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護士紅紅

    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去了解,病毒是怎麼傳播感染人體的,又是怎麼致人死亡的。

    病毒的傳播

    病毒是顆粒很小、以奈米為測量單位、結構簡單、寄生性嚴格,以複製進行繁殖的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大部分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病毒並沒有細胞結構,沒有代謝所需要的基本系統,所以,病毒要是想要繁殖,必須要有宿主。於是病毒就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想方設法”的尋找宿主。不同的病毒傳播途徑是不一樣的,例如流感病毒主要通過飛沫,空氣傳播,有的例如艾滋病毒通過血液,唾液等體液傳播。

    病毒是怎麼致人死亡的?

    首先,並非是所有的病毒都會使人死亡,病毒作為一種微生物也是有“好”“壞”之分的,當然這只是對人類而言。病毒對人類並非是百害而無一利的,有很多的病毒對人類也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例如噬菌體可以作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藥,例如燒傷病人在患處塗抹綠膿桿菌噬菌體稀釋液在細胞工程中,例如仙台病毒可以作為細胞融合的助融劑。

    在人類生存和進化的過程當中,人和脊椎動物直接從病毒那裡獲得了100多種 基因,而且人類自身複製DNA的酶系統,也可能來自於病毒。

    那麼病毒又是怎麼致死的呢?其實這主要取決於人的免疫系統,籠統的來講,細菌病毒進入體內的免疫反應不同,不同的病毒進入血液迴圈,分佈,作用細胞,器官,組織也不同。比如乙肝病毒作用肝細胞,最後造成乙型肝炎,狂犬病毒作用神經系統,各種影響之後,還是迴圈功能衰竭致死。

    致命病毒多,還是非致命病毒多?

    在自然界中,當然還是非致命的病毒多,致死率高的病毒,從古到今,其實只佔一小部分。

    為什麼會這樣,其實是由病毒的繁殖特點決定的,病毒無法獨立的進行繁殖,因為缺乏代謝的系統,所以必須需要尋找宿主,藉助宿主體內的細胞進行分裂繁殖,所以當宿主死亡時,病毒也會死亡。

    面對這種情況,病毒就需要和宿主共生,很多病毒都是可以溫和地與宿主共存的,引起致病的病毒通常是由於變異產生了不可控的後果,導致宿主死亡,如果在宿主死亡後,病毒不能夠及時感染下一任宿主,病毒將會被滅亡,比如SAS病毒,埃博拉病毒,流感病毒等,來勢洶洶,致命性非常強。因此我們在應對比較強的流行性病毒時候,隔離是非常有效的阻止病毒傳播的手段。

    所有的病毒致死率和傳播率都成反比嗎?

    正如上面所說,如果病毒的致死率太高,相當於是一種同歸於盡的行為,所以和宿主“和平”的相處才更能適合自己的生存和繁殖,但是也並非所有的病毒致死率都成反比。

    如果一種病毒致命性過強,可能來不及傳染,宿主就已經死了。

    如果一種病毒致命性過強,但是不容易變異,除了攻擊免疫系統的HIV以外,只要得病一次,人類免疫系統就會產生抗體,永遠記住這種病毒。所以接種疫苗就可以完全預防。

    如果一種病毒很容易變異,他的高傳染性或者高致命性,就會很快變異,無法保留高傳染和致命性。比如流感,當某種高傳染高致命性流感產生時,就會流行一陣子,但是過一段時間,就消退了。

    所以綜上所述,除了HIV以外,很多病毒都同時具有高傳染高致命性,比如天花,但是這些不容易變異的病毒,通過接種疫苗,就能預防。這些致命病毒曾經造成上萬人的死亡,但是現在只在實驗室存在了。

    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和傳染率有多高?

    巨集觀看待這次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的死亡率,在湖北和武漢(醫療資源極度緊張的情況下)處於偏高的死亡率(3.24-5.45%),但死亡率在湖北以外(積極干預的情況下)目前維持在0.18%,在傳染病中屬於偏弱水平。

  • 2 # 安邦戴醫生

    大部分肺部病毒的傳染性和致死性是成反比的,越是致死性高的病毒,其傳染性往往也越低。

    根據最新發表的RNA序列分析,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細胞表面受體仍然是ACE2,和SARS一樣。

    從目前公佈的資料來看,新型冠狀病毒的致死率約為3%,低於SARS的10%。但是,病毒發現早期往往存在診斷不全面的情況,應該有很多感染了病毒但病情不重的病人沒有被計算在內,所以真實的致死率應該會比3%低。

    不過,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這次的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似乎要比SARS高。

    與此對應的是,流感(Flu)的致死率不足1%,但因為流感病毒的傳染性非常高,平均每年都會在全世界範圍內導致大約40萬人死亡,其中大部分為身體健康狀況本來就不好的病人,以及兒童和老年人,年輕人和身體健康的成年人死亡率則要低得多。

    必須指出,以上內容是根據目前情況得出來的結論,未來這個病毒有可能發生變異,我們千萬不能掉以輕心,防止病毒擴散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但是,我們也不必因此而產生不必要的恐慌,因為這個病毒的危險性並不算是特別強的,只要我們相信科學,尊重自然規律,應該能夠戰勝它。

  • 3 # 頭號實驗室

    可以說絕大多數的病毒傳染性與致命性都成反比!

    病毒是什麼?

    病毒被發現至今,還沒有確認它是一個生命體!因為它離開宿主就不能生存,不能自己完成新陳代謝,只是說介於生命體邊緣!

    病毒在侵略細胞的戰役中,它會多次偽裝成蛋白質,欺騙各種細胞,達到它侵略和控制細胞核的目的!控制細胞核之後,就使細胞不再生產蛋白質,而是成為複製病毒的機器!

    病毒的目的是什麼?

    病毒的目的就是不斷繁殖自己!繁殖的越快說明傳染性越強,當宿主因為病毒而死亡時,病毒將很快喪失這個傳染途徑,所以高致死率病毒算不上最牛病毒!

    高傳染性的病毒是簡單易複製的,比如說新型冠狀病毒長有凸起,很像蛋白質,容易欺騙細胞!而且屬於單鏈的可複製率高,所以破壞性就比較大!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並不算高,如果感染者免疫力足夠強大的話,不治療也會自愈!

    病毒是以傳染(即自我複製)為目的,不是以致宿主死亡為目的的!所以傳染性與致命性成反比!

  • 4 # 你敢不帶音響嗎

    這二者沒有直接的關聯,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傳染性與致命性有什麼相關性。之所以我們知道的飛沫等方式傳染的感冒病毒傳染性強,致死率較低。艾滋病致死率高,但只能通過血液、性和母嬰傳播。傳染性是由病毒的寄生狀態和活性決定的,而致死率則僅考慮沒有醫療支撐條件下的自然死亡率(因為如果考慮到醫療水平,致死率高的病毒在疫苗、特效藥等的作用下也可以控制極低的死亡率)則是由病毒與蛋白質等人體元素的相互反應決定的。

    除非是從生態學的角度來考慮,任何生物都是利己的,這裡的“己”不是指個體,而是指群體,病毒傳染歸根結底是為了尋找蛋白質大量複製自己,壯大族群。一旦有傳染性、致死率均極強的病毒,很容易導致宿主群體的滅亡,而宿主沒了病毒也就滅亡了。這麼看是不利於將自己的群體發揚光大的。但這個論點在我看來是站不住腳的,因為我們看到的都不是傳染率、致死率均極高的病毒,但並不意味著不存在,歸根結底只是個概率問題,因為自然界現存病毒千千萬,也有許多的病毒對人體是無害的。

  • 5 # 水亦清寒

    其實並不應該這樣說,以埃博拉為例,高傳染性、高致命性,但卻很難引起大範圍傳播,因為從感染到發病再到死亡的時間非常短,有個笑話就是說如果你感染了埃博拉可能還沒來得及上飛機就已經死了,而往往是那些潛伏期長,傳染性高,致命性低的病毒有著更大的威脅,這也是為什麼非典造成的影響要遠小於新冠。

  • 6 # 馬克的空心大菠蘿

    病毒也要生存,複製和傳播是主要生存手段,快速殺死宿主的病毒也會很快自我滅亡,所以病毒傳染性強一般不會很快殺死宿主。

  • 7 # 混世魔王wh

    人有小聰明和大智慧,小聰明就是眼前的利益,大智慧則是眼光放遠是長遠的利益。

    生物的適應性進化就是大智慧的大智慧。病毒最終目標是找個能量高又安全的宿體,於是他們把目標瞄準了人類。恰好人類給予了他們機會,人類開始以各種野味為食。

    病毒不斷的繁衍擴大群體,而且為了適者生存在不斷的進化自己,來適應人類身體這個環境,他們並不想拆掉自己的房子,(殺掉宿主)而是要更好的適應他們,讓人類不知不覺的養護他們,來實現他們擴大傳染,繁衍的目的。

  • 8 # 專注吐槽三十年

    不是成反比只是過於烈性的病毒,會讓宿主在有機會傳播病毒前就死去,其實它的傳染性是很強的,只是流傳性很低,因為過於厲害,所以無法廣泛流傳。

  • 9 # 西北荒原的風

    病毒也是一種生命形式,目的就是不斷繁衍後代,不過它是需要宿主完成,越狡猾的病毒越能做到與宿主產生共融性,所以毒性反而不特別強。

  • 10 # 少動家

    病毒的傳播受到的限制條件很多,除去純粹病毒本身因素外,還有寄主身體條件,環境因素,醫療水平等,此外還與檢查的深度、頻率有關。病毒的傳染性與致命性不存在絕對的成反比,但是的確是有一定關係的。從生物學角度考量,任何生命形式(當然,病毒是否屬於生命形式還有待討論)的最終目的都是繁殖或者複製,保證遺傳物質的保留與傳播。個體的成功與否,是根據繁殖數量來確定的。病毒本身不具備繁殖的能力,而是依靠所感染細胞進行復制,也就是說,患者死亡會導致病毒無法繼續複製。所以說,成功殺死寄主的病毒並不意味著生物學上的成功病毒。易於傳染的病毒,由於感染人群的擴大,感染細胞增加,可以間接理解為繁殖能力強的病毒。所以保證並維持寄主的生命活動其實和病毒作為生命形式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孃家從不做家務,並不能成為在婆家不做的理由,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