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唐風宋月

    這句話是楚國被秦國滅亡時楚人放的狠話,但是最後實現了。三位楚戶分別是,陳勝,項羽,劉邦。

    陳勝楚人,作為一名刑徒,率先揭竿而起,成為反抗暴秦的先行者,雖然沒到半年就兵敗身亡,但是從此義軍烽煙四起,秦國最終覆亡。

    項羽楚人,貴族之後,陳勝起義之後,他跟著叔叔項梁糾結族人響應,項梁戰死,項羽接過叔叔的大旗,破釜沉舟,殺死王離,擒獲章邯,成為諸侯霸主,火燒咸陽,分封諸侯。雖然最終被劉邦打敗,但是亡秦之功不可沒。

    劉邦楚人,出身編戶,從小混江湖當遊俠,四十多歲當了個亭長,也就是現在的行政村村長。項梁起義,劉邦聚集了一幫兄弟附風而從,率先攻入長安,安撫秦人子弟。由於項羽分封不公,劉邦兄弟反目,在韓信蕭何張良的幫助下殺死項羽,建立大漢帝國。

  • 2 # 思庇屋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是史書記載的,或多或少也反映當時社會的一些民意,其實也就是一句氣話,或是狠話,反映當時楚國與秦國爭雄最終失敗後不服氣的表現,下面我根據我個人的解讀試圖理解一下這句話的含義,當然也不一定準確,時隔這麼多年了,時間和空間都讓人無法去評估它的真正意識,我認為有兩個意思在裡面:第一,戰國末年秦滅六國一統中華,其中秦國遇到的對手當然是強勁的楚國,與楚國的戰爭也是極其殘酷的,當時秦出動60萬大軍,而且是由身經百戰的王翦統率,而楚國也傾全國之力來對付秦國,還是王翦策略高明,最終打敗楚將項燕,項燕被逼自殺,臨死之前發下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誓言,後來的項羽是項燕的孫子,也是他滅掉了秦國,實現了楚國對秦國的復仇,那為什麼必定是楚國而不是其它國呢?主要原因是家仇國恨,家仇剛才已經說了,國恨主要是楚人恨秦人太狡詐,當年欺騙楚國國君到秦國,然後囚禁人家並客死他鄉,所以楚人恨透了秦人,於是團結起來抵抗秦人的統治,並暗中積蓄力量準備隨時起來反抗暴秦,這就是後來的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造反等等,也是當年的誓言應驗了。

    第二個原因:

    秦國強大的背後存在各種不穩定因素,再加上暴秦的統治更激發了底下人民的反抗之心,這就是秦之所以二世而亡的原因,應該循序漸進,將前六國的不穩定因素一一消除才去變革,當然秦始皇自作孽不可活,也沒有辦法,你好大喜功也只能一件一件事做啊,不可能修長城,修阿房宮和自己的陵墓這些勞民傷財的事一起幹啊,太心急了吧,你做不完可以由下代繼續做啊,把老百姓逼急了自然狗急跳牆啦,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更何況當時立國之初,百廢待興,要以民為本發展生產,強國民富後才能做這些事情,有點本末倒置,這就是秦朝滅亡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所以楚人從中取亂,混水摸魚,把老秦家大好的江山拱手相讓給楚人了,惜哉秦人!

    另外從上面的地圖可以看出,當時楚國疆域遼闊,殘餘勢力分佈也廣,自然是楚人更佔優勢,而且從東往西打可形成包圍之勢,另外楚地人才濟濟,物產豐富,人口發展迅速,這也是其它國所不具備的。地利、人和已佔,只等天時,一旦時機成熟亡秦是遲早的事。

  • 3 # 希望星晨58298869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儘管史書有明確記載,我覺得不應該是預言,有可能是後來的史學家根據歷史程序杜撰出來的豪言壯語。

    1秦滅六國過程中,硬茬就是楚國,當時秦出動60萬大軍,由身經百戰的王翦統率,而楚國也寧可玉碎、傾全國之力來作抵抗;足智多謀的王翦策略高超,最終打敗楚將能征慣戰的項燕,英勇無畏的項燕被逼自殺前發出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鏗鏘有力的聲音!

    2.“有志者,事競志。破釜成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後來帶兵滅掉大秦帝國的是西楚霸王項羽,他是項燕的孫子,是他實現了楚國對秦國的復仇之夢,報了家仇、解了國恨。

    3.為什楚全國對秦同仇敵愾呢?因為秦曾欺騙楚國國君到秦國,然後不顧信義囚禁起來,致使人家客死他鄉;所以楚人恨透了出爾反爾、背信棄義的秦人,於是團結暗中積蓄力量準備隨時反抗暴秦,後來的陳勝吳廣起義就是證明!

    正是因為揭竿而起的陳勝吳廣使大楚興,而項羽攻破秦關、燒了阿房宮、終致不可一世的秦帝國二世而亡!後來的史學家牽強附會,把這話進行了移花接木!

  • 4 # 晨曦小荷

    為什麼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成語”三戶亡秦”的典故出處。這句產生於反抗暴秦統治的秦朝時代名言,出自西漢時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 意為即使楚國只剩到三個氏族,也能滅掉秦國。比喻即使弱小,團結一致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種情緒化的堅定信念。楚王族姓羋,本支為熊氏,另有公族分為昭(昭陽)、屈(屈原)、景(景差)三氏(三戶)。

    讓人同情的楚懷王

    其實在歷史上人們對這句話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我在上面已經說了。下面再說後兩者。

    第二種說法:指地名,是楚人的宗廟,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水庫一帶,歷史上這裡有楚國的三戶城。

    第三種說法:比喻三戶人家,比喻力量小,決心大。

    我個人傾向於第一種說法。事實上楚國的屈、景、昭三姓勢力龐大、人才輩出。楚國立國時間最久,疆域最大,是當時除秦國以外最可能統一全國的國家。秦國第一次派兵二十萬沒有滅楚成功,第二次派幾乎全國精銳六十萬打持久戰才戰敗楚國。所以征服龐大的楚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從地域和文化上來講都需要長時間的消耗和同化才可能徹底實現。有個記錄片叫《楚國八百年》不錯,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試著看,瞭解瞭解。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楚國也很有機會。簡單總結一下。:楚國不講究禮儀的時候,攻城拔寨;楚國後期講究周禮的時候遇到了不講究周禮的虎狼國家秦國,國土淪喪。先有楚懷王被騙,後有項燕中計。瞭解過程的,頗值得同情。在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楚國最憋屈,也最賣力抵抗。再有秦國王室有楚國的血統。楚國也足夠龐大。楚國老百姓認同楚國的統治。楚國老百姓不認同秦國的統治。

    所以後來不論是陳勝、吳廣的張楚還是項羽的西楚,都是以楚來號召大家反抗暴秦的。就是劉邦的漢說到骨子裡也是楚國為號召。最開始打著楚的旗號,後來反抗西楚以項羽殺楚帝:義帝熊心,為號召。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些都印證了楚南公的預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陣風一場雨是什麼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