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633185310

    宰相的正式官名隨著朝代的更替,先後出現過:丞相、相國、大司徒、中書令、尚書令、參知政事、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等多達幾十種官名。

    據記載,早在商周時代已有太宰、尹、太師之稱,這些官職雖有輔佐天子管理國家之意,但在當時尚不具備國家機器中幕僚長階性質。

    到了春秋戰國時代,相的名稱出現了。

    例如管仲為齊國相,藺相如為趙國相。

    由於當時養士之風盛行,不少有知識的人被各國招聘為相。

    秦國由於變化徹底,發展迅速,是戰國時代第一個設立郡縣制的國家,並於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任樗裡疾、甘茂為左右丞相。

    丞相之名由此而始。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宰相作為官制首次確定下來。

    在秦以前的殷周時代,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透過分封諸侯進行統治的,商朝的王或周朝的天子不能干涉分封國的內政,又因分封國的國君由貴族世襲,所以天子無權解除他們在分封國的統治權力。

    秦始皇之後,廢分封,設郡縣,廢諸侯,設官吏,皇帝不再透過宗法親緣關係進行統治,改為任命官僚向全國發號施令,因此有必要組織一套官僚機構,並藉助於宰相大臣輔佐政務。

    宰相就在這一歷史條件下產生了。

    隨著封建國家的發展,宰相制一直沿襲了兩千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葫蘆掛在家裡什麼位置好?