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興文192025802

    真正有用的哲學就是真理學,亦稱玄學或神學,不管是國內國外、還是過去和現在以至於將來,哲學的內容都是相同的,即:一個人與社會和諧相處而達到人生最高修養的行為準則。這個準則已經被我們的老祖宗在七千多年前制訂出來了,他們用曲字把這個準則記錄下來,周文王在臨終時將這個準則稱為中,孔子將中稱中庸。老子對中評論說:“多聞數窮,不若守於中。”

  • 2 # 嚴作森

    坦白講.80年代後沒有哲學或者講沒有深入社會生活的哲學.只是分化出研習哲學的派類.比如有人苦研西方哲學.有人迷茫或堅信馬克思主義哲學.也有少數學人想超然於這兩種.但無法超越中國幾千年的傳統哲學.毛主席的思想毛主席的哲學是超越外國超越中國歷史的.可惜沒有人深刻研究以及更好的發揚.很多人愛毛主席.但很多人不知道.只有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可指導解決人自身與社會及國際問題的

  • 3 # 楊彧

    我們所知道古代的哲學家有老子,孔子,周文王,還有近代的馬克思,毛澤東。那麼我們現在是不是沒有哲學家,那麼我們現在的哲學家是誰呢?曾仕強?金庸?還有那些天天給大學講課的人。華人的偉大,不在於他在世做了些什麼。,而好多時候恰恰是他走了,人們才會記住他的偉大。或許這樣是對的,因為易經都說了,世間萬物都是在變的,那人活著也是會變的嘛。所以說你的那些觀點,你的那些學術啊,只有在你死的時候才能得以確認。你只要活著你就是一個迷茫你就不能被確定是哪一派的?或者是哪種學術的,不能確定。不管怎麼說那些演說家,當代的那些演說家。確實很厲害,他們給當代人洗腦。能給當代人洗腦的人確實是很厲害的人。就像我們2000多年前的那麼你係打左,孔子等,然後後人才會記住了他。

  • 4 # 無聊到巔峰

    近代談的多的無非就是馬、列。但是這點我不想多談。這裡我主要想說一下現代哲學,開頭就從民國以來,中國大學的哲學系談起。

    X黨撤退之前,中國僅僅只有清華、北大、南大(南京中央大學)有較為完整的哲學體系。其餘如燕京(20世紀初由四所美國及英國基督教教會聯合在北京開辦的大學之一)、輔仁(輔仁社、北京公教大學、私立北京輔仁大學、私立北平輔仁大學、國立輔仁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只有哲學系,但是沒有完整的體系。

    很有意思的一點是,在五四左右,在思想、哲學上是被西方影響比較大的時期。那時候談“哲學”是潮流。譬如新文化運動,但是這時候興起的不能叫哲學,只能稱得上是“新思想啟蒙運動”。牟宗三先生有個很有意思的稱呼叫做“tinker”(思考者),而非是“哲學家”。並舉了胡適之的例子。胡適之以哲學起家(《中國哲學史大綱》),做了這麼一本科普型別的哲學書以後,就從哲學史改作了思想史....然後直接去搞白話文運動去了...這是恨奸詐的套路哈哈哈。

    然而民國之後幾年,哲學到底研究了什麼呢?其實主要就是對西方哲學的引進,這裡談的是“引進”,意思就是照本宣科而已,燕京的張東蓀後來倒是有一本《多元認的認識》,但實際上是沒什麼獨立性的,主要還是受制於當時的時代和融匯程度;清華的金嶽霖主打研究方向是西方的經驗論,換了個名頭叫(新實在論),雖然換湯不換藥,但是金對於問題是有獨立的分析和思考的。這種套路,說通俗點就是:通常大家都說“今天我吃了飯”,然我說“飯被我吃了”一樣,魚目混珠而已。同時清華還有王浩、北大有胡世華。胡是學的符號邏輯,多遊走在萊布尼茨、羅素這塊。-----但是這塊技巧方面實際上是多過理論,尤其靠近的是數學....學著學著實際上就容易脫節....

    那麼總的來說,清華主要走的是實在論、經驗論,可以算作是萊布尼茨、羅素的傳統,而北大就比較複雜:有古典哲學系統的如亞里士多德至聖多瑪的神學、杜威的實用主義,也有談黑格爾的。最後都講不精...直接作成了中國哲學了..當時其實還有臺灣大學的諸學者,對西哲是很有想法的,但就不多說了。

    然後是下個問題,民國以後,談的多的是西哲,那麼和中國哲學(古代哲學)的區別,這個命題很大,眾說紛紜:有說中國古代沒有哲學的,也有說古代有哲學的。我這裡是講不清的,但是我比較傾向牟宗三先生的說法:中國有哲學,並且與西方哲學最大的區別就是一是主“生命”,一個是主“自然”。

    中國文化,能往哲學上靠的,就是儒、釋、道。儒家講性,道家講玄,佛家講空。實際上是從“人”出發的,實際上就是講生命。比如孔子談的“仁愛”、道家講的“周易”;以及隋唐時期消化佛教又延伸出的東西。

    但在古代社會,對於邏輯、數學等,沒有系統化、學問化---社會不重視,政治不需要。

    所以很多人以此認為中國是沒有哲學的,這個觀點是錯的,中國哲學講的是“形而上”,只是往下的少而已。但西哲正好相反,往上走,神學其實是很單一的,但是往下走就五花八門了,有經驗主義、實在論、邏輯代數等等。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柏拉圖的傳統

    康德的傳統

    萊布尼茨、羅素的傳統

    以上。

  • 5 # 桂花芳香77105282

    我是杏林中人(是面板科中西醫結合的醫務工作者),由於中醫理論涉及《周易》等一系列古代知識,因此,對哲學有一定興趣。在此回答這個問題。

    我讀過《西方現代哲學》,中國哲學家趙汀陽教授的《論可能生活》,《天下體系》,《哲學的第一支點》等。

    我感受最深的是《天下體系》一書,該書於八十年代發行。在這本書裡,趙教授透過重新分析古代周朝的天下概念和制度而重新思考中國和世界,並試圖建構一個作為未來世界政治制度的“天下體系”,並解決康德和平理論所無法解決的衝突問題,比如亨廷頓的文明衝突問題。這是當今世界最新的世界和平理論。自2005.年出版以來,在國內外產生巨大影響。認為這是最具創意的政治哲學,其影響力超越了哲學領域而涉及政治學,國際政治和國際關係等相關領域……

    我認真讀了全書,包括外國哲學大師的各種觀點進行分析,肯定趙教授觀點的正確性與可操作性,並寫了《為趙汀陽的“天下體系"添塊磚瓦。》的文章……對《天下體系》肯定和喝采。

    趙教授在《哲學的第一支點》論述了“我行則我在”才是哲學的第一支點,我認為,這才是唯物的;而笛卡爾的“我思則我在”並不是哲學的第一支點,且是唯心的……

    現代哲學在中國繼承了古代傳統的哲學,開闢了嶄新的局面。

    以上供參考之。

    《天下體系:世界制度哲學導論》封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隔離霜與粉底霜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