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一杯酒

    清朝第一批留學生也叫“留美幼童”,公元1872年到1875年間,由容閎倡議,在曾國藩、李鴻章的支援下,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學生赴美國留學。這批學生出洋時的平均年齡只有十二歲。

    我們先看一下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名單

    其中大家比較耳熟能詳的應該首推詹天佑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英文名:Jeme Tien Yow),漢族,字眷誠,號達朝 。 祖籍徽州婺源,生於廣東省廣州府南海縣,故居位於廣州市荔灣區恩寧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號。12歲留學美國,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 ,主修鐵路工程。他是中國近代鐵路工程專家 ,被譽為中國首位鐵路總工程師。其負責修建了京張鐵路等工程,有“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之稱。

    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並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創設“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中外;在籌劃修建滬嘉、洛潼、津蘆、錦州、萍醴、新易、潮汕、粵漢等鐵路中,成績斐然。著有《鐵路名詞表》《京張鐵路工程紀略》等。

    蔡紹基(1859—1933),英文姓名:Tsai Shou Kee,字述堂。

    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首批留美幼童之一,入耶魯大學學習法律。歸國後任大北電報局譯員、上海海關譯員。後隨袁世凱赴北韓,擔任袁之幕府。歸國後任北洋洋務總、天津海關道、天津北洋大學校長、天津英租界局董事(天津華人參與租界事務自此始)。

    1933年5月23日在天津病逝,終年七十五歲。

    歐陽庚(1858年~1941年),字兆庭,號少伯,廣東香山(今中山市火炬開發區大嶺村)人,是清末民初的中國早期駐外外交官員。

    歐陽庚任舊金山總領事期間(當時外交官與領事不分),1901年美國政府正討論庚子賠款問題。歐陽庚因其弟歐陽祺與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系哈佛大學同學,故歐陽庚直接和羅斯福總統交往聯絡時,起了積極促進作用。為了中美邦交,羅斯福總統有意退還這筆賠款,但又擔心這筆款子到不了國家政府手中。歐陽庚為了振興中國的文化教育,就與羅斯福總統商議:指定庚子賠款作為教育經費及中國留美學生基金。後來就用這筆款子建立了清華學堂。1895年,孫文先生到美國檀香山登記的姓名是孫逸仙。孫文先生與歐陽庚是同齡人,又是近鄰,從小就認識了。於是孫文先生寫信給在舊金山當總領事的歐陽庚,要求為其做保。歐陽庚不僅為其做了保,還將自己的表弟廖仲愷介紹給孫文先生當助手,後成為其得力助手。清廷事後開始追查為何歐陽庚保孫文進入美國,歐陽庚對朝廷說:“我並不知道孫逸仙即是孫文。”此案拖了很長時間。

    1902年,清廷派了欽差梁誠來處理此案,梁誠本是歐陽庚的同學之子,他們幾經磋商,終於談妥:把保孫逸仙入美國一事說成是洪門大哥辦的,此事與歐陽庚無關;作為交換條件,則把追回庚子賠款辦了清華學堂之事算在梁誠的份上。這樣,梁誠在清廷中保歐陽庚無事,也得到了建立清華學堂的一功。而歐陽庚則無過也無功了。

    容尚謙(1863—1954) 族名徵蘭,號輝珊,珠海南屏人。清同治十一年(1872)入選為中國首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習採礦。歸國後任清政府五品海軍軍官。著有《創辦出洋局及官學生之歷史》等。

    1894年,容尚謙作為“環泰號”巡洋艦艦長,率艦參加了1894年中日戰爭。此後擔任了多年的航船經理,後來任京奉鐵路交通經理。1954年病逝於上海。著有《中國近代早期留美學生小傳》、《留美幼童和它的影響》、《創辦出洋局及官學生之歷史》。

    容尚謙有第二代後裔容桂芬,女,居加拿大;第三代後裔容小琪,女,現居日本;第四代後裔陸燕萌,女,現居日本。

    梁敦彥(1857-1924),廣東順德人。1872年作為第一批幼童被清政府派住美國留學。1878年考入耶魯大學,獲名譽博士學位。1904年任漢陽、天津海關道。1907年起,任清外務部右侍郎、會辦大臣兼尚書等職。1914年任北京政府交通部總長。歐美同學會創始人之一。1913年歐美同學會成立時首任會長。

    梁敦彥歷任清末外務部尚書、北洋政府交通總長,推薦詹天佑修建中國第一條自主設計的鐵路,還力促清華大學的創辦。1904年,梁敦彥出任天津海關道臺,不久兼任京奉鐵路總辦。就在這時,列強均想在中國擴張自己的勢力,英國建議清政府修建從北京到張家口的鐵路,俄國及日本也想插手這條幹線的修築。梁敦彥得知後,連忙向袁世凱及清政府進言:這條鐵路將是京城通往內外蒙古的唯一要道,萬不能叫外國插手。當時,梁敦彥以人身擔保舉薦了留美同學詹天佑。詹天佑同為第一批留美幼童,更是30人中唯一取得畢業證的,他從耶魯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這一建議,既促成了中國第一條自主設計和建造的鐵路——— 京張鐵路,也成就了詹天佑“中國鐵路之父”“中國近代工程之父”的歷史地位。光緒三十年至三十一年間(1904-1905),美國政府因“所收庚子賠款原屬過多”,決定退還部分,徐世昌主張用此款開發東北,袁世凱主張用於實業,而時任清政府外務部右侍郎的梁敦彥則力主開辦學堂。梁敦彥的主張恰好與美國政府計劃一致,1908年,他代表清政府與美國簽約,中國自1909年起每年選派100名留學生赴美學習,直至1940年。根據中美協議,清政府成立了“遊美學務處”,梁敦彥還推薦同為第一批留美幼童的唐國安主持赴美留學事宜,唐國安也成為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

    黃仲良( 1857-1930 ),英文姓名:Wong Chung Liang,廣東番禺人,1872年清朝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美幼童之一,15歲留學美國。1879年和其他兩位中國小留學生一起進入理海大學學習土木工程,是理海大學歷史上最早的中國留學生之一。1882年由於清政府撤消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留美學業計劃,黃仲良和其他留美學生被迫中斷學習,於1882年肄業於理海大學採礦專業。

    黃仲良最顯著的業績是修築中國最早期的幾條重要鐵路幹線:他先與詹天佑一起領導修築了中國最早的穿越內陸最長的粵漢鐵路。後來他調任滬杭甬鐵路局長,繼而調職於道清鐵路(位於河南省的一條煤礦鐵路),期間修建過廣東的廣三鐵路(廣州至三水),並參與了津浦鐵路的建設。晚年他在天津辭官退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菜心的種植技術要點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