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19274959737
-
2 # 使用者2581020328114
巫山巫峽氣蕭森”總寫秋天氣象,其特點是“蕭瑟陰森”。頷聯先“江間”,再“塞上”,由下往上。前一句扣“巫峽”,後一句扣“巫山” 。巫峽的波浪在地,卻說兼天而湧;巫山風雲在天,卻言接地而陰。就這樣,詩人縱目馳騁,自下而上,又自上而下,生動地寫出了巫山巫峽的宏闊畫面。這是空間景象的立體展現。
頸聯、尾聯涉及到時間結構。“叢菊兩開” 指詩人離蜀歷經了兩秋,“他日淚”表明他回想既往頓生悲情。“刀尺聲”和“搗衣聲”提示歲暮日晚,風霜悽緊,嚴冬將至。時間由“昔”而“今”,縱向延伸,與詩人漂泊一生相疊。
空間景象越是宏闊,越是濃厚,越能反襯出詩人一生的急促與短暫,這就越能表達詩人羈旅無依的傷感,思鄉而難歸的孤苦。
天地之廣遠,竟沒給詩人一安居之地?
時間之短促,竟沒讓詩人回一趟故鄉?
-
3 # 歲月靜好6120911871205
《登高》,全詩如下: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還是用了時空結構。
一開篇便是空間景物描寫,先是“風急天高猿嘯哀”的全鏡頭,然後是“渚清沙白鳥飛回”的眼前景,境界闊大。
頷聯將空間與時間合在一起:蕭蕭落葉,彷彿是在為秋的腳步伴奏;滾滾長江,好像是在為秋的來臨壯大聲勢。落葉,江水,無邊無盡,合奏出一首三峽秋日最為強勁的交響樂。
頸聯先空間“萬里悲秋”既點出秋天氣象的盛大,又道出了詩人飄泊之路的闊遠,所以著一時間詞“常”;接下來便是時間敘述“百年多病獨登臺”。這一聯,將時間與空間對舉,強調人生迥途和命運多舛。抒發了漂泊異鄉、年老體衰的惆悵之情。
《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