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今,重走絲綢之路已不再是難事,但在古代,走絲綢之路可非易事,鑿空西域的西漢外交家張騫首次西行,前後花了13年時間。從考古發現來看,馬、驢、騾、牛、駱駝、大象、畜力車等,都曾出現在絲綢之路上,但商旅們最愛騎的是駱駝,其次是驢。
4
回覆列表
  • 1 # 影像武山

    絲綢之路上,駱駝之所以成為商旅的最愛,是因為駱駝是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工具,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城市在哪個年代境內多沙漠,比如國內甘肅、新疆兩省份的思路古道上就有許多沙漠,而駱駝能夠適應嚴酷的乾旱環境,也可以減少商旅行人攜帶大量的人畜飲用水,大大提高了商旅人員的執行能力。

  • 2 #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

    Sayings:

    2008年4月9日,經過數天行車顛簸,最終,駐足在喀喇崑崙山脈深處的一個小村莊——新疆葉城縣伊力克西合修鄉苦魯勒村。

    村民主要以畜牧業為主,近幾年,隨著政府對喬戈裡峰地區的不斷開放,苦魯勒村飼養駱駝及一批馱工嚮導隊伍漸漸興起,因為,從中國境內北坡攀登喬戈裡峰所需的物資和交通工具必須依託駱駝來完成。

    事實上,在新疆地區,駱駝自古以來就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據成書於戰國時期的《逸周書》記載,匈奴、月氏等民族所在地區出產的駱駝非常出名。漢代以後,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西域地區的駱駝養殖業發展迅速,駱駝數量動以萬計。在絲路重鎮上,還有專人養殖駱駝,提供給過往旅人和商隊使用。

    如今,隨著公路、鐵路和航空運輸業的發展,新疆廣袤的戈壁沙漠地區早已不再將駱駝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在自然條件同樣惡劣的喀喇崑崙地區,駱駝運輸卻如星星之火,萌發出了新的生機。近幾年,隨著當地政府對喬戈裡峰地區不斷開放,苦魯勒村的駱駝養殖業及一批馱工嚮導隊伍漸漸興起。

    這些柯爾克孜族馱工身處偏僻的崑崙山脈深處,見過世界上著名的登山隊、登山家不計其數,幾代人無數次牽著駱駝遊弋在往返喬戈裡峰崎嶇的山路上。

    柯爾克孜族馱工師傅在高原極地生存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們用特殊的口哨指揮駱駝,掌握熟練的技能在駱駝身上捆綁物資,從選擇行走路線、觀察氣象到過河的最佳位置,無不彰顯著他們的聰明睿智。毫不誇張地說:哪裡有幾條河、哪裡是峽谷、哪裡有清澈的水源、哪裡適合紮營,他們輕車熟路。

    從2008年至2012年,在四趟喀喇崑崙攝影旅行中,那幾位和我在幾十天裡相濡以沫的柯爾克孜族馱工嚮導丹尼爾、阿尤甫、薩拉、託乎納扎提、阿米爾、吾曼勒、帕拉哈提及常年生活在苦魯勒村的鄉親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在高原極地生存那種堅韌的意志與駱駝的情感留下的一幕幕耐人尋味的情景讓我難以忘卻……

    Picture & Story

    喀喇崑崙山脈深處的苦魯勒村,是離縣城最遠的柯爾克孜族村落。這裡海拔3500米,距新疆葉城縣250千米。從葉城始發,沿219國道(新藏公路)零公里處由北向南行駛,途中需翻越庫地、麻扎達坂。還需在庫地鎮和伊力克後山哨卡接受公安邊防和解放軍某團邊防連嚴格檢查後,才能抵達苦魯勒村。每次進入喀喇崑崙腹地拍攝,都是在村裡租用駱駝和聘請馱工師傅。村民主要以畜牧業收入作為經濟來源。近幾年,隨著當地政府對喬戈裡峰地區的不斷開放,村裡飼養駱駝和馱工嚮導行業漸漸興起。每次出行,村裡聚集許多老鄉為我們駝隊捆綁物資和送行。

    畫面中的女主人是馱工託乎那扎提年輕的妻子,懷中抱的和緊緊依偎在她身旁的孩子是託乎那扎提的兩個兒子。託乎那扎提的妻子坐在地上時不時擦擦留在臉龐上浮著的淚水,大人小孩一句話都不說。駝隊在啟程前,忙碌中的託乎那扎提這才走到妻子面前,分別在兩個兒子的小臉蛋上深深地親吻著,妻子抱著孩子起身,一雙藍色的眼睛含情脈脈,久久端詳著即將離別的丈夫,她深知,丈夫的出行,又是一次生死離別……

    馱工師傅從各家村民用石頭搭壘的駝圈中牽出駱駝組成駝隊,為登山探險家、攝影人提供運輸服務。尤其是,從中國境內攀登喬戈裡峰所需的一切物資,只有依靠駱駝是唯一的交通運輸工具。

    帕拉哈提是整個馱工隊伍中年齡最小的一位。他的研判能力和悟性都非常好。每日清晨,尋找走失的駱駝是他的拿手好戲,他能根據地面上食草的覆蓋率判斷出駱駝的去向。

    馱工師傅每次出行,最繁瑣的事宜就是搭建、拆卸帳篷,在駱駝身上捆綁物資的每個細節彰顯著嫻熟的技能,令人欽佩。從2008年至2012年,四趟喀喇崑崙攝影歸來,沒有發生丟失、損壞一件物品。

    駝隊離開村子行走不到三個小時,就要沿著河谷一側的盤山道走進河床,河床裡排列著密集的鵝卵石,駱駝只能在石頭縫隙中尋找落腳處。接下來,又要攀爬“一線天”路程中最險要的一段。馱工們吹著只有駱駝才能聽懂的口哨,護送駝隊走過這段修建在崖壁上的“天路”,一側是陡峭的巖壁,另一側的深不可測的萬丈深淵。幾年中,已有六峰駱駝在這段路程中墜入峽谷,命歸黃泉。

    摘自新書《絲綢之路》

    “壯士西行追古蹤,孤煙大漠夕陽中”

    - See -

    關於本書:

    主編 黃秀芳

    歷時18個月 | 行程1.4萬公里 | 58位攝影師

    1957-2017 中國段60年的滄桑歷史

    收錄6張獨家手繪地圖

    內容簡介

    絲綢之路是一條連線東西方的通商之路,也是一條文化和民族融合之路。它是一部流動的歷史,影響了世界的昨天、今天,也會影響我們的明天。上千年來,各種文化、宗教、藝術因子如同繁星一般散落在這條文化帶上,相互激發、交相輝映,在歷史輪轉中不斷演變和生息繁衍。本書歷時兩年的製作時間,58位攝影師用影像立體地展示絲綢之路中國段上的自然風光、地理地貌、人文生活和歷史遺蹟;從西安一路向西,穿越中國文化和民族多樣,地理景觀十分豐富的區域——河套地區、河西走廊、三山兩盆,結束於帕米爾高原;各個章節的人文報道組照,將歷史與今天的聯絡以及各個民族的真實生活場景展示出來。這是一本富於想象力的畫冊,希望讀者能夠感受到它的用心之處。

    深度的專題故事:

    1.敦煌石窟|文化遺產如何抵禦歲月侵蝕

    2.達裡雅布衣|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的村莊

    3.崑崙馱幫|大山深處的一抹溫情

    4.佛國記憶|克孜爾千佛洞

    5.喀什老城|高臺民居的傳奇歲月

    6. 闊克江巴斯冬牧場|從冬窩子走向春天的草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椰子外殼發黴了裡面椰汁還能喝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