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宏傑

    馬格南是攝影初學者避不開的話題,這個組織攝影師的作品在攝影普及的時代被推上了神壇。但是對於初學者來講,讀懂馬格南攝影師的作品尤為困難,每當和“大師”談論起馬格南時,總會被告知“你以後就會明白這些作品有多牛B了”,那他們真的牛B在哪,還真得看看他們拍了什麼。

    這家“獨立而有話語權的”圖片社,成立於二戰結束後的第二年,1947年,是為了忠實呈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影像紀實而成立。卡蒂埃·佈列松曾說:“馬格南是思想的團體,是人類本質的共享,是對世界的好奇心,是對未來的崇拜,是轉換成視覺的美好願望。”他們的攝影師將鏡頭對準戰爭、貧窮、饑荒、自然災害、政治事件、文化,他們拍瑪麗蓮·夢露、畢加索、赫魯曉夫,也拍越南戰爭、阿富汗戰爭、巴西金礦的開採、日本水俁村的汙染,攝影題材本身是沒有高下之分的,但每個題材的價值卻是有高下之分的。馬格南攝影師們所拍攝的攝影題材也許是很多人一輩子都無法接觸、不願意接觸的那一部分。

    這個“由攝影師組建又由攝影師來管理的圖片社”的創辦者都是鼎鼎有名、“有著抱負和理想而無地放矢”的攝影師,如卡蒂埃·佈列松,羅伯特·卡帕,喬治·羅傑,大衛·西蒙;為了保持馬格南圖片社這種明星般的耀眼光環,這個組織對新成員的遴選有著近乎變態的標準,每一位成員的加入都要全體成員的集體表決,而且新來者都要從簡單地實習生開始做起。

    這種保持高准入門檻的機制本來無可厚非,但是由攝影師來進行管理和執行的時候卻總會遇到問題,這些天馬行空的攝影師們經常會特別隨性的改變原有的初衷與標準,甚至坊間流傳一個軼聞,風流倜儻的攝影師羅伯特-卡帕在認識一個美女模特沒多久就把她的名字加入到馬格南攝影師的名單中……

    對於紀實新聞攝影師來講,能加入這個組織就已經“證明了自己作品的價值”。

    大批具有傳奇色彩的攝影師的聚集,再加上他們永遠都出現在重大歷史事件的最前沿,特別容易觸發普通民眾對英雄主義的想象,這種想象讓馬格南圖片社和每一位馬格南攝影師都像明星一樣的存在著。

    去年是馬格南圖片社70週年,馬格南的執行董事大衛•肯高(David Kogan)在馬格南官網上發表了一篇文章《Magnum and Me: A Personal View》,這個“個人意見”,表述了瑪格南為什麼重要,為什麼70年後,在這個手機時代,人人都是攝影家的時代,瑪格南將繼續發展下去的必要:“瑪格南圖片社至今已成立了70年——這是經歷過金融海嘯、戰爭、不休爭論、和交織著愛恨情仇的70年。正是這些歷史和歲月的滌盪,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傑出攝影師和他們的不朽之作。

    在今天,即便你的水平遠高於馬格南的攝影師,你也很難創造當初他們那樣的社會價值了。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資訊傳播速度慢,電視沒有普及,更沒有網際網路;世界局勢緊張,區域矛盾頻發,人們生活在恐懼、矛盾之中。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他們以相機為武器,記錄下戰爭的殘酷,希望藉此揭露人們內心的陰暗與醜惡,喚醒人們內心的良知,同時又記錄下時間的美好,激勵人們追求美好生活,鼓勵愛與和平。攝影於他們,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一份責任。

    瑪格南圖片社對世界紀實新聞攝影事業的影響,以及記錄歷史、針砭時弊的作用,完全可以擔當一種威力巨大、至高無上“子彈”的稱號。

  • 2 # 伯格書房

    這個一個很寬泛很模糊的問題。

    簡單說,瑪格南圖片社有兩個極端代表人物,一個是講求精緻表現的亞當斯,另一個是力求抓拍決定性瞬間的佈列松。成就亞當斯的是約塞米蒂山區的美麗風光,亞當斯受紐約日報委託拍片,這使得他能夠從容達到自已精緻表現風光的目的並且在前期曝光(如經典的F64光圈)及後期製作方面有所建樹,為後來者建立了攝影藝術的典範。佈列松的攝影理念是"時間長河中的剎那定格",他的決定性瞬間理論也成為新聞攝影的典範。瑪格南名師很多,這裡簡單說一下寇德卡和弗蘭克。冠德卡個性突出,他的理念是沒有什麼一成不變的規矩,你想怎麼拍就怎麼拍好了,有點象東方佛教理論中的"無法而為法"。弗蘭克在二戰結束後歷經多次簽證才進入美國,他買了一輛二手車用一臺破舊相機開始了橫穿美國的隨拍生活,他的片子一開始不招人待見,後經一位商人帶回歐洲出版這才引起美國出版商的注意,隨後出版《美華人》時因風格不同於正在流行的佈列松理念而被編輯冠以"非決定性瞬間"。有趣的是弗蘭克的攝影理念同佈列松殊途同歸,即,攝影不過是把時間長河的一個瞬間定格在膠片上而已。

    以上個見,僅供參考

  • 3 # 縱橫視覺ZoneFoto

    縱橫視覺的創始人就是在馬格南圖片社紐約辦公室工作了3年的圖片編輯,和很多瑪格南攝影師是一同工作的,我來簡單說下他有時候無意間提起的一些小故事吧:)

    我這裡不會再做過多的贅述關於瑪格南圖片社,這些大家從網站上自己就可以查的到,沒有多說的必要了。

    關於瑪格南圖片社,我們都知道他的創始人的兩位分別是羅伯特卡帕,卡迪爾佈列松。這兩位鼻祖大師級的人物也是分別代表了兩種不太相同的拍攝風格和路線!

    佈列松

    佈列松

    佈列松想必大家耳熟能詳,他是“決定性瞬間”一書的作者,也由他引發了所謂這個理論,是很多後來街拍攝影師,紀實類攝影師的一部“聖經”,上面那張照片就是佈列松拍攝的法國野獸派畫家馬蒂斯在自己的工作室裡的場景,他就是“決定性瞬間”這本書的封面設計者!佈列松更多是拍攝長期的個人紀實類題材,當然也會偶爾接一些當時比如生活雜誌的拍攝專案。

    羅伯特卡帕是一名戰地攝影師,算是新聞類攝影師的一種,更多強調的是事件的本身,從美感上講多多少少缺少了那麼一點的“藝術味”。

    羅伯特卡帕

    卡帕

    羅伯特卡帕拍攝的諾曼底登陸的照片“小樣”,就是一個膠捲上面的一系列照片。

    不難看出,其實圖片社內部關於藝術與新聞的探討直到現在也是一直沒有停息過,圖片社是1947年在紐約成立的。如果我們翻看圖片社其他攝影師的作品就會發現,有很多攝影師的作品更傾向於藝術味,而一部分攝影師就有很強的新聞報道類的性質。當然,無論是哪種類別,其實圖片社本身還是有著報道的本質的,只是拍攝手法的不同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米粉最正宗的做法不要過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