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丁強888

    也沒說山海關這條線是取決定作用的。事實上人家皇太極在搞定蒙古之後五次繞道蒙古,從喜峰口入關,最遠打到山東南部,山海關一線的關遼鐵騎也沒見主動去抄滿清後路。人家照樣來去自如。從這個角度說,耗資巨大的寧錦防線在滿清降服北韓,蒙古之後還起了多大的作用其實值得商榷。

    噢,對了,還可以起到讓滿清圍點打援的作用,如松山大戰。

    滿清不走這條線人家也能入關好多次,就好像德軍不走馬奇諾防線也能擊敗法國一樣。

    後來李自成進北京,多爾袞本來是準備從喜峰口入關的,傳來了吳三桂的降書,那能少繞一點路幹嘛還多走呢是吧。所以就從山海關進來了。關遼鐵騎打滿清不行。換一個主子追著李自成和南明打可是很厲害。

    歷史就是這麼弔詭。

  • 2 # 天晴打把傘

    起決定作用的不是走什麼線路,而是明朝的崩潰和吳三桂的投降。且入山海關的不是皇太極,而是多爾袞,那時皇太極已經玩完了。

    如果崇禎能夠遏制李自成的起義軍的進攻,或者李自成進京後能夠安撫好吳三桂,滿清啥也決定不了。

    而且在滿清進關初期,大部分滿洲貴族根本沒有入主中原的想法,大部分人的打算都是撈一票就走,所以多數戰爭中破壞性極大。包括多爾袞自己也沒想到這種情況。

    直到順治長大,重用漢臣,效仿明朝制度,滿清才真正有了統治整個中國的野心。

  • 3 # 六千年

    晚明時期清軍入關說的是山海關。當時在這之前,皇太極的確曾帶領軍隊繞道蒙古而入中原,但是效果都很不好,原因何在?

    繞道蒙古的第一選擇便是出蒙古入山西,這是最近的道路,但是一定走不通。因為山西北部邊陲有天鎮衛的把守,還有殺虎口的重兵,以及右玉軍的駐守,再加上橫亙在前面的長城,這樣看來,這條路並不輕鬆。

    繞道蒙古的第二條路就是從河套地區南下,不過這裡南下雖然輕鬆點,明朝兵力相對薄弱,長城防守兵力也不會很多,但是長城以南卻是毛烏素沙漠,這條路也不好走。

    繞道蒙古的第三條路就是從嘉峪關南下,只是旅途太遙遠了,入取中原確實不是個好主意。

    那麼繞道蒙古而南下有啥弊端呢?主要是長途勞累,而進入不了主要軍事打擊區域,所以這種效果並不佳。

    所以說還是要從山海關入中原才是最直接最好的方法。

  • 4 # 古今通史

    這是個天大的誤會。皇太極五次進入關內,能走五次就能走五十次,因為大明的軍事實力斷崖式下跌,高階將領們死的死降的降,關寧鐵騎倒是能打,但是餓著肚子沒兵變就不錯了,軍心戰力同步潰散,如果沒有李自成給吳三桂的軍糧和4萬兩銀子,恐怕等不到李自成來打,山海關就完了。所以清兵入關只能是一次比一次更加容易。

    最後多爾袞入關直取北京的時候,也同樣沒打算走山海關,只是因為吳三桂和頂頭上司王永吉商量著利用清兵解救燃眉之急,所以多爾袞才沒有再次繞路蒙古,而是直接取道山海關。

    給吳三桂面子:

    一是因為初期,祖大壽和孔有德洪承疇這群叛臣在大清地位極高,祖大壽又是吳三桂的孃舅所以這點面子要給,所以以招撫為主。

    二是好歹吳三桂和皇太極也透過書信,談及過投降事宜和條件,只是皇太極的好處給的不大夠,或者說並不怎麼在乎吳三桂的區區武力,而吳三桂的開價又過高,高到他自己都沒好意思說出口,後來說出口了,多爾袞可不答應,隨手就能碾死,幹嘛給那麼大好處。

    吳三桂想要滿清給李自成開出的條件----劃江而治,但也知道自己的地位和實力確實低了些,從祖大壽投降後,大明已經沒有能令皇太極忌憚的軍事力量了,所以雙方沒有談妥,但也沒有談崩,欠缺的只是條件是否能令雙方滿意,一旦談妥幹嘛要打,純滿洲族士兵能不能夠六萬都不好說,加上蒙古和初期投靠、投降的漢臣及其兵士們,也不過10多萬,能不消耗就不消耗。

    三是滿清也清醒的認識到,滿蒙聯盟並不能有效控制中原,所以要藉助漢臣的力量,比如吳三桂這類人,如果只靠自身兵力,那麼天下就會形成打地鼠的局面-----消滅這邊,那邊接著反抗,自己這點人早晚會被耗光,而且滿蒙十多萬人不敢分的過於零散,稍有差池就將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尤其是管理方面的人才,滿清是嚴重不足的,並不是所有人都象多爾袞一樣精明。

    滿清內部同樣不團結,只不過嚴重程度方面,比大明差遠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親哥仨也互有間隙,多鐸也不是真的與多爾袞親密無間,只不過相對其他人來說,這哥倆還算比較親近。在這種情況下,誰能控制住漢臣,誰就能進而操控天下,王廷之內誰人不服。

    比如順治帝,為什麼年紀稍大,就一門心思的鑽研漢學,要想很好的統治中原,首先要學習中原文化,滿文當時也不過幾十年的存在時間,體系上尚有欠缺,細節上還在不斷的完善,並且滿文是脫胎於回鶻式蒙古文,並不是全新的獨立創造,所以雖然滿洲族文化內容豐富多彩,但在真正的知識領域在深度上,在入關前還是有所欠缺的,女真人的彪悍戰力是被嚴酷的環境和終年的廝殺培養出來的,但入關前的教育方面遠不如關內,三國演義都能當兵法看,可見當時的讀物並不很多。

    當然,關內也有窮苦百姓,同樣沒有機會讀書,但教育環境和大氛圍上比遼東之地還是要好很多的,所以在這種條件下,想要完全依靠滿蒙貴族治理國家不大現實,這也是後來很多滿蒙貴族恨毒了多爾袞的原因之一,太過利用漢臣,在他們看來,所有好處,一切職位都應該是自家的囊中之物。

    山海關並沒有那麼重要,如果多爾袞從蒙古再次進入關內,一旦佔領京城,吳三桂的山海關就形同虛設,前幾天的文章中專門講過,山海關是防外不防內的,清兵由關內殺向山海關,那山海關就象現在一樣,只不過是個景觀,吳三桂肯定是要在城下列陣對敵的,包括山海關大戰,吳三桂與李自成的較量,也是在關內,都是列陣廝殺的,山海關對內沒法守。

    所以說,找到“缺口”可以長驅直入的清兵對山海關並不怎麼重視,至少不是必定要拿下的目標,只要騰出手來再打山海關輕而易舉,即便是從關外方向攻入,付出一定代價後也能攻入,孔有德的炮兵部隊,轟開城池問題不大,只不過這種代價付出的沒有必要,所以清兵才沒和吳三桂死磕,如果真的不過山海關就不得入關,那即便吳三桂提出劃江而治,多爾袞也會虛以為蛇的暫時先答應,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能源車型,選比亞迪宋好還是名爵6新能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