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太尉觀天下

    普魯士強勢的經濟與不合時宜的軍隊力量形成的強烈對比引起了普魯士統治者的觸動,軍事改革成為了一場迫切並勢在必行的舉措。透過軍事改革後的普魯士軍隊,在隨後的三次王朝戰爭中,三戰三捷,力挫丹麥、奧地利、法國,完成了德意志的統一大業。

    在毛奇就任總參謀部長之前,總參謀部長並沒有實際的軍事指揮權,在總參謀部之上還有一個戰爭部,戰爭部是統管全部軍隊事務的最高機構,總參謀部即是由戰爭部第2部演變而來的,戰爭部直接向普魯士國王負責。總參謀部內提出的任何有關建議以及擬定的戰時計劃,均需要得到戰爭部長的首肯才可以付諸實施。總參謀部地位的提升與戰時形勢需要、總參謀部正確的戰爭計劃、毛奇卓越的領導才能以及對外戰爭的勝利是緊密聯絡的。

    1864年,普奧對丹麥的戰爭中,身在柏林的毛奇希望普奧聯軍能夠在外國勢力干涉之前取得速勝,在丹麥軍隊能夠退到日德蘭半島之前將其擊敗,主張從側翼進攻。聯軍統帥弗蘭格爾元帥並不認同總參謀部的觀點,依然採用對丹麥軍隊的要塞進行正面強攻,導致了聯軍嚴重的損失。普魯士統帥機構起初對毛奇的建議置若罔聞,在多次進攻未果,普奧聯軍行動進展不順的情況下,聯軍統帥弗蘭格爾被弗里德里希.卡爾親王所接替,此時普軍統帥埃德溫·馮·曼陀菲爾與陸軍大臣阿爾布雷希特·馮·羅恩也力薦毛奇,普魯士國王最終被迫起用毛奇作為聯軍的總參謀長。

    毛奇在安排好總參謀部的事務之後,離開柏林前往了荷爾施泰因的軍隊。在毛奇的建議之下,久圍不下的杜普爾要塞被攻克,毛奇又策劃了對丹麥軍隊的阿森要塞一次極有效率的進攻,證明了在杜普爾要塞的勝利並不是一個偶然事件。1864年7月中旬,普奧聯軍順利擊敗丹麥軍隊主力,丹麥被迫在7月16日與普奧簽訂了停戰協定。對丹麥戰爭的迅速勝利,總參謀長毛奇第一次成為了新聞人物,其卓越的指揮才能得以顯現。

    在後兩次統一戰爭中,以毛奇為代表的總參謀部軍官再次證明了其卓越的才能,總參謀部的地位也隨著戰爭的程序不斷提高。普奧戰爭前,毛奇在1866年2月就開始擬定對奧地利與其德意志盟邦的戰爭計劃。考慮到奧地利的德意志盟邦除薩克森外在德國西部可以集結兵力約15萬人,他計劃首先最好能迫使這些小邦保持中立,不能則以武力迅速擊饋之,然後以普魯士鐵路的優勢將主力迅速調往波西米亞與奧地利決戰。

    毛奇認為普軍完全可以在25天內將主力調往薩克森-波西米亞前線,而奧地利的情況則完全不同。在預期的戰場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這裡的鐵路網相對比較完整,但是隻有一條鐵路線連線維也納和奧地利其他地方,而這僅有的一條鐵路線還是單軌制的,普魯士則有5條鐵路線通往這些戰場。當普魯士軍隊於1866年6月前往波西米亞戰場時,威廉國王釋出了條足以載入歷史的命令。這一命令即是,"從現在開始,我對集結的軍隊和其獨立組成部分的軍事行動的命令應該傳達給總參謀部長。”於是,總參謀部這樣一個由相對官階較低的人領導的官方機構第一次被正式授予有權代表國王對軍團的指揮官釋出命令。戰爭的程序也驗證了毛奇的計劃,小邦迅速被擊敗,戰爭在7周內結束,奧地利徹底被排除出德意志事務之外,德意志的統一大業向前邁進了巨大的一步。

    普法戰爭中法軍雖然先於普魯士展開動員,但毛奇認為在拿破崙三世可以集結起分散在法國各地的兵力之前,普魯士依然有充分的準備時間。他對法國的鐵路系統做過深入的研究。普魯士總參謀部意識到如今軍隊的運輸與補給都得依靠鐵路,法國西部只有兩處可以維持法軍,梅斯與斯特拉斯堡,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的鐵路終點站可以容納大量的軍隊和提供補給。於是毛奇計劃沿著德國西部的鐵路網,集結起三大軍團,向著法國的這兩個鐵路終點站進軍。儘管普法戰爭的時間要長於普奧戰爭,但決定整個戰局走勢的色當戰役卻在法國宣戰後不到7周內結束,法軍被擊饋,普魯士由此徹底掌控了戰局的主動權。

    法國方面就缺乏這樣一個有效的參謀本部。威爾迪將軍的敘述可以說明法國參謀指揮體系的機械性: 每天上午要舉行一次參謀會議,由參謀總長任主席,討論當前的情況並作決定,然後呈送給國王,經批准後,分別送達各有關的指揮官。這種指揮體系有一個重要的缺點: 它幾乎沒有考慮到意料以外的事情。這隻好聽任當時在場的下級指揮官去作區域性性的決定。

    普魯士軍隊不但訓練有素,而且後勤、衛生勤務和輜重隊等方面的供應也很及時充足。當法國宣戰時,普魯士的動員進行得像鐘錶一樣準確。由於普軍動員計劃周密,採用鐵路運輸部隊,至7月底,已於邊境集結3個軍團,約47萬人,且裝備齊全。

    法國軍隊中由於後勤部隊的獨立性以及衛生勤務管理上的二元性造成了各種弊病。普法戰爭爆發前夕,法國先於德國一天釋出了動員令,但是三週之後,只有半數的後備役軍人到達團隊,沒有一個軍完成備戰工作。法國軍隊既沒駐紮在重要的徵集地區,也沒在和平時期編組成隊。他們散佈在全國各處的駐地,經常不斷地換防。直到8月6日,只有大約一半的後備役軍到達地點,而且很多人缺少最基本的服裝和武器。法軍後勤服務之差,略見一斑。

  • 2 # Osttruppen

    首先第一點,普魯士和丹麥得戰爭中並沒有表現的多好,那個時候普軍的炮兵素養很差,騎兵和丹麥軍隊也是半斤八兩,步兵損失也依然慘重。重點在於這場戰爭是普魯士和奧地利一起對付丹麥,雙方的國力差距很大,所以這一戰普魯士贏了,但是贏得並不好看,其實這場戰爭的規模也不算很大。

    普奧戰爭是七星期戰爭,這一戰普魯士就取得了光輝的勝利,原因大家都知道,普魯士採用了更先進的後膛槍和火力優勢戰術,而奧地利依然使用前膛槍並且使用突擊戰術。奧地利被完全剋制,這個時候普魯士的參謀系統也在普丹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在這其中表現的也更好。

    最後就是普法,法國之所以輸的原因,最大問題還是他們輕敵了。普魯士這個時候用的克虜伯大炮完全壓制了法國的青銅膛線炮,後膛槍雖然法國更有優勢,可人數上並不佔優。但是法軍自己並不在意,所以普軍說到底運氣取勝的機率有些大。

    當然,一切偶然必有必然,普魯士之所以在這三次戰爭取得勝利,不止源於他們自己的完善的徵召制度,更在於精於平時訓練,以及擁有更先進的武器裝備。所以說到底,就演算法國真刀真槍準備好和普魯士幹一架,也不見得能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投資機構認為,財報季將是美股雷區,這有什麼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