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愛紅裝愛古裝

    普遍來講,普通農戶人均2畝土地,一個5口之家共有土地為10畝,每畝土地產稻穀1000斤,共產稻穀1萬元,按照有關部門釋出的每斤稻價為2.4元計算,總收入為24000元,除去每畝800元的成本,還剩16000元,人均只有3200元,而在外打工只需一個月就可收入5000元,差距十分明顯。由此可見,除那些動輒幾千畝的規模化種植大戶外,一個普通農家想透過種植稻穀發家致富是很不現實的。現在的事實是,農民種稻谷主要是自給自足,解決自身的口糧問題,甚至很多將大量的土地投向種植經濟效益更好烤煙、葡萄、蘑菇等經濟作物,這就是我們說的利益導向,根本無可厚非。趨利避害是人類的共同特點,利益最大化是人類的正常追求。沒有哪個農民會一直盯著一件根本賺不到錢的東西去做,倘若是那樣的話,農民如何增收致富,社會又如何發展進步。歸根到底,種稻谷根本就掙不到錢,掙不到錢的事誰願意幹呢?

  • 2 # 追夢人82768

    價格是漲了,化肥也漲了,1000斤稻穀漲價還買不了一瓶水,但是1000斤稻穀在沒有機械化的地方需要的成本太高了,甚至是虧本太多了。

  • 3 # 蜜蜂王國隨心有感而發

    水稻漲價了,總的來說是一件好事情,至少農田會有人包種。

    農民會不會去積極種植那又是另一回事。遇事都會算一下經濟賬,如果讓一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在家經營自己的農田誰也不會傻到那種程度,農戶每人就那麼1畝多地。產量再高也就是純收入1000多元,要養活一家人也就是杯水車薪。還不如讓老人去耕種或租給大戶划算。

  • 4 # 1963526822

    我們這高峰期水稻幹谷(14%)水份,收購價是每斤1.4元,儲存到現在除去(鼠害)等倉損,實際每畝收入只有1300元左右,好的年景,而正常的年景按保護價收購,每斤1.28元,只有每畝1100元左右,還是全部毛利,除去化肥,種子,機耕,等等,不算人工,實際利潤只有每畝300 —400元左右,也就是說種30畝水稻,每年只有1萬元左右收入,而且還是好的年成(未受災)的情況下,請問誰還對種田感興趣?

  • 5 # 一襲青衫汗浸染

    水稻一斤漲一分,化肥一斤漲三毛,一斤化肥可收不到三十斤稻子!呵呵,不如不漲,農民實際收入減少了,有誰來算一下?

  • 6 # 3257162771969

    如果還是以前,如果中國還像越南、高棉那樣窮,你看看種不種地?!飛都沒有那麼快!四海無閒田!!

    去年因為疫情,很多農民工無工打,回家種上了地!

    有飯吃了不種地,無飯吃時搶著種,這就是農民。

  • 7 # 柚谷

    水稻最低收購價提高了一分錢一斤,如果在六七十年代,也許是提價幅度不小,因為農民勞動一天才分五分錢,就現在而言,簡直就是笑話,一個農民工出去工作少則百凣兩百一天,多則凣百元一天,賣一百斤谷多一元錢,哄孩子也嫌少呢。

  • 8 # 永愛愛麗絲52

    去年漲一分錢這是對種糧的一種羞辱,農業與市場是長期與短波動關係,農業人很難跳出行為心理的制約被束縛在被宰割的案板上。久而久之麻木們人們不再敏感價格,那是一束天空中飄忽的柳絮。

  • 9 # 新生活啟蒙

    農業生產方式不正確,是很多農民不願意種植的根本原因。首先,轉基因種子被資本家所控制,農民不能留種,種子持續漲價,農民種糧不如買糧。第二,種地風險很多。轉基因種子有時造成農民絕收,農藥的使用危害健康,土壤環境被破壞了糧食產量越來越低,等等這些都會讓農民的種地積極性漸失。第三,現在的農產品因為轉基因、高殘留、營養低等原因根本賣不上好價錢,農民種植業收入一直在低水平徘徊,讓很多人望農興嘆,不敢涉足。第四,對農民的種植補貼政策沒有跟上或沒有完善,也會影響農民種地積極性。比如,種植有機農產品的補貼不夠高,與種植轉基因農產品的補貼沒有拉開距離,農民就失去了追求生產高品質農產品的積極性。總之,轉基因農業是罪魁禍首,徹底停止,農民的種植積極性自然就上去了。

  • 10 # 8613217153865歐陽

    老農民沉默了,中年年農民看透了種田的未來,年青農家後代正在努力爭脫離農民身份,怕曬黑了,掙不到錢當一世單身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香港讀傳媒類研究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