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瑪咖跑跑車
-
2 # 小柳兵科技
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主要是人的因素,但又不全是人的的因素,還有其它如政治、文化、軍事、經濟、民族性等等一系列其它因素決定著戰爭的勝負。戰爭一旦降臨,就關係著國家、民族、階級、政治集團的生死存亡,因此戰爭敵對雙方必將竭盡全力。然而,戰爭的發展具有自己本身的規律。戰爭的勝負並不是抽象的、空想的,而是具體的和現實的。
在每一次戰爭中,任何的參戰方都力求取得勝利,避免失敗。但是,每次戰爭最終必分勝負,那麼決定戰爭最終勝負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概括起來,參戰雙方的軍事、經濟、政治、自然環境條件、戰爭性質、外交及國際援助、以及主觀指導能力等幾大因素,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高層次的幾個重要因素,但是最後都必須透過人和武器這兩種直接因素對戰爭發生作用。
戰爭說到底就是綜合實力的較量。假設正義戰爭的弱勢方雖然具有政治上的優勢,提供了奪取最後勝利的軟基礎,但能否實現勝利,還要具備好多條件。毋容置疑,武器裝備作為每個時代生產力的產物,在戰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在武器裝備上處於優勢,往往一時間能夠處於主動地位;另一方在武器裝備上處於劣勢,往往一時間被迫處於被動地位。但是,從戰爭致勝的機理上看,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力量的對比不僅是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的對比與較量,同時也是人力和人心的對比與較量。
在戰爭中,任何最先進的武器裝備也不能單獨發揮作用,它必須由相應的人才去使用,否則就不可能對戰爭的勝負產生作用。而且,同一武器掌握在不同的人手裡,其戰場效果也是不相同的。影響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有“政治性因素″:戰爭的正義性,進行戰爭的目的,高度的政治組織力和適應戰爭需要的政治制度,內部的團結和政治穩定,國家或集團間的政治軍事同盟形成,卓越的政治軍事領導者組織者的出現,國內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統一性、平衡性、先進性程度等。“經濟性因素”:適應戰爭需要的經濟制度,滿足戰爭需要的物質生產力和軍事供給力,滿足戰爭所需要的物質能源(含財政)及其戰略性儲備和潛在能力等等。
適應戰爭需要的軍事制度,作戰任務,軍事理論和戰略戰術的正確性和先進性,傑出的軍事統帥的產生,優秀的作戰指揮員團隊的形成,官兵崇高的作戰信念(作戰目的、作戰信心、生死觀)的養成,嚴格軍紀的遵守,軍隊的作戰經驗、作戰教育、作戰訓練和實際作戰能力,軍事武器和裝備的先進性及其由此產生的作戰方式對作戰時空的改變能力,消滅敵人的能力,正確戰略戰術指導下的戰役特別是具有轉折意義重大戰役的勝利等。
適應戰爭需要的文化制度,戰爭宣傳(戰爭的必要性、重要性),增強軍民的戰爭意識和對敵人的憎惡意識,科學技術的先進性及其軍事化程度等。滿足戰爭需要的兵力和民力資源,軍民的團結和作戰積極性,民眾的軍事素質以及其組織軍事化程度,人民戰爭的開展以及其在正確戰略戰術指導下作戰勝利等。戰爭的空域和地域、作戰的地形、戰場的氣候、作戰補給線的長短、軍事戰略要地的控制等方面的變化,對戰爭雙方勝負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總而言之,構成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有:戰爭的正義性,戰爭目的性和作戰任務,政治上的統一性、經濟文化上的先進性和平衡性,國家或集團間的軍事政治結盟,民眾的組織軍事化,武器的先進性和軍隊的整體作戰能力,先進的軍事理論和正確的戰略戰術,卓越的政治領袖、傑出的軍事統帥、優秀的作戰指揮員隊伍和積極作戰的兵民等等因素。
毛主席說過:“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於民眾之中。日本之所以敢欺負我們,主要的原因在於當時舊中國的民眾處於“無組織狀態”。“兵民是勝利之本”。“武器是戰爭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決定因素,起決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戰爭是殘酷的,我們熱愛和平,拒絕戰爭,當今世界,由於“核恐怖平衡”和“經濟一體化程序”,新的世界大戰一時半會是打不起來的。區域性戰爭仍不時發生。
-
3 # 重啟回憶
雙方的軍事、經濟、政治、自然環境條件、戰爭性質、外交及國際援助、以及主觀指導能力等7大因素,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最高層次的因素。
武器是戰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的因素,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人。
-
4 # 被打扮的歷史
決定一場戰爭的因素有很多,如兵力,武器的先程序度、主帥的指揮能力、軍人的戰鬥意志等,甚至如天氣、地形等都可能對一場具體的戰爭啟動一定的作用。但是如若將戰爭擴大為整個戰爭目標,而不再拘泥於某個具體的區域性戰爭,則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就歸結於雙方的綜合實力,對戰爭的承受能力。以二戰為例,在二戰前美國並沒有出國大規模作戰的先例,相應的軍事主帥的指揮才能相比於德國、日本等長期進行軍事戰爭的國家,也不佔有優勢,但正是由於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達到了全世界總額的60-70%,從而最終確保了同盟國的勝利,要知道就算是被美國大兵認為是垃圾食品的人造肉在中國、蘇聯、英國這些國家看來都是難得的美食,另外,基於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美國可以子彈滿天飛、炮彈到處打,可持續的戰爭投入能力在最終的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回覆列表
要講清楚這個問題,我想要寫厚厚的一本書。但是我不是職業軍人,更不是軍事家。但是我可以根據從古至今所知道的勝仗總結一下。秦始皇不到十年統一全國。他的勝利是因為國家富有,戰略運用得當,士兵素質高,將軍指揮出色,武器先進。劉邦最後成為贏家是因為擁有善謀的文臣,善戰的武將。透過這兩個例子看出贏得戰爭需要擁有各方面的優勢。不能說哪些主要,哪些次要。也就是古人說的天時,地理,人和。但是天時的意思人們常說的是天氣,氣候。我覺得應該有運氣和時機的意思。比如說楚霸王鉅鹿一戰打敗十倍秦軍。劉秀甚至不到一萬人打敗王莽朝廷四十萬。這些勝仗我不相信就靠勇氣就行的。這裡就是有運氣和時機成在。所以我的結論是贏得戰爭不分主要的次要的條件。只有把經濟搞好,後勤準備充足,制定一個正確的戰略計劃,認命一些善戰的指揮員,訓練出強大的軍隊,製造出先進的武器。這些基本的準備好以後就聽天由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