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止看戲

    “燕北真好漢,江南活武松。”這是陳毅曾經對蓋叫天的贊詩。舞臺生涯,一次斷臂,三次斷腿,成就“活武松”,挑起武生藝術半壁江山,但是終究因病而不得醫去世。 蓋叫天的藝術人生是輝煌波折的英雄人生。 10歲登臺,13歲改叫蓋叫天的名字,在演戲上有天生的靈氣和用不完的力氣,最終成就了自己的藝術風格,開創了“蓋派”。《武松》《十字坡》《一箭仇》《三岔口》等等名作,1954年就開始拍《蓋叫天的舞臺藝術》,直到現在這些珍貴的影像記錄仍舊是一代代武生演員學習的“課件”。 蓋叫天成名早,清末宮廷有“內廷供奉”,擬請蓋叫天,這種被一般演員視為“恩賜”的邀請,蓋叫天卻拒絕了,其剛烈性格此時就已見端倪。他的演出生涯中,有1次斷臂3次斷腿,其中有一次斷腿還是自己的揮拳而折,當然此舉是為了藝術。 1934年,蓋叫天在上海大舞臺演出《獅子樓》時不幸折斷右腿,當時骨頭穿靴而出,他愣是演完了整齣戲。但是當時因為醫療技術低,醫生接骨居然接錯位了,蓋叫天看著自己畸形的腿,問明原因之後,自己狠心咬緊牙關揮拳砸斷了自己的腿,找別的醫生來接骨。這段殘忍的故事成為戲曲界的一段佳話。 而另一次斷腿的故事,直到現在看來也讓人心酸不已。1966年後,蓋叫天受到殘酷的批鬥和迫害。這時候年近八十的蓋叫天也被穿著武松的服裝“遊街”,腿硬生生的被木槓壓折。接下來的五年,蓋叫天都是在殘酷的環境中度過,去世的時候83歲,這樣一條硬漢魂歸天外。 田漢先生曾經有詩題“斷肢折臂尋常事,練出張家百八槍。”這裡的“斷肢”指的就是1934年演《獅子樓》時折骨右腿;“折臂”指的是1904年演出《花蝴蝶》時折斷左臂。 蓋叫天,無論是舞臺藝術還是人生故事,都值得我們現代人深思。

  • 2 # 魏青衣

    蓋叫天是京劇著名武生,出生於1888年,原名叫張英傑,蓋叫天是他的藝名。他的三個兒子張翼鵬、張二鵬、張劍鳴都是京劇武生。

    其實他原先的藝名不叫蓋叫天,而是叫金豆子,是當年在科班學戲時,科班的一位老師給起的。但是金豆子這個名字不適合演文戲,他琢磨著換個名字。

    當時成名已久的譚鑫培叫“小叫天”,蓋叫天想著要不改成“小小叫天”,說不定還能蹭蹭譚鑫培的光。不料這個名字被旁人嘲諷,說他痴心妄想,憑他也配叫這個名字。

    當時年輕氣盛(13歲)的他,不服氣旁人的說法,覺得自己的戲曲人生還沒開始,就被人斷定肯定不如譚鑫培了,於是一氣之下,改成蓋叫天,意思要蓋過譚鑫培。

    蓋叫天出科以後,長期在杭州、上海一帶演出,享有盛譽。由於他特別擅長演武松戲並極具神韻,被稱為“江南活武松”。有“英名蓋世三岔口,傑作驚天十字坡”的讚譽。

    蓋叫天的表演宗李(春來)派,又借鑑京劇、崑曲和其他地方戲中武生及其他行當的表演藝術之長,並且模擬自然界的物象的形體運動姿態,使他的武生表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蓋派”。

    蓋叫天的表演注重刻畫人物的精神氣質,注重造型美,把“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行如風”的造型準則,結合到人物內在的“精、氣、神”中去。

    蓋叫天的性格剛強,中年時期演出《獅子樓》的時候曾被折斷右腿,但是他一直以左腿“金雞獨立”,直到落幕。骨頭接合後,發現有錯位,他為了以後能繼續演出,又自己把剛接上的腿磕斷重新接。

    有一次在上海演出《武松》的時候,蓋叫天扮演的武松要從獅子樓上跳下來追殺西門慶。但是在演出的時候,演西門慶的演員先跳下來後,躺的位置不對,使蓋叫天躍下時無處下腳。

    蓋叫天為了不傷到他,跳到了預算外的位置,使腳骨脫臼,傷得很嚴重,之後有好幾年沒有演出。但是他從來就沒有說過一句埋怨那個演員的話。

    蓋叫天在舞臺演的是英雄,在生活裡也是個英雄。“江南活武松”不僅是指他的戲,也是指他的人。但也正是由於他的這種剛強性格,在任何事情上都有股擰勁,也導致了他在1970年不幸離世。

  • 3 # 大先生的故紙堆

    蓋叫天先生本名張英傑,1888年出生在河省高陽一個貧農家裡。 “蓋叫天”這個名字,是他用藝術“拼”出來的。

    “我從小就愛好刀槍棍棒,就愛習練武;論唱,胡琴一拉過‘過板’,我就膩煩,懶得張口。”蓋叫天先生演唱武戲時,每到臺上都如生龍活虎一般;他的蹤、跳、騰、拏都是輕盈敏速的;他的一招、一式、一舉手、一投足都是那麼穩貼準確,都是蘊蓄著無限真才實力。

    蓋叫天先生有“活武松”的美譽,他掌握了在不同情況下的同一個武松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狀態。“打虎”中遇虎時的武松,面露驚惶,“不意之中遇到猛虎,如何是好!”因為遇虎是突如其來的事情,所以武松在驀然一見之下,顯露驚惶,但他並未“失措”,所以又必須要把他的沉著、鎮定的氣度表現出來。“獅子樓”中見西門慶時的武松,憤火中燒、怒不可遏,要把“冤家見面、狹路相逢”,巴不得將殺兄之仇的西門慶一口吞掉的神情表現出來。“快活林”中見蔣門神時的武松,先是從嚴肅轉為輕視,然後又轉為蔑視和仇視。因為武松與蔣門神,素不相識,初見之下,正顏厲色,表情嚴肅;知道對方就是蔣門神時,隨即顯露看不起的臉色;當看到蔣門神那幅流氓像時,又充滿厭惡、蔑視的神情了;當想到蔣門神就是那個佔地稱王、欺壓人民的惡霸時,憎恨、仇視的心情就很自然地流露在武松的臉孔下了:“好你個惡霸蔣門神,俺武松定要除你這一害!”

    蓋叫天先生為了幫助說明,當時曾做了武松的這幾種表情。他笑著說:“這種表情是寫不出的!”根據他的分析,武松的戲很多,但每個戲的表情、動作都不一樣,就是在同一個戲中的每個細節也都是不同的。“決不是學一個武松戲,就能演所有的武松戲!”

     楊小樓先生曾跟同行中的人說:“蓋五爺的玩藝兒,即使是一個小動作,別人學上十年、二十年也無法學到家。”

    蓋叫天先生即根據煙縷繚繞的情狀,結合“武松打店”一戲的劇情,創造了幾個非常美妙的身段,那就是當武松和孫二孃“摸黑”的時候。據他的分析,在夜黑中,武松知孫二孃都想設法不使對方發覺自己,而能捉到對方,所以在動作上就必須躡手躡腳。他根據煙縷飄繞所創造的幾個身段是輕如雲煙的,是毫無聲息的,是完全符合於劇情的。

      蓋叫天先生在舞臺上演誰像誰,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他的表演,不是單純地按著鑼鼓點兒比劃比劃就算了的,他善於把戲中的人物從內心裡刻畫、表達出來。這是他的最大成功的地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言文少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