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立每次都是高水準,馬思純與前輩搭戲從不掉鏈子,李宇春總能帶來驚喜,文淇頗有表演天賦。
我就喜歡這四位。
先說李宇春吧。
她扮演的是患有眼疾,卻堅持拿命打排球的沙鷗。醫生跟教練商量,她必須退賽,得立刻手術。這些話正好被沙鷗聽到,她有意無意地看著二位。
還以為和上次,違和入鏡的秦昊一樣,背景演成了人物。沒想到就是要表現她看到了這一幕,李宇春沒演砸,反而表現很自然。
然後對於教練開門見山:“萬一手術失敗了呢,連最後一搏的機會都沒了,有人用腦子打球,有人用身體打球,我沒天分,只能用命打球啊”。
其實她們選這個劇本,就是覺得女排精神有感染力,舞臺效果更討巧,連臺詞都帶著熱度,“我就想升國旗奏國歌”。
在李宇春身上,看到了女排姑娘的精氣神,和後天努力的執著勁兒。
反而是梁靜的表演,再次拖後腿,她是首個被淘汰的演員,這個結果,我想應該沒什麼質疑。
梁靜表演痕跡太重了,戲也演過了,說臺詞就跟咆哮一樣,哪有教練的樣子,看到她,就格外期待鞏俐演的女排教練了,恐怕梁靜更像東施效顰。比如:梁靜和李宇春的重頭戲,教練發球,如果沙鷗接到30個好球,就讓她去打比賽。整個過程中,梁靜一直在說話,像日常嘮叨一樣,這對角色毫無加分作用。
還有她的假髮,實在是不搭,場景切換到三年後,她還是沒換髮型。用她本身的髮型不就正合適嘛,不知道導演李少紅怎麼想的。
李宇春一直扎著短髮,直到她脫掉外套,露出訓練服,才算把細節瑕疵給補上了。
相比之下,對梁靜更失望。
李宇春的內心獨白,為什麼用的是梁靜的聲音。
還有,梁靜說“用身體去尋找方向”,挪動得太好笑了,作品演成了小品。
這段戲,後半部分需要各演各的,梁靜一直掌握著情感線,卻始終不溫不火的。
倒是李宇春演盲人,演得恰到好處。
感覺到有人在旁邊,沒有本能地看對方,而是很正常地招呼顧客。眼神停留的次數,拿捏得準確,因為要接後面的戲,她的心思都在女排奪冠這事兒上。
以及她聽出於教練的聲音,也沒有反應過大,狀態很平靜,對應了她沒告訴教練手術結果,正好說明她內心很強大。
雖然眼前一片漆黑,心裡永遠驕傲,嘴角不自覺上揚,面帶微笑,暢聊女排。
在李宇春身上,能看到她對錶演的認真和專注,由此轉為靈性和悟性,太喜歡她了。
她來這個節目,來對了。
再說張國立和馬思純演的《繼父》,改編自李冰冰和劉琳演的《過年回家》。
這是第二期節目裡,最優秀的作品,還原度、完成度很高。相當於張國立自導自演,他對佈景有要求,給演員留足空間,比如他要求搬走沙發。那沙發對環境來說,增添了溫度,他看著就想坐,這點不適合獨居老頭的形象。張國立還融入了老年痴呆的特徵,並尊重陸川的意見。
張國立演出了老人神態,動作遲緩,眼睛無神,細節化的處理,讓人物更有代入感。每次在關鍵時刻說到“你誰啊”,無意搗亂,格外揪心。陸川想到了奶奶,馬思純想到了爺爺,說明張國立的表演到位,真是看一次,就會哭一次。
張國立每次都是,在第一場戲就能讓觀眾看出角色質感,這就是成熟演員的能力吧。節目裡的嘉賓,誇張國立演出了眼神迷離的狀態,文淇說“你看誰來了”,張國立眼神沒瞬間轉向馬思純,而是在文淇身上停留片刻,才有所反應。
其實當張國立推開虛擬的門時,就被他的演技所吸引,他慢慢走過去,輕輕開門,再慢慢放下手,這段演得很完整。
除了虛擬門,還有虛擬電視節目。電視都沒開,張國立卻演出了看晚會的樣子。
吃飯時,她朝向老伴兒和紅紅的筷子,說過年好,同樣達到了真實效果,善於利用道具,內心戲豐富,細節感人。
印象最深的就是,雙手顫抖的動作,開啟餃子盒,略顯吃力,蓋子都放下了,手還在抖,細節加得太好了。
最後有一點值得提一提,對老年痴呆的人來說,最煩惱的就是,怎麼想都想不起來,最高興的就是,突然就想起來了。
張國立全演出來了,當他想著有什麼東西給陶蘭的時候,那種記不起來的痛苦,展現得淋漓盡致。當他拿出,掛在身上的遺囑,心裡別提多激動了。
既然陶蘭已經回來了,他或早或晚拿出來都行,偏偏在這一刻,正好對應了角色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的特點。感覺張國立,是每期都可以拿第一的節奏,太厲害了。
馬思純演戲也挺豁得出去的,在陶蘭身上,完全看不到馬思純的影子,角色很飽滿。
當她念遺囑,繼父把房子留給了她,到這裡就唸不下去了,一把鼻涕一把淚,整個人都快哭化了。
嘴巴在顫抖,還有下跪的動作,以及額頭出汗,角色真不容易。
每一次回答她是陶蘭,心態都是不一樣的。
最初還帶著對陌生繼父的仇恨,再到她得知繼父仍然記得母親,她的內心漸漸柔軟,最後攤牌,她自己就是殺死紅紅的陶蘭,眼神充滿恐懼。一系列的表情,層層遞進,入木三分。
馬思純也是那種,演戲不會讓人失望的好演員,可塑性很強,性格也不錯,真實不矯情,挺招人喜歡。
最後誇一誇文淇。
改版後的節目,師父帶徒弟,有什麼意義呢?年輕演員們,顯得無足輕重。比如文淇,本來一看就是那種會演戲的女孩嘛,她把陶蘭的臺詞都記下來了。她表演的是耐看的版本,而不是硬生生地背臺詞。
我挺喜歡文淇的,小小年紀,好像知道自己就應該是幹這行的,一點都不浮躁。
彈幕裡吐槽她刻意秀才藝,又演不出內疚的情感。
我看未必,她演繹了自己的版本。
幾乎是一段獨白,情緒調動很快,還能如此冷靜、剋制,臺詞講得清楚,溫柔而有力量,情緒牽動人心。“我的委屈,我的遺憾”;“活著還得一分一秒地熬著”,馬思純都看入戲了,她演得不那麼煽情,還挺高階的。
張國立每次都是高水準,馬思純與前輩搭戲從不掉鏈子,李宇春總能帶來驚喜,文淇頗有表演天賦。
我就喜歡這四位。
先說李宇春吧。
她扮演的是患有眼疾,卻堅持拿命打排球的沙鷗。醫生跟教練商量,她必須退賽,得立刻手術。這些話正好被沙鷗聽到,她有意無意地看著二位。
還以為和上次,違和入鏡的秦昊一樣,背景演成了人物。沒想到就是要表現她看到了這一幕,李宇春沒演砸,反而表現很自然。
然後對於教練開門見山:“萬一手術失敗了呢,連最後一搏的機會都沒了,有人用腦子打球,有人用身體打球,我沒天分,只能用命打球啊”。
其實她們選這個劇本,就是覺得女排精神有感染力,舞臺效果更討巧,連臺詞都帶著熱度,“我就想升國旗奏國歌”。
在李宇春身上,看到了女排姑娘的精氣神,和後天努力的執著勁兒。
反而是梁靜的表演,再次拖後腿,她是首個被淘汰的演員,這個結果,我想應該沒什麼質疑。
梁靜表演痕跡太重了,戲也演過了,說臺詞就跟咆哮一樣,哪有教練的樣子,看到她,就格外期待鞏俐演的女排教練了,恐怕梁靜更像東施效顰。比如:梁靜和李宇春的重頭戲,教練發球,如果沙鷗接到30個好球,就讓她去打比賽。整個過程中,梁靜一直在說話,像日常嘮叨一樣,這對角色毫無加分作用。
還有她的假髮,實在是不搭,場景切換到三年後,她還是沒換髮型。用她本身的髮型不就正合適嘛,不知道導演李少紅怎麼想的。
李宇春一直扎著短髮,直到她脫掉外套,露出訓練服,才算把細節瑕疵給補上了。
相比之下,對梁靜更失望。
李宇春的內心獨白,為什麼用的是梁靜的聲音。
還有,梁靜說“用身體去尋找方向”,挪動得太好笑了,作品演成了小品。
這段戲,後半部分需要各演各的,梁靜一直掌握著情感線,卻始終不溫不火的。
倒是李宇春演盲人,演得恰到好處。
感覺到有人在旁邊,沒有本能地看對方,而是很正常地招呼顧客。眼神停留的次數,拿捏得準確,因為要接後面的戲,她的心思都在女排奪冠這事兒上。
以及她聽出於教練的聲音,也沒有反應過大,狀態很平靜,對應了她沒告訴教練手術結果,正好說明她內心很強大。
雖然眼前一片漆黑,心裡永遠驕傲,嘴角不自覺上揚,面帶微笑,暢聊女排。
在李宇春身上,能看到她對錶演的認真和專注,由此轉為靈性和悟性,太喜歡她了。
她來這個節目,來對了。
再說張國立和馬思純演的《繼父》,改編自李冰冰和劉琳演的《過年回家》。
這是第二期節目裡,最優秀的作品,還原度、完成度很高。相當於張國立自導自演,他對佈景有要求,給演員留足空間,比如他要求搬走沙發。那沙發對環境來說,增添了溫度,他看著就想坐,這點不適合獨居老頭的形象。張國立還融入了老年痴呆的特徵,並尊重陸川的意見。
張國立演出了老人神態,動作遲緩,眼睛無神,細節化的處理,讓人物更有代入感。每次在關鍵時刻說到“你誰啊”,無意搗亂,格外揪心。陸川想到了奶奶,馬思純想到了爺爺,說明張國立的表演到位,真是看一次,就會哭一次。
張國立每次都是,在第一場戲就能讓觀眾看出角色質感,這就是成熟演員的能力吧。節目裡的嘉賓,誇張國立演出了眼神迷離的狀態,文淇說“你看誰來了”,張國立眼神沒瞬間轉向馬思純,而是在文淇身上停留片刻,才有所反應。
其實當張國立推開虛擬的門時,就被他的演技所吸引,他慢慢走過去,輕輕開門,再慢慢放下手,這段演得很完整。
除了虛擬門,還有虛擬電視節目。電視都沒開,張國立卻演出了看晚會的樣子。
吃飯時,她朝向老伴兒和紅紅的筷子,說過年好,同樣達到了真實效果,善於利用道具,內心戲豐富,細節感人。
印象最深的就是,雙手顫抖的動作,開啟餃子盒,略顯吃力,蓋子都放下了,手還在抖,細節加得太好了。
最後有一點值得提一提,對老年痴呆的人來說,最煩惱的就是,怎麼想都想不起來,最高興的就是,突然就想起來了。
張國立全演出來了,當他想著有什麼東西給陶蘭的時候,那種記不起來的痛苦,展現得淋漓盡致。當他拿出,掛在身上的遺囑,心裡別提多激動了。
既然陶蘭已經回來了,他或早或晚拿出來都行,偏偏在這一刻,正好對應了角色時而清醒,時而糊塗的特點。感覺張國立,是每期都可以拿第一的節奏,太厲害了。
馬思純演戲也挺豁得出去的,在陶蘭身上,完全看不到馬思純的影子,角色很飽滿。
當她念遺囑,繼父把房子留給了她,到這裡就唸不下去了,一把鼻涕一把淚,整個人都快哭化了。
嘴巴在顫抖,還有下跪的動作,以及額頭出汗,角色真不容易。
每一次回答她是陶蘭,心態都是不一樣的。
最初還帶著對陌生繼父的仇恨,再到她得知繼父仍然記得母親,她的內心漸漸柔軟,最後攤牌,她自己就是殺死紅紅的陶蘭,眼神充滿恐懼。一系列的表情,層層遞進,入木三分。
馬思純也是那種,演戲不會讓人失望的好演員,可塑性很強,性格也不錯,真實不矯情,挺招人喜歡。
最後誇一誇文淇。
改版後的節目,師父帶徒弟,有什麼意義呢?年輕演員們,顯得無足輕重。比如文淇,本來一看就是那種會演戲的女孩嘛,她把陶蘭的臺詞都記下來了。她表演的是耐看的版本,而不是硬生生地背臺詞。
我挺喜歡文淇的,小小年紀,好像知道自己就應該是幹這行的,一點都不浮躁。
彈幕裡吐槽她刻意秀才藝,又演不出內疚的情感。
我看未必,她演繹了自己的版本。
幾乎是一段獨白,情緒調動很快,還能如此冷靜、剋制,臺詞講得清楚,溫柔而有力量,情緒牽動人心。“我的委屈,我的遺憾”;“活著還得一分一秒地熬著”,馬思純都看入戲了,她演得不那麼煽情,還挺高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