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水墨丹青工坊
-
2 # 我喜愛這片熱土
古人吃飯坐位有何講究,這比較籠統,其古人吃飯也應有三種情況:一,莊鄰鄉親大夥坐在外面圍在一起吃飯或說笑等,是不分坐次和方向的,男女老幼可隨便坐,今也同古。
二,一家人吃飯。從遠古有家的概念後,一般小行為則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並且自從有了家的名稱後,便有了尊卑之理。這種理主要來自於天地陰陽之說的自然形態之中,也所謂是遠古之道吧。人們要順從日月天地的意念,遵從自然的陰陽時序規矩。所以就產生了遠古的禮制(餘不多述)。
那麼家庭吃飯如何坐呢?家庭吃飯,古人也多在外面,室內者極少。家人在外面圍在一起吃飯,應是以東方為主,為上,為長,為父母之尊位之方的。何以為證呢?它有兩條理論:一是遠古時的先民們把東西方視為乾坤線,以東為乾,西為坤,人們為了順從乾坤的陰陽定向而遵從自然,無論幹什麼,包括坐位也是以東方為首的。二是四時之象,東為春時,生髮之地,一年之中的第一個季節,人們為了順隨自然,所以自然是以東方為主。而進入三朝以後,乾坤線變成了南北,但陰陽不變,四季不變,變的是南北為正,人與房皆以面向正陽(中午之日)為中,所以坐向為坐北朝南。以北為上,南為下,東為上配,西為下配,人坐次與房屋均如此。儘管乾坤變了,而世道不變,四時不變,規律不變,所以一家人在屋內也是以東為上首,西為下首。父坐八仙桌東面,母坐八仙桌西面,兒女則坐當門中的東西兩邊,子坐東,女坐西。(此論皆不存在待客之說理)。
三是古今待客酒席之坐次。凡古今侍客,桌子均以東為正(客)首,西為陪客坐,南為上陪坐(客),北為下陪坐(客)。主客必以東為上。而桌子的擺設也是東南北西的順序以此來安排身份地位親疏客人的坐桌次序。
若是桌在屋內待客,則中間正北為正客,東為上首,西為陪坐。桌東邊為次客上陪坐,桌西邊為下客下陪坐,門口方為主人待客的陪客坐之位。這是尊卑與敬客的顯示。這是規矩,這是禮制,這又是古今人間的民俗民風與禮儀。
回覆列表
飲食文化之一--排座次
從古到今,因為桌具的演進,所以座位的排法也相應變化。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家宴首席為輩分最高的長者,末席為最低者。
巡酒時自首席按順序一路敬下。
1、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左手邊依次為2、4、6……右手邊依次為3、5、7……直至匯合。
2、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然後首席的左手邊坐開去為2、4、6、8,右手邊為3、5、7。
3、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
中國的飲宴禮儀號稱始於周公,千百年的演進,終於形成今天大家普遍接受的一套飲食進餐禮儀,這是古代飲食禮制的繼承和發展。
飲食禮儀因宴席的性質、目的而不同;不同的地區,也是千差萬別。古代的飲食禮儀是按階層劃分:宮廷、官府、行幫、民間等。而現代飲食禮儀則簡化為:主人(東道)、客人了。
作為客人,赴宴講究儀容,根據關係親疏決定是否攜帶小禮品或好酒。赴宴守時守約。抵達後,先根據認識與否自報家門,或由東道進行引見介紹,聽從東道安排,然後入座:這個“排座次”,是整個中國飲食禮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