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46082268219

    這個問題是因為氣息與聲帶狀態變了。

    我們分析一下現象:

    很多人在清唱或者放開唱的時候聲帶沒問題,一到錄音就有問題。究其根本是因為錄製過程中一般我們都會減少音量來尋找清晰的感覺。如果放開唱,此時可能超過麥克風承受範圍造成炸麥,太遠了又模糊。

    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

    正常情況下,一般我們氣量會比較大,流動性充足,此時聲帶被氣息帶動產生聲音,並且狀態連續。而很多人難以適應小音量的原因是,大部分人的小音量是透過直接縮小氣量並夾緊或者放鬆聲帶來實現的,此時,氣息的流動性不足以維持聲帶的持續運動。於是就產生了半發聲狀態(類氣泡音狀態)。

    解決方案:

    我在聲樂教學中常常這樣形容:“用最大的力量唱最小的音”,可見小音量並有足夠的氣息壓力是有多難辦到。一般情況下,我推薦學生可以先吸氣並保持好吸氣後的肚子形態,然後發無聲的SI,持續小氣量均勻的出氣。(注1)。能維持15秒以上的穩定後,嘗試由si的無聲狀態變成由聲狀態,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時需要先發無聲再轉有聲,並嘗試讓無聲有聲之間平滑過渡。此時,你得到了一個小音量的狀態,體會這個狀態並嘗試用2-3周時間熟悉,然後使用這個狀態演唱慢慢就可以實現錄音的正常的了。

    注1:保持肚子形態後氣量也會相應減少,但並不是完全小到虛弱。這與前文中的直接縮小氣量不同。

    拓展:

    一個歌手往往要擁有兩個主要狀態,1,現場演唱狀態。2錄音狀態。兩者的不同不僅僅是音量還有技術的比例,技術細節的強調和氣息的運用。有一些歌手將錄音狀態放到現場來使用,於是就出現了很多現場極不穩定的“錄音棚歌手”(比如某薛,我也說過,李榮浩是聰明的,把錄音的狀態調整並縮小後放到舞臺,保留了音色的細膩,也相對穩定的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8萬落地買什麼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