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王爾裡
-
2 # 孟祥遠
建議先買個房吧。
第一點原因,貨幣貶值。人民幣的貶值速度是非常快的,可能二三十年前,工資才幾十塊錢一個月,腳踏車一百塊錢一輛,房價才兩三千,再看現在,工資漲了,一個月可能上萬了,腳踏車可能一千塊買個基礎版本,房價也紛紛破萬,南京均價都兩三萬了,現在看起來覺得正常,但是二三十年前,我想所有人都不會預料到這一天,萬元戶已經是超級大戶了,不料現在百萬千萬戶,也是大有人在。
第二點原因,產權優劣。這個社會,這個市場是產權的市場,是不動產的市場,那麼不說最優的產權,就說最容易接觸到的產權是哪種吧?就是房地產的產權,這是老百姓最容易接觸到的產權方式,不需要你有很深厚的金融背景,有很專業的投資眼光,你可以輕易的瞭解城市、板塊、專案的好壞。以及發展前景,甚至是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你都可以把握,資訊非常的清晰透明,買到好專案、好房子的機率很大。
第三點原因,保值升值。上面說房產是最容易接觸到的不動產品種,那麼這裡我想說,它還是普通人能接觸到的、最容易把握的、最保值的投資方式,就算你買的專案並不是價效比最高的,但是在政策紅利的影響下,在市場自發性的發展下,房價大幅下跌的可能性是不大的,比貨幣一定是跑的更快的,比市面上的網際網路理財一定是更安全可靠的。
-
3 # 無趣還是有趣
好了,回到正題,不買房該配置什麼呢?從穩健的角度講,你應該有如下的資產配置。
1、首先你生活需要娛樂、消費,肯定得留下至少三五個月用於生活的錢,假定你每月能用一萬,那就留5萬的活動資金,這部分錢可以存在餘額寶,畢竟,5萬每天還是有好幾塊的利息了,你又不用一次用完,存餘額寶肯定好使
2、配置貨幣基金,當下一般的貨幣基金年化收益也有4%左右了,而且只要國家金融體系不崩塌就不會有風險,當然如果金融體系有大風險了,你錢拿手裡也不值錢了。這部分錢大概可以配置15萬左右。
3、股票債券混合型基金,現在此類基金裡面收益好的應該能到10%-15%左右,由於此類基金有一定風險,我們可以配置10萬左右。
4、以上已經用去了30萬,那麼剩下的20萬可以看你個人的風險偏好了。如果你個人偏好高風險高收益,那麼你可以選擇購買指數型基金或者直接購買優質藍籌股,當前A股雖不被看好,但是卻絕對是歷史底部區域,此時選擇介入,兩到三年後你的收益率肯定會相當可觀。 但是如果你是相對較保守的人,那麼你剩下的20萬可以存銀行3-5年定期,也能有年化4%-5%左右的收益率,而且也相當保險,是最保險的理財方式。
-
4 # 漲停股覆盤
50萬可以同時有車有房,40萬作為買房首付,8萬元全款買一個代步車,2萬元留著加油機動資金即可。40萬首付可以買全款133萬元的房子(如果要位置好的,可以考慮面積小點的中心城區二手房,如果要居住環境可以買偏遠點的地鐵房),然後努力工作還房貸啦,房貸時間儘量越長越好,這樣每個月的壓力就小些
回覆列表
配置資產確實一個問題,很多人都不知道人的一生當中應該如何配置自己的資產。
青年的時候我們不積蓄,到了中年手裡就拮据。
中年的時候不賺錢,老年的時候手裡難免沒錢養自己。
老年的時候不想辦法將錢保值,手裡的錢難免越來越少。
個人覺得為了保證生活的幸福,人在不同的階段應該採用不同的資產配置方式來保證自己今後的生活。
青年的時候,我們應該加大實物資產的配置。
中年的時候應該加大風險資產的配置。
老年的時候應該保證流動性資產的配置。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逐條來說:
第一條 青年的時候加大實物資產配置
青年人剛畢業工資不高,但消費慾望很強,手裡沒錢,很多人都不考慮投資的事情,或者等著以後有錢的再投資。
這實在不是一個高明的選擇,相反年輕的時候更應該考慮去投資,為以後的生活做一定的積累。
投資的方向最好是實物資產,比如買房,理由有三:
1房子是有居住這種消費功能的
買了房子,年輕人就不用租房,每年的房租就省掉了,減少了一大筆開支。
2買房可以對抗資產貶值
現在錢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值錢,手裡持有大量現金是最愚蠢的方式,最好的辦法就是持有實物資產。
而實物資產除了黃金,在國內就是房產了。
3它給了年輕人以時間換空間的權利
年輕人的生命很長,未來的潛力還沒釋放出來,就應該考慮利用金融工具將自己未來的時間價值釋放出來,用未來的價值轉化成現在的投資。
年輕人買房應該遵循兩個原則:
1量力而行,根據自己最大的購買力來買,買不了100平,就買50平,再不行就買30平。
2不能賣一線城市就買二線城市,總之就是要搭上房產增值這輛列車。
目前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投資房產任然是一個好的投資選擇,買入房產可以更加年輕人的積累。
第二條 壯年時期應該增加風險資產的配置
進入壯年意味著你的賺錢能力提升,抗風險的能力增強。因此這個時候應增加風險投資的比例,高風險意味著高收益。
可以考慮投資股票、股權,透過這些金融工具獲取高額利潤,為以後的生活做儲備。
但也要注意資產的多元化,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有多重身份,應該多考慮在保險、基金、信託上面的投資,有餘力的時候,還可以考慮在國外進行投資,確保風險分散保證收益,確保資金安全。
第三條 老年的時候應該增加流動性資產的配資
人到五十歲之後,現金流減少,加上身體的原因,對抗風險的能力降低,這個時候應該多考慮穩妥投資,比如投資國債。
還有就是,如果年輕的時候加大了固定資產的投資的話,老年對這方面就沒了需求,加上老年人身體、小孩買房、出國留學等方面的原因,手上應該時時刻刻保持有一定的資金傍身,應該考慮流動性的資產。
如果你還年輕,個人建議還是在本地一二線城市買一套房子比較好,當然這只是個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