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石頭醫生講腎
-
2 # 譽美醫生張全樂
蛋白質分成2種,1種是動物蛋白,另1種是植物蛋白。而慢性腎病患者要求的是低蛋白飲食,為了可以補充體內蛋白質所需,又不能加重腎臟的負荷,因此在攝入蛋白質時主要以優質蛋白,即動物蛋白為主,比如瘦肉、牛奶、雞蛋、魚類等。而在慢性腎病患者的“低蛋白”飲食中,優質蛋白必須佔一半以上。
為什麼要低蛋白飲食?在慢性腎臟病的治療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低蛋白飲食是透過減少從食物中攝入的蛋白質的量,來減輕對腎臟的負擔,改善蛋白尿,從而延緩腎功能減退。因此,低蛋白飲食基本貫穿慢性腎臟病的整個治療過程。
如何做到低蛋白飲食?計算每日攝入蛋白總量根據腎功能確定每天所需多少蛋白,其中要求50%-70%都是優質蛋白。
假設一位60公斤的腎病患者,每天需要48克蛋白,其中優質蛋白24-33克,即每天要吃的魚肉蛋奶或大豆製品中的蛋白為24-33克。
如果安排豆類、肉類、水產品、蛋類、奶類共4份,即28克優質蛋白,還剩20克蛋白則可以分配至3份谷薯類(150g),1份綠葉蔬菜類(250g),1份瓜類蔬菜(200g),1份水果(200g)。
但請注意,低蛋白飲食不等於無蛋白飲食,若蛋白攝入過少,則易使腎病患者營養不良,反而加重病情進展。低蛋白飲食需要長期堅持,但要想達到最好效果,還需注意細節。定期監測腎功能、電解質,定期監測白蛋白等。
-
3 # 譽美醫說
腎友需要嚴格控制飲食中的蛋白質攝入,如果蛋白質攝入過多,就會加重蛋白尿的症狀,給腎臟帶來較大負擔。
主食中的蛋白質大多是非優質蛋白,如果腎友主食吃得過多,在總蛋白質攝入量不變的情況下,可攝入的優質蛋白就會相應減少,這樣是不利於腎臟健康的。
但也不能不吃主食,否則會導致能量攝入不足,因此腎友要儘量選擇低蛋白的主食,既能保證能量攝入充足,又不影響優質蛋白的攝入。
除此之外還需要避免重口味的主食,吃得過鹹會加大身體中的鈉離子含量,不僅會增加腎臟負擔還可能會導致腎性高血壓。
回覆列表
慢性腎病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飲食的注意是必不可少的。如果飲食不注意忌口、不注意則會導致腎病的有效治療受到嚴重的阻礙,甚至會加重病情的發展。腎病患者要清淡、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高維生素飲食原則為主。優質低蛋白飲食的目的是為了延緩腎病進展速度以及來減輕毒素瀦留帶來的不是症狀,尤其是處於慢性腎臟病3期及以下,又沒有透析的腎友,優質低蛋白飲食要求較為嚴格,0.6-0.8g/k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