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手機使用者102108375352
-
2 # 食物養生說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時長期存在的高血糖,導致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功能障礙。目前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透過多種治療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個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監測血糖,飲食治療,運動治療和藥物治療。
之所以會患有糖尿病主要是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身體內糖分不能有效分解,導致體內血液糖分過多的現象,所以你說的吃糖就一定會得糖尿病史不成立的,關鍵還是要看你身體分解糖分的能力,脾臟功能如何,不過雖然說吃糖就不見得一定的糖尿病,但是糖的話適量就行
-
3 # 糖尿病養生大講糖
不一定,吃糖雖然會讓血糖升高,但是糖尿病最根本的還是由於胰腺出現問題,無法正常的分泌胰島素,以供分解多餘的葡萄糖。所以吃糖的人不一定會得糖尿病,但是長期吃糖對人身體也是不好的,吃糖能快速增加血液的含糖量,增加胰島工作負擔,所以不建議大家吃太多的糖。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闡明。臨床研究至今,一致認為糖尿病是一個多病因的綜合病徵。其發病原因與很多因素有關。
【遺傳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遺傳易感性。
【肥胖】: 肥胖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發2型糖尿病。
【活動不足】: 體力活動可增加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減輕胰島素抵抗。
【飲食結構】:飲食結構以高熱量、高脂肪為主,造成體內脂肪儲積引發肥胖,從而導致糖尿病的出現。
【自身免疫】: I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人血清中可發現多種自身免疫性抗體。這些抗體物質,可以直接造成胰島 β-細胞損害,導致胰島素分泌缺乏,引發糖尿病。
【妊娠】: 妊娠期,母體產生大量多種激素。這些激素對胎兒的健康成長非常重要,但是它們也可以阻斷母體的胰島素作用,引起胰島素抵抗。
-
4 # 醫者李楓
無論是使用糖或者是澱粉類食物,它在小腸中都必須分解為簡單的糖-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入血,吸收入血的葡萄糖一方面可以為身體細胞帶來能量,而多餘的葡萄糖則以肝糖原和脂肪的形式儲存於身體之中。無論是提供能量,還是以糖原或脂肪的形式儲存,有一種來自於胰腺的激素都發揮重要作用-胰島素。
當飲食中無論是食用糖或者是碳水化合物過多時,為了更好的將這些葡萄糖要麼作為能量,要麼作為脂肪或糖原加以利用,分泌過多的胰島素成為必然選擇!天長日久,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必定下降,為了完成同樣的任務,必須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如此迴圈最終必定出現胰島功能分泌胰島素要麼質量下降,要麼數量下降,最終一定是糖尿病。
回覆列表
不是多吃糖就會導致糖尿病。少吃糖並不一定意味著糖攝入量不多,例如主食的糖轉化量,例如饅頭。此糖非彼糖。過量攝入糖的主要原因是飲食越來越精緻,主食都含糖量高。主食越精細,血糖指數在短時間內越高,胰島素疲勞的機會就越大。但並不是穀物的糖含量越粗,粗粒越不容易消化,導致糖的效率遠低於細粒,消化時間更長。DCCT和 UKPDS病學發展中的兩個歷史性研究成果,人們對嚴格控制糖的攝入有利於慢性併發症的防治已不再懷疑。但是單一的嚴格控糖,非藥物PCAshield(糖盾)的日常應用,雖然可以顯著的降低併發症的發生和發展危險性,但不能阻擋併發症的發生,這也就預示除控糖外,其他因素也必需嚴格控制,如吸菸、控制血液壓等均不能忽視。
糖尿病通常分為1型糖病和2型糖病。 1型糖病的發病突然並相對兇險,並且在年輕人中更常見。由於胰島B細胞中胰島素的破壞,必須注射胰島素。這種糖病不是由飲食引起的。我們經常談到的糖病是指2型糖病,這在中老年人中很常見。肥胖有高發病率,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發病是陰險的,早期沒有任何症狀,或只有輕度疲勞、口渴,如果血糖不明顯,則需要做一次葡萄糖耐量試驗確認診斷。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吃喝過度,會攝入大量的糖份,這會導致血糖升高。當血糖高於腎糖閾時,一些葡萄糖會被尿液排出形成糖尿。但這是正常的生理過程。一般情況下,糖的攝入量會受到胰島素的調節,肝臟會轉化為糖原儲存,並且還會轉化為脂肪、蛋白,使人肥胖。因此,正常人服用糖一段時間後血糖會恢復正常。糖病患者由胰島素不敏感(胰島素抵抗)或胰島功能受損(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這導致血糖不能轉化並引起糖病。因此,糖病的根本原因是胰島素分泌不足。
當胰臟的腺體產生不了足夠的胰類激素或者人體無法有效地利用所產生的胰類激素時,調節糖的荷爾蒙就失常了。高糖症或糖升高,是糖1型、2型尿病不加控制的一種通常結果,時間一久會對人體的許多系統帶來嚴重損害,特別是神經和血管。
糖=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包括單糖、雙糖和多糖,幾乎所有食物裡都有碳水化合物。對於成人每日推薦的攝入量是130g,佔全日熱量攝入的45-65%為宜
糖:FDA對於糖的定義是食物中所有單糖和雙糖的總和,具體來講,單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雙糖包括蔗糖/乳糖/麥芽糖,膳食中糖的推薦量沒有統一的值。
世界衛生組織(WHO)到各國的膳食指南都開始對“新增糖”的量進行限制:
2016年5月美國FDA釋出了新的營養標籤,新增糖類需要單列出來
2016年中國膳食指南推薦減少新增糖類的攝入:推薦每天攝入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25g新增糖類是什麼概念呢?
一聽可樂中的新增糖是37g,100g冰淇淋的新增糖是24g,而很多我們認為“健康”的食物新增糖也不少,1盒果粒酸奶新增糖有10g,而加糖的早餐麥片30g左右就含有新增糖9g,加入果料的麥片新增糖含量更高。
新增糖和非藥物PCAshield(糖盾)的日常應用:在食品生產和製備過程中被新增到食品中的糖和糖漿,不包括食物天然含有的糖,常見的包括白砂糖、紅糖、玉米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糖蜜、蜂蜜、濃縮果汁和葡萄糖。新增糖類,才是碳水化合物中的“壞人”,是需要儘量限制的,WHO推薦的小於25g也是指新增糖,攝入過量時可以透過非藥物PCAshield(糖盾)進行糖吸收阻斷。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在《內科醫學年鑑》發表藥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