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化雨花草香

    暑假裡孩子參加的各種各樣的培訓班,是否有用呢?這要看具體情況,不同的孩子收穫也不同。有的是因為愛好而參加,有的是聽從父母的命令而硬著頭皮去應付,去學習的心態不一樣,得到的結果自然不一樣。

    暑假培訓班分為兩種,興趣班和補習班。興趣班常見的有舞蹈班、繪畫班、游泳班、跆拳道等。那些有興趣的孩子,自然比較享受上課的過程,能學習到相關技能。那些沒有興趣,為完成任務而去上課的孩子,就有些苦不堪言了。朋友的女兒今年四歲,暑假報了舞蹈班,孩子很開心,期盼每次的舞蹈課。而一同報班的另外一個胖胖的女孩,每次上舞蹈課都要家長押著去,邊學邊哭,直到下課。如果一個興趣班讓孩子這麼難過,那麼真是得不償失。

    參加補習班的學生是否有收穫不盡相同。有些孩子對學習比較有天賦,他們參加培優班或者奧數班,在學習中也能得到快樂。而那些學習成績差、厭學的孩子去補習班,一樣是在承受煎熬,內心抗拒學習,上再多的補習班,也很難改變現狀。

    總之,孩子上培訓班是否有用,是因人而異的。家長要尊重孩子意願,瞭解孩子想法,積極引導孩子面對學習和生活。

  • 2 # 九鬥學生心理

    其實我個人挺不喜歡有用這兩個字的。有用的背後帶著很強烈的勢利主義,甚至有一些些急功近利的期盼。

    我們吃過的各種食物最終變成了我們的骨骼和肌肉,我們讀過的各種書,經歷過的各種,最終變成了我們有趣的靈魂最重要支撐部分。

    所以如果我們家長能夠把對孩子的期待週期拉長,從一輩子這樣的角度放眼去看,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和孩子一起去經歷,去感受,去折騰,讓孩子在各種折騰的過程當中建設屬於自己的更有趣的靈魂。各種型別的輔導班,興趣班也都是如此,如果從孩子真正的興趣出發,或者家長想方設法去引導孩子對某些學科某些技能產生興趣,那麼我們所付出的時間,所走過的路,孩子所學到的知識點,所感受到的一些內容,都會變成他們的靈魂組成部分。

    所以別說有用,沒有用這個詞好嗎?從孩子的需要出發,從家庭的經濟狀況出發,從家長對教育的理解出發,去行動,去實踐。

    只要有行動和實踐,把一切交給時間,你想要的都會得到。

  • 3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喝水好不好?

    你是喜歡平時不喝,口渴了再喝還是沒事兒就喝點,讓身體保持一個平衡?(注:口渴的時候表示身體已經缺水)我覺得學習也是這個道理。難道要等到“該學”了才開始努力嗎?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當你看到那些領你感嘆不已、歎為觀止的成績時候,不要忘記在這背後的無數汗水和淚水!

    經驗告訴我們,縱然有語無倫次的天賦,那也離不開堅持不懈的努力!

    我孩子的同學從小就堅持游泳,孩子每天放學之後馬上就去訓練,日復一日、天天如此!每天晚上到家之後就是八九點了,說實話,作業經常寫不完!就是這樣,孩子也會盡量保證最基礎的作業一定做完!幾年下來,孩子已經在全國的各種比賽取得非常優秀的成績了!

    比我孩子高一級的朋友的孩子,從小學習乒乓球,也是每天放學之後馬上就去練球,作業都是路上在車上做的,因為到家之後都是八九點,累的根本沒法繼續學習了,幾年下來市裡、省級獲獎無數。

    另兩個朋友的孩子學國際象棋,每天都要練,三年級的時候獲得棋協大師、國家三級運動員稱號。

    …………

    這些付出沒有一個是輕鬆的!你可以坐在家裡吹著空調、喝著茶笑他們太傻、太折磨孩子!但是他們根本不會在乎你說什麼。

    什麼是“有用”?什麼是“沒用”?

    你的心不在上面,你做什麼也不會有太大用處!而如果你全身心的投入進去,無論是學習、文體、才藝、技能……你都可以收穫很大!

    當有些人還坐在那裡糾結、爭論“有用”VS“無用”的時候,另外一些人卻早已上路!去做了或許沒多大用,但是不去做,那麼一定是“沒用”的!
  • 4 # 待客來

    去年暑假放假時,閨女從學校揹回滿滿一書包書,手裡還攥了一把花花綠綠的紙——在校門口發的各種培訓班招生簡章。孩子她媽媽坐在沙發上一張一張認真“研讀”:這個可以報,那個也能考慮。我想,完了,接送孩子都一個學期了,好容易盼到放假,卻還是逃不過。我說,咱閨女這次考試考得還可以,這課程補習班就別報了吧?我說,咱閨女咋看也沒遺傳幾個音樂細胞,這鋼琴、舞蹈班就不用考慮了吧?我說,這大熱天的,坐著都出汗,就別去乒乓球、跆拳道班找罪受了……

    孩子她媽塞過一把招生簡章,說了一句經典的廣告詞:總有一款適合你!花花綠綠的招生簡章幾可包羅永珍:想開發智力的,想提高情商的,想鍛鍊語言表達能力的,想提高藝術修養的,都能找到相應的培訓班,人家說了,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可這些十幾天、二十幾天的培訓班真能有這樣的效果?

    我所知道的培訓班大都採取示範模仿教學:教畫畫的,老師畫一條線,學生也跟著畫一條線;教講故事的,老師講一句,學生講一句;教琴的、教舞的、教跆拳道的無不如是。這樣一期培訓班下來,學生會畫了“這”幅畫、會講了“這”個故事、會耍了“這”武術套路——有了看得見的“成果”,也不錯——不過對於提高這種那種能力,所起的作用大概很了了。

    同事的孩子報了個語言班,學了個繞口令,反來複去地說,挺利落的;學了個故事,一遍遍地講,也算得上繪聲繪色;但在敘述一件什麼事時,卻並不比我那沒上過培訓班的姑娘強——我堅持認為:在生活中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譬如經常讓孩子轉述某些事,比上所謂的語言班要管用得多。

    我試著用這套說辭說服孩子她媽,可人家卻說,學會一個是一個,總比一個都不會要好;再說,學校演節目的時候,也能露一手。我說,你這是虛榮!她說,那也是大家都虛榮……我只好妥協,弱弱地說,要不就報個游泳班?既能鍛鍊身體又涼快。這時正在一旁的孩子說話了:“不行,我怕水!”我這才想到:我們爭論了半天,壓根就沒考慮孩子的意願。不管啥班,不管人家咋教,要想有效果,總得孩子喜歡學才行——我們這些做家長的,總是自顧自的討論這班那班是否能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卻忘了孩子才是培訓班的主角。

    其實,報班有用沒用,關鍵在於孩子是否有興趣。但問題的關鍵是我們往往不去關注、發掘孩子的興趣,而是以孩子什麼都不懂為藉口自作主張——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太陽和向日葵的唯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