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尹銘的前院

    我心目中“畫風”最大膽的一幅油畫要屬梵高的《星空》——

    ↑ 梵高《星空》

    《星空》是梵高1889年在法國的一家精神病院裡創作的。

    這幅畫中,梵高用粗細不同、深淺不一的筆觸,通過自我情感對客觀事物進行扭曲。畫中的樹是柏樹,但畫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雲端,令人不安。天空的紋理像渦狀星系,並伴隨眾多星點,而月亮則是以昏黃的月蝕形式出現。整幅畫中,底部的村落以平直、粗短的線條描繪,表現出一種寧靜;與上部粗獷彎曲的線條產生強烈的對比,在這種高度誇張變形和強烈視覺對比中,體現了梵高躁動不安的情感。

    梵高(1853-1890)是後印象主義的代表藝術家,他在作品中用主觀情感扭曲客觀物體,用鮮豔的色彩和富有感情的筆觸來刻畫生活中看似平實的題材,對二十世紀的藝術,尤其是表現主義,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 梵高 - 《自畫像》

    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在荷蘭一個新教牧師家庭,27歲才成為一名職業畫家,一生賣出的作品極少,大多數時候靠弟弟的接濟生活。37歲英年早逝,在短短10年的創作生涯中,留下了大量價值極高的作品。

    梵高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以自己的情感去扭曲現實,將個人感受融入所描繪的事物中。梵高的死因和他的故事,為他的藝術作品蒙上了神祕色彩。梵高一直受家族基因中遺傳精神病的影響,這種病影響了他的精神狀態,導致他看到的世界與常人不同,呈現奇特的效果。

    ↑ 梵高 -《拾稻穗的人》

    梵高受到米勒等法國寫實主義畫家的影響,在《吃土豆的人》和《拾稻穗的人》等作品中描繪了壓抑而悲慘的底層人民的生活疾苦。這跟梵高的貧苦出身有很大關聯,他在開始繪畫創作之前當過學徒,也曾做過很長時間的牧師,所以有充足的機會接觸到社會的底層生活。

    ↑ 梵高 -《吃馬鈴薯的人》

    梵高的創作題材十分接地氣,底層人民的疾苦和田野的自然風光是他畫作中的常見主題。對於梵高來說,只有這些看似卑微的場景和自然風景,才是最能接近自己精神家園的創作題材。

    梵高在用色方面是典型的“ 顏料不調主義 ”,他可以直接將顏色從顏料管裡擠出來塗抹在畫面上,色彩飽和度極高。和灰度極高的古典畫法相比,梵高在畫面中用純淨亮麗的色彩展現了濃烈的情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梵高的筆觸非常粗獷,大膽而有力。梵高使用粗筆觸,讓筆觸作為一個個體,可以從畫面中跳脫出來,去展現他深刻的情感,所以梵高的畫作從任何距離來欣賞,都可以感受到巨大的心靈衝擊。梵高粗細不同、深淺不一、厚度不均的筆觸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情感,對後世的繪畫帶來很大啟發。這種在不同的心情下用筆觸代表截然不同的情感,是一種非常高階的創作方式,也是從梵高開始,後世的藝術家逐漸真正意識到筆觸的重要性。

  • 2 # 默默看藝術

    馬奈作品

    在我印象中,“畫風”最大膽的油畫,馬奈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應當是其中之一。這幅畫一經展出,便引起當時西方社會與藝術界的譁然,針對《草地上的午餐》展開的批評與討論,不絕於耳。

    《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給後來印象派畫家莫奈、塞尚許多畫家,很大的衝擊和啟發,雖然馬奈自己認為不屬於印象派,但他卻被人們尊稱為“印象派之父”。

    這裡,默默就帶大家回到馬奈那個時代,從具體的時代背景切入,淺談《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

    分為兩方面:

    1.馬奈另闢蹊徑,一改西方裸女畫的規則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馬奈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是一副風俗畫,規格比較大,約有2.7米寬,2米高,這幅畫描繪的是,幾個人坐在樹林的地草坪上,一同野餐的情景:

    在畫面的左前方,有一個傾倒著的水果籃,籃子裡裝著各種食物;在畫面的中心,有兩個身著西裝革履的紳士,他們一左一右相對而坐,正在悠閒地聊天。

    馬奈作品

    1.馬奈另闢蹊徑,一改西方裸女畫的規則

    在當時的西方,無論是馬奈那個時代或是之前,在繪畫作品中出現的裸女,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神話中的女神,比如說女神維納斯;而另外一類,雖然不是女神卻勝似女神,看起來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樣子,比如安格爾筆下的大宮女,這些女子不僅非常漂亮,而且看上去很純潔、有超凡脫俗的美感。

    而《草地上的午餐》中的這個裸女,是現實生活中的真人,而且她還是個風塵裡的女子。馬奈這樣畫,人們認為嚴重破壞了當時的社會風氣,這個赤裸著的風塵女子,卻和兩個衣冠楚楚的男人坐在一起,給人的感覺很不協調。

    這位女子的姿勢也很耐人尋味,她的右腿蜷起,手肘靠著膝蓋,輕輕託著下巴,轉過頭來對著人們露出一絲笑容,女子毫不羞怯,反而用一種平靜坦然的神情,淡定地輕笑。

    馬奈作品

    2.馬奈推陳出新,探索全新的繪畫技法

    《草地上的午餐》這幅畫,馬奈從色彩、造型和筆觸等幾個方面,採用了跟當時藝術界的主流,相違背的、完全不同的處理技法,顛覆了傳承悠久的古典學院派繪畫風格。

    首先說畫面尺寸,《草地上的午餐》將近2.7米寬、2米高,尺寸這樣大的畫幅,在當時都是用來畫歷史畫或者宗教畫的,這類神聖、莊嚴題材。馬奈卻用來畫以裸女為主角的風俗畫,這給當時的人們,帶來了極大的、觀念上的衝擊。

    接著說技法,從文藝復興開始到馬奈那個時代,畫家們總是以自己極高的功力,將畫面處理的,讓人看不出筆觸的痕跡,而人們也樂於欣賞這類“毫無瑕疵”繪畫,這也是當時社會的審美主流。

    馬奈作品

    最後來說光線,之前的藝術家作畫,都是在一個有故固定光源的室內進行的,畫畫時打個光,這樣一來,物體的明面和暗面十分明顯清晰,這樣畫出的畫,就會顯得非常立體。

    馬奈作品

    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經展出,便遭到了社會上的諸多反對和嘲諷,很多人都評價馬奈,說他不懂色彩、畫得太潦草隨意、簡直有傷社會風俗……

    但如果我們回到馬奈的時代,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便會發現:

    馬奈對於光線的處理,對於色彩的運用,馬奈追求的是更加純粹的光影效果,他顛覆傳統的繪畫技法,對於裸體和人性,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和坦蕩直白的表達,這為人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藝術觀察的角度。

    馬奈的繪畫理念,極大啟發了印象派的莫奈、塞尚等,以及這之後的立體主義的畢加索,還有其它諸多的現代畫家。

    有位美國著名的藝術批評家,稱馬奈為:當之無愧的“現代主義之父”。

    馬奈的這幅極為大膽的《草地上的午餐》,是對傳承已久、僵成固化的古典學院派,重重的一擊,讓人們看到了,繪畫更多的表現方式和可能性。

    我是默默,愛藝術,持續分享有趣有料的精彩作品~

  • 3 # 辛會民藝

    我本人經常在中國傳統畫域創作,比如山水、國畫、古建彩繪等等,但在相比較新穎的油畫領域,我卻又能深切感受到一股藝術文化新潮的衝擊力,油畫在畫作藝術類型上確實是可以跟咱們傳統畫型別齊頭並進!我也經常和身邊精通油畫的朋友溝通交流,通過對油畫藝術的深入瞭解,我心目中‘畫風’最大膽的油畫是《開國大典》!

    大膽原因有二:

    第一,無比偉大的創作背景與創作內容!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開國大典,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向全中國、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新中國成立了,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開闢了新紀元!中國結束了百年來被侵略奴役的屈辱歷史,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新中國!毛澤東、朱德等革命領袖帶領中中國人民挺直了腰桿站起來了!在如此偉大、莊嚴、神聖的歷史時刻,我認為油畫《開國大典》的創作題材與創作思路可謂是無比膽大!

    第二,畫作本身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災難’的親歷者!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油畫《開國大典》,我小時候家裡廳堂上最常見的兩幅畫,第一是毛主席畫像,第二就是開國大典!但是有很少人知道這幅畫有兩個版本,我們現在經常見到的其實是原作的複製品,或者原作的改動品!為什麼這麼說呢,這要從新中國成立後的‘文革’說起!

    上圖為原作中第一排人物:

    原版《開國大典》是中國革命博物館委託中央美院,由時年37歲的董希文先生畫的,1952年開始創作,到1953年全國印刷。

    在1954年,董希文受命去掉畫中的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的高崗(第一排右一);1972年,身患重病的董希文老先生又受命將原畫中的國家主席劉少奇替換成董必武,這是第二次修改。這兩次修改涉及到的具體原因,大家肯定都比我清楚,在這裡無需多說。

    上圖為兩次修改之後的人物

    1979年,改革開放,‘文革’及左傾錯誤被糾正,時任國家高層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決定將此前兩次修改的內容恢復原貌!此後大家在大展覽中見到的油畫《開國大典》便是最終改正後的複製品了!

    畫中第一排所有人都是國家副主席,左起: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

  • 4 # 隱語

    “畫完這幅畫,我就要去自殺了” —— 這是保羅高更。

    為了藝術拋妻棄子,放棄舒適的現代生活,奔向塔希提的滾滾蠻荒 —— 這也是保羅高更,“大膽”的保羅高更。

    保羅·高更《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這一幅將近有一人高的大畫,是他自殺前的絕命之作。沒有模特,沒有畫技,什麼繪畫規則,不分晝夜全憑血液中的熱血、熱情幻想,在粗糙的麻布袋上肆意塗抹,你能看到粗糙的線條、幻覺一般的背景,它敘述了一個關於生命的寓言。

    畫面從右至左,暗合的標題,右邊初生嬰兒,中間伊甸園的青年,與左側垂垂老矣的婦人,整個畫面藍色綠色混合,又像生與死的反覆交疊。

    先看畫,只需要輕輕一瞥,純真、原始、蠻荒感便裹挾著呼嘯而來,如同在深淵裡獨行的野獸。他是野獸派後期的代表人物,本身,就野獸派而言,它的內容、線條、筆觸,本身就是對油畫藝術的一次大膽的叛離,而高更則在這一方面做到了極致,於我而言,甚至是對“美感”的叛離(不少人乍一看都會覺得:這麼醜的畫也可以叫藝術?)

    再看他本人,35歲的時候放棄了體面的工作,妻子孩子,選擇去做一名苦逼的藝術家。然後租一個小破房間開始沒日沒夜地作畫,再後來甚至直接放棄現代文明,奔向塔希提的滾滾蠻荒,在那裡他經受著貧窮、疾病和死亡的折磨,也是在那裡他的創作達到了頂峰。試問是什麼樣的人有膽量這樣做,將自己置身於這樣的境地……

    如果是選最美麗,最巨集大,最夢幻的油畫,我不會選他,但是大膽這一點,可以說實至名歸了。

  • 5 # 藝術品牌

    對於油畫來說,主要是西方現代主義的畫風,如達達,超現實,印象主義等。說到人,主要是梵高的作品,在我印象中的最大膽的。梵高總共學畫時間也就十年,從沒上過什麼美院,人家就那樣畫,一點古典的意思都沒有。也不在乎一般群眾認為畫的好不好,人家就是由著性子來的。

    如果說的過份一點,人家梵高兄弟是想怎麼畫就怎麼畫,只要表達的痛快就好,開心就好。

    梵高的畫,看起來是一道道的線,一幅是由無數的線組成的。

    他的畫看起來不是正宗的油畫,實際上,人家的畫是最具個性的油畫。

    凡高的畫,將油畫的筆觸剝離開來,一個個的筆觸成為了獨立的形,獨立的色,獨立的像。他放大了的一種筆觸,讓他成為自個獨特的語言特徵,反倒他畫的是什麼,其實,並不是很重要。

    在我心中最大膽的油畫,不是一張,而是一大堆,其中,最多的是梵高的油畫。你要說那一張,不要說那一張,他的畫都讓人覺得大膽,可以這樣說,沒膽人的學不了梵高的畫。

    當然,還有塞尚,畢加索,蒙克的畫,特別是蒙克的畫,都大膽的沒邊了,你看他《吶喊》那幅畫,我看到現在,也沒有人敢這麼畫,這樣畫,居然還成為了一幅名畫。

    好好看看吧,有自個藝術語言的畫,就是不一樣。

  • 6 # 歐亞萬花筒

    初看一片白,

    眼前這幅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油畫,

    曾經的估價居然高達2000萬美元,

    約合1.2億元人民幣。

    私房姐和我的小夥伴都驚呆了!

    oil on canvas,

    123.7 x 123.7 cm.

    很多人在觀看他的作品時,

    是這個樣子的,

    身體前傾,歪著脖子,

    將注意力從畫面中心移開,

    轉移到畫框邊界。

    他就是美國極簡主義和觀念主義藝術大師羅伯特·雷曼(Robert Ryman)。

    1953年為了音樂夢想他來到紐約,結果音樂家沒當成,為了生活費,他跑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簡稱MoMA)當保安,一干就是7年。

  • 7 # 三山畫會

    Cy Twombly,美國著名抽象派藝術大師。作品《黑板》。在黑板上6行的連續圈圈。

    另一位就是前段時間抄襲人家比利時畫家的那位(名字我就不想點了)的那隻鳥。

  • 8 # 喜洋洋8709162

    應該提畫風最美的是哪一幅畫比較有意思,油畫主要是給人(包括自己)美的享受,至於什麼現實主義,宣傳畫,是另一回事,美好的畫首先是畫中的物件美(包括風景),再就是畫家的表現形式美,以及欣賞者的共鳴,那麼哪一幅最美呢?哈哈哈!審美水平,審美情趣各異說不清楚了,至於哪一幅最大膽更說不清楚了,古今中外不知道有多少春宮畫,畫風低俗,內容大膽,無論如何禁止都春風吹又生,人呵!一言難盡。

  • 9 # 咕噠子

    致敬委拉斯貴支的《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

    培根牛逼就牛逼在畫了45張同題材的尖叫教皇,每一張都不雷同,但無論變形多麼嚴重,採取的區域性多麼小,都能辨認出是那個倒黴教皇……

    惡搞教皇真是膽大包天哈哈哈哈哈哈哈,雖然教會已經無權燒人了,當心教徒去你樓下開茶會喔培根!

  • 10 # 柯柯鑫

    你好,一看到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梵高這幅割掉耳朵後的自畫像了,隨著問題直接就蹦出來了。

    梵高,是我聽過最瘋狂的畫家,他都已經超出大膽的範疇了。他畫的畫作在他的時代都是不被人接受的,所以他的一生都非常地貧困,都在受他哥的接濟生存著,以至於後來發了瘋,自己把自己的耳朵割了還給自己畫了自畫像。後來去世後他的畫作慢慢被發現,慢慢得變成珍貴的收藏品,他的畫目前應該已經不能拍賣了吧,因為1890年最貴的《馬歇爾醫生》已經達到了1.5億美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NBA複賽後,你看好哪支球隊會拿到西部第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