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340989401732

    ◎ 人之一生,所作所為,實同蜂之釀蜜,蠶之作繭。吾人自一念之動,投入胞胎,既生以後,漸知分別人我,其貪嗔痴念。成年以後,漸與社會接觸,凡所圖謀,大都為一己謀利樂,為眷屬積資財。終日孳孳,一生忙碌,到了結果,一息不來,卻與自己絲毫無關,與蜂之釀蜜何殊?而一生所作所為,造了許多業障,其所結之惡果,則揮之不去,又與蠶之自縛何異?

    ◎ 檢點身心,以身為苦本,心為罪源。若不及今力自修持,更待何時?一失人身,萬劫不復。放下妄想,心本如如,不從外得。能精勤修持,何患生死不了?

    ◎ 我們是在人道,應大發菩提心,救渡眾生,代眾生受苦,願去苦超升。人人如此,人間自然無苦。有人問我神通變化,世界何時太平?國運好不好?其實我是凡夫,一無所知。……各人不必問國家能否平靜,只問自己心地,無論朝暮,不分官民男女,如何實行孝悌忠信,克己互勵,不昧良心,忠於國家,教養兒女,和順夫妻,禮睦鄉當,與朋友交而有信。人人如此,世間自然太平;否則知過不改,苦楚必在後頭。

    ◎ 欲世界安寧,民眾和樂,必須各淨其心。貪嗔痴猶若人之心病,欲使去除此心病,必須良醫開示妙藥。佛即一切眾生心病的良醫,一切佛法是妙藥之單方。眾生心病有多種,故治心病之法門亦多。

    ◎ 不離本宗,專心信賴,只能選擇何法門與本人最相應,即以此一法為正。餘法為副,專門修學。行住坐臥,不離本宗,如唸佛則隨時隨地不忘唸佛。

    ◎ 有如演戲,人生如夢。自信自身本來是佛故,一切煩惱,一切相,一切障,皆是顛倒妄想。故修行者,切不可執著,應當放下,所謂萬法皆空,一無所得。

    ◎ 返妄歸真,自利利他。故在家者被俗情迷,出家者亦有法友法眷之迷,皆未得真覺。如能脫離一切迷惑,返妄歸真,方可成佛。

    ◎ 參禪的目的,在明心見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汙染,實見自性的面目。汙染就是妄想執著,自性就是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智慧德相,為諸佛眾生所同具,無二無別,若離了妄想執著,就證得自己的如來智慧德相。

    ◎ 想用功辦道,先要一個堅固信心,信為道源功德母。無論做什麼事沒有信心,是做不好的。我們要了生脫死,尤其要一個堅固信心。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又說了種種法門,來對治眾生的心病。

    ◎ 心即是佛,佛即是覺。此一覺性,生佛平等,無有差別。空寂而了無一物,不受一法,無可修正。靈明而具足萬德,妙用恆沙,不假修正。

    ◎ 大丈夫,直截了當,深知古往今來,事事物物,都是夢幻泡影,無有自性。人法頓空,萬緣俱息,一念萬年,直至無生。旁人看他穿衣吃飯,行住坐臥,一如常人;殊不知他安坐自己清淨太平家裡,享受無盡藏寶,無心無為,自由自在,動靜如如。冷暖只他自己知道,不惟三界六道的人天鬼神窺他不破,就是諸佛菩薩也奈他不何。

    ◎ 修行須放下一切方能入道,否則徒勞無益。要知眾生本妙明心,原與諸佛無異,只因無始以來為妄想塵勞百般纏繞,不能顯現,所以沉淪苦海,流浪生死,不能出離。

    ◎ 古人曰:“修行容易,習氣難,習氣不出總是閒。吾人修行,究竟所謂何事?原不過出離生死。但習氣是吾人羈絆,若習氣毛病未除得盡,生死必然難逃,即如圓澤禪師那樣用功,仍不免落入胞胎。今人習氣毛病,毫不打算掃除,那裡有了生脫死之分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體》如果作為網路小說來發表的的話,會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