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億企學財稅
-
2 # 跨境電商檸少
虧損的原因有很多。
一、公司在做假賬
民企公司有兩套賬已是普遍現象,外賬要做虧或微利,目的是逃稅;內賬把老闆個人財產與公司財產混在一起,方便老闆轉移公司財產,即逃稅又方便挪用。
這類公司一直在虧損,但不會倒閉,因為一旦無法經營,老闆就會補入資金(其實是他之前抽逃的),讓公司繼續經營下去。
二、前期投入過大,後期只能扛著
酒店業這種情況有很多,開大酒店都要大投入,幾億一次性投下去搞不好還不夠,後期還得不斷翻修,但能不能賺錢就不好說了,客房就這麼多,旺季住不下,淡季沒有人住,還不能隨意降價,以防砸了牌子。
這麼多基建投入都是要攤銷折舊的,營業時一間房幾百上千,看上去毛利很高,算上折舊搞不好就會虧損。但虧損也得幹,因為前面已投入了,再想轉型也來不及,不如這麼撐著,萬一那天生意好轉了呢?萬一那天折舊攤完了,賺到的就是純利了(當然這個很難)。
酒店業風險這麼大為什麼還有人願意投資?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個關鍵是當地政府的要求,為了搞活本地經濟,酒店是個重要配套(包括很多大型CBD也是如此),吸引客商投資的辦法就提條件——想要地建住房可以,你得加配套設施,商場啦、酒店啦都得一塊投。投資人也不是傻子,酒店看起虧,其實早在其他地方賺到了(萬達一建就是一片,原因就在這裡)。
三、對贏利的定義不一樣
財務眼中的贏利是以現代企業會計準則為基礎的,按權責發生制,收到現金沒有成本付出就不能確認收入,不論有沒有生產,裝置都要攤銷折舊。
這都沒問題,但現在的準則有偏保守的特點,有潛在的損失能算進來的儘量算,有潛在的收益能不算的儘量不算,這就於老闆的投資目標背道而馳了。
舉個例子,某地在城北搞了一個開發區,為了招商引資條件定的很優惠,土地很便宜,建廠還有財政補貼。A老闆決定投資,因為他看好這塊地的位置不錯,未來高速、高鐵開通,地價可以翻幾翻,那怕不出售,光把廠房出租都可以賺不少。
但拿到地的條件是必須有專案,A老闆手上沒有好的專案,但他還是找了一個代加工的業務,為此把廠房和辦公樓都建了起來。平時正常經營,但賬上折舊一攤就沒有利潤了,好在他志不在此,就等將來土地升值了。
所以在老闆眼中,他投資賺的是未來的利潤;在會計眼中,賬簿只反映已發生的經營情況,至於未來,只估計潛虧不估計潛贏,那怕現在土地已漲了十倍,有評估報告和周邊的交易記錄,也不能統計進來。
總之沒有一家公司的老闆會在未來扭虧無望的情況下持續經營,能挺下去的,要麼另有原因,要麼還存有希望。
-
3 # 三個神槍招財手
企業虧損有很多原因,如果a股企業虧損就不能經營上市的話,每年都有幾百家退市吧。短期內的虧損賺錢並不是衡量一個公司的好壞,例如美團滴滴拼多多京東,在各個領域都是非常牛逼的企業但是他們還是虧損的, 現階段這樣類似的公司需要的是流量,前期的燒錢虧損是不可避免的看好的是企業的前景及未來利潤的收割。所以會有投資人去投資,還有一類企業就是週期型的企業有可能今年週期來了公司利潤上來了例如今年的養豬養雞企業,去年都是虧錢的
-
4 # 勵步財韻
財務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之所以虧損,可能與企業內部管理問題,企業產能,企業產品,企業客戶等因素相關。打理企業與打理自己健康是一樣的,都想透過中醫西醫或中西醫結合療法或者吸收新知來改變自己命運,不得過且過,儘快扭虧為盈直至賺更多的錢。
回覆列表
出現虧損太正常了,很多企業並不是一開始就掙錢,企業發展是有階段的,前期的虧損是為了後期盈利。很多企業都是在前期砸錢,吸引固定的消費人群,使客戶長期消費,這種情況就是前期開發費用高,後期維護費用低。達到一定的量之後,量變發生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