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088966251875
-
2 # 幸運小冷哥
洪湖的由來 在公元前2000多年,由於長江氾濫,泥沙堆積成帶狀平陸,就開始有人類居住。成為春秋時期州國的故土,沿邊地帶(即現在的濱湖、汊河、峰口、曹市等)稱為“雲夢澤區”,天蒼蒼,地茫茫,河湖不分,雲水漫漫。魏晉時期,夏、湧二水淤成的三角洲,成為著稱於世的夏州,當時已是“處處路邊千頃稻,家家門外一渠蓮”。 一次次的江水和漢水氾濫,帶來的大量泥沙,把“雲夢澤區”抬高,低窪的地方形成了一連串的湖泊,其中最著名的馬骨湖,“週三四百里,渺若滄海,洪潭巨浪,榮連江沔”(《水經.沔水注》)。 到了唐代,江水又一次把泥沙注入馬骨湖,湖面大大縮小,“夏秋泛漲,淼漫若海;春冬水涸,即為平地,週迴一十五里”(《元和志》)。唐代詩人范成大過馬骨湖時,目睹“水落魚可拾,船進魚飛旋。”的動人情景。北宋時,馬骨湖變成了由50多個小湖泊組成的沼澤窪地,“北民紛紛南徒,流入白沙萬餘家”(《水注經》),設定玉沙縣,著名詩人陸游三過玉沙,稱讚道:“牛聲不斷農夫出,捕魚船隻起檣幹”。南宋時期,大片沼澤地得到全面開發,整個玉沙縣變成了壯觀的魚米之鄉。大詩人蘇軾寫道:“玉沙三月飛桃花,牌樓店鋪鬥繁華。江湖連線五百里,柳拂湖堤千萬家”。大量的人工圍墾,人水爭地,水與人殃。 元代,玉沙縣平均11年遭受一次洪災,明代是九年一災,“湖堤垸堤俱決,漫大江邊城垣數尺,衙署、廟宇、民戶倒塌殆盡”,“原州陵縣富庶上百民垸,至是已淹沒無遺”,上洪湖、下洪湖就此形成。到了清代,圍墾再次加劇,洪災不斷,上下洪湖被連成一片,“綿亙二百里,成為第二大馬骨湖”。 從高空鳥瞰洪湖,大地上鑲嵌著一面面巨大的鏡子,倒映著藍天白雲,映襯著紅花綠柳,顯示出水鄉澤國獨有的清麗景色。這一面面鏡子,就是以洪湖為首的一百零二個湖泊。
洪湖市以其境內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洪湖作為地名,最早始見於明朝《嘉靖·沔陽志》所載:“上洪湖,在州東南一百二十里,又十里為下洪湖,受鄭道、白沙、壩潭諸水,與黃蓬相通”,“夏洪湖大水,湖河不分,容納無所,氾濫沿岸,諸垸盡沒,湖垸不分”。遠在新石器時代晚期,洪湖的螺山、烏林和黃蓬山等地就有人類生息和居住,形成了邑居和群落。在螺山、烏林和黃蓬山的新石器遺址中,已發掘出土了石器、骨器和陶器等百餘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