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22812813963

    伊豆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川端康成先生早期的作品《伊豆之旅》《伊豆的舞娘》,就是主要在這個以溫泉、花朵、大海、森林和歷史遺蹟著稱的地方完成的。這篇著名的遊記散文,選自他的散文集《美的存在與發現》。我想應該是他盡情領略和享受伊豆之美后觸動心絃有感而發之作吧。

    題目“我的伊豆”,直接表達了作者對伊豆的喜愛,喜愛得自然、真切,甚至說得上是一種自私的偏愛,如同人們對故鄉的感情一般。而開篇世上的人、歷史學家和作者的四句話,是從不同的角度對伊豆的評價,那麼到底誰說得對?自然激發起人們的閱讀興趣,也簡潔勾畫了伊豆的大體輪廓,讀後方知:哦,原來他們說得都不錯,伊豆確實同時具備了這些美好的特點;不過他們說得都不完全對,伊豆的美好內涵是那句話也概況不了的。

    接著作者由進入伊豆的三個入口寫起,寫從不同的入口進入伊豆所看到的不同景物。這樣描寫,既自然得使人感覺到如同和作者一起開始一次旅行,又巧妙地鋪設開敘述的脈路,結構清晰,自然天成。具體的描寫中,花朵的嫵媚明豔,溫泉的豐沛溫婉,伊豆帶著“男性的威力”的陽剛之美,好似“溫淑的女子”一般的陰柔之美,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之下細膩、真實地展現在我們的腦海裡。然後透過對“主幹道”沿途的見聞,將伊豆美好的點滴也串聯起來,如同一串熠熠生輝的項鍊。構思之巧妙,令人拍案。

    最後作者唯恐讀者只得了伊豆的具體而零散的印象,又概況介紹了伊豆的地理概況和歷史傳承,至此人們對伊豆有了清晰而完整的記憶。最後用“請不要忘記”,善意提醒人們:伊豆的大海和森林資源是如此的豐富,否則,怎麼會在日本造船史上發揮重要作用呢?

    整篇文章,語言簡潔自然,而又生動傳神。據說川端對於作品的文學語言,要求極為嚴格。據說他寫完一節之後,總要反覆推敲琢磨,修改後往往刪去大半。因此,他的文章雖然頗為接近口頭語言,但讀來絲毫沒有囉嗦之感。用語簡明,描寫準確,這又同他對於自己所描寫的物件觀察細緻,熟諳於心,有著重要的關係。

    在生動的文字描寫後面,我們還深切地感受到川端康成對伊豆那種發展內心的喜愛與依戀,這或許是他曾經在這裡遇到了美好的情感,而這情感在一生孤苦寂寞的川端康成來說,是那樣的彌足珍貴,刻骨難忘;這或許是伊豆的山色海景,鮮花溫泉,美麗的大自然本身就具備為孤獨者撫平心理創傷的功能。我們透過作者的描寫也喜愛了伊豆的美景,但是我們絕不會有作者的感情那般深厚、真切。

    此外,這篇文章展現了具有東方傳統意味的美感,使得同樣身為東方人的我們倍感親切。這與川端康成學貫中西而又忠於傳統的特點有關。瑞典皇家文學院常務理事、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斯特林致授獎辭,突出地強調:

    “川端先生明顯地受到歐洲近代現實主義的影響,但是,川端先生也明確地顯示出這種傾向:他忠實地立足於日本的古典文學,維護並繼承了純粹的日本傳統的文學模式。在川端先生的敘事技巧裡,可以發現一種具有纖細韻味的詩意。”

    閱讀《我的伊豆》,透過語言文字感受美好的伊豆,相信在川端康成先生的娓娓述說中,我們每個人的心中也有了一個屬於我們每個人的“我的伊豆”。這大概就是語言的魅力和經典的力量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暖氣片不熱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