否則跑魚現象頻繁。6、關於雙鉤掛底問題。其實這不只是我這種彈簧竿線組的問題,有朋友用過後給我反饋過這方面的意見,就在這兒說一說吧。掛底主要是在收線的時候和收線過程中發生的,避免的方法,收線的時候要快一點就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