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墨藝術

    陌上人如玉,

    公子世無雙。

    一句簡短的詩句,將溫潤如玉的公子形象描繪得入木三分。

    有人用這詩句,來形容“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想來是貼切的。

    張伯駒(1898年3月14日—1982年2月26日),

    系張錦芳之子,袁世凱的表侄。

    7歲入私塾,9歲能寫詩,享有“神童”之譽。

    曾與袁世凱的兒子同在英華人辦的一所書院讀書。

    畢業後,張伯駒進入袁世凱的陸軍混成模範團騎兵科受訓,並由此進入軍界。

    29歲起投身金融界。

    愛國民主人士,收藏鑑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

    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國家文物局鑑定委員會委員,任燕京大學國文系中國藝術史名譽導師,

    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建國初期,張伯駒將多件珍貴文物捐獻給國家。

    一代才子沉迷“藝”界

    "他是當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從他那廣袤的心胸湧出四條河流,那便是書畫鑑藏、詩詞、戲曲和書法。四種姊妹藝術互相溝通,又各具性格,堪稱京華老名士,藝苑真學人。"——劉海粟

    張伯駒的書法 因其獨特的風格 被稱為“鳥羽體”

    出生於官宦世家的張伯駒,喜愛詩詞、書法,舞文弄墨,沉迷於“藝”界,卻無意於仕途。

    張伯駒書法 鏡片 紙本

    正如他的書法所呈現的,是一種深厚典雅的學識與謙然出塵計程車人風神,而這,與其收藏上的慧眼識珠又相得益彰。

    偶然收藏,沉迷一生

    被譽為“民間收藏第一人”的張伯駒,在後人看來,或許漸漸失卻了一些被銘記的因素,但是其功績,確實當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明 唐寅《王蜀宮妓圖》軸 絹本設色 縱124.7cm,橫63.6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張伯駒舊藏之一)

    張伯駒從30歲開始收藏中國古代的名人書畫。

    自從他偶然“淘寶”淘到了康熙題寫的一塊大字牌匾“叢碧山房”,他的收藏之心便一發不可收拾。

    張伯駒在《叢碧書畫錄序》中自述:“予生逢離亂,很少讀書,三十以後嗜書畫成癖,見名跡鉅製雖節用舉債尤事收蓄,人或有訾笑焉,不悔。”

    明 周之冕《百花圖》卷 區域性 紙本墨筆 縱31.5cm,橫706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張伯駒舊藏之一)

    據其著作《叢碧書畫錄》記載,在裡面提到的張伯駒所收藏的書畫名跡就有118件,可以說,當之無愧是當時的一大收藏家!

    元 錢選《山居圖》 紙本設色 縱29.6釐米,橫98.7釐米 (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張伯駒舊藏之一)

    收藏國寶級的“ 藝術品“ 的坎坷歷程

    1936年,當聽聞道光皇帝曾孫、畫家溥心畬有意將被譽為“中華第一帖”的《平復帖》出售時,張伯駒甚為不安,唯恐這國寶級書法會落入不法之人手上,便希望將其買下,但被索價20萬元,此時的張伯駒是心有餘而經濟狀況不允許。

    晉代 陸機《平復帖》草隸(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張伯駒舊藏之一) 唐 韓幹《照夜白圖》區域性 紙本水墨 縱30.6釐米,橫34.1釐米(現藏於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輾轉至1937年年底,張伯駒得知溥心畲喪母急需用錢,可以藉機購買《平復帖》,便託付傅增湘斡旋促成了此事。

    幾日之後,傅增湘便把《平復帖》帶來了。

    據記載“心畲要價4萬,不用抵押,一次賣斷較為簡便。”

    張伯駒立即先付2萬大洋。

    晉代 陸機《平復帖》草隸,區域性,(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張伯駒舊藏之一)

    在張伯駒的諸多藏品中,最具影響力的是陸機的《平復帖》。

    《平復帖》是晉代書法家陸機問候自己生病的朋友的信札。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書法真跡,被收藏界尊為“中華第一帖”,也被尊稱為“墨皇”。

    唐 李白《上陽臺帖》區域性 縱28.5cm,橫38.1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張伯駒舊藏之一)

    自此《平復帖》便與張伯駒形影不離,即便是抗戰時期最艱難的時候,也不肯轉手他人。

    即便是在被人意以30萬銀元高價收買《平復帖》時,還是在遭人綁架威逼交出《平復帖》時,張伯駒都選擇了《平復帖》,錢財或性命,都不及《平復帖》重要!

    “只收不賣”的愛國情懷收藏家

    十幾年間,張伯駒幾乎萬貫錢財散盡用以收藏古書古畫。

    在購買《遊春圖》時,還賣掉自己佔地15畝的宅院與夫人的一些首飾,才湊齊了買畫的錢款。

    隋 展子虔 《遊春圖》卷 區域性 絹本設色 縱43cm,橫80.5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張伯駒舊藏之一)

    回憶起張伯駒散盡家財收藏中國古代書畫的行為,張伯駒的外孫樓開肇說:“什麼是收藏家?我外公是一個範例,因為他只收不賣。如果收了之後以更高的價格賣出去,不是真正的收藏家。”

    元 趙雍 王冕 朱德潤 張觀 方從義 《元五家合繪》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張伯駒舊藏之一)

    正如張伯駒所說,“不知情者,謂我搜羅唐宋精品,不惜一擲千金,魄力過人。其實我是歷盡辛苦,也不能盡如人意,黃金易得,國寶無二。我買它們不是賣錢,是怕它們流入外國。”

    宋 黃庭堅《諸上座帖》區域性 草書紙本縱33cm,橫729.5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張伯駒舊藏之一)

    最後,張伯駒夫婦將自己半生所藏珍品,部分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院,而國家回贈的20萬元,張伯駒半分未要,只留了一張“獎狀”!

    “為人不識張伯駒, 踏遍故宮也枉然。”

    這是後世對張伯駒的評價,前無古人而後無來者,這樣的“頂級收藏家”,想來千百年再難出。

    網友整理的張伯駒部分“國寶守護清單 ”

    張伯駒散盡錢財為收藏,而這只是賬單的冰山一角,實際上賬單上的珍貴藏品多達上百件,都是真金白銀買下來的,其中一部分是價值連城的稀世珍寶。

    張伯駒曾言:“予所收蓄,不必終予身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傳有緒。”

    這樣一位絕世收藏家,怎能不被人銘記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風描寫山水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